中国当代寓言的开篇人——金江(二)
(2010-04-05 13:02:14)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评论 |
{讲座稿之二:中国当代寓言的开篇人——金江
温州学人 2010-02-02 22:53:54 阅读2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温州学人对话录(摘录)
金江,著名寓言作家,1923年出生在温州。他从小爱好文学,少年时代便向刊物投稿,新中国成立后专门从事童话和寓言的创作,并以寓言为主。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之后重新开始寓言创作,先后出版了59种著作,600多万字,其作品在全国获奖9次,省市获奖19次。由于他为少年儿童创作成绩卓著,1987年市政府特授予劳动模范光荣称号。金江寓言故事生动、形象、巧妙,有的被选入大中小学语文课本,有的被翻译成英、法、朝鲜等国文字出版发行。他的寓言《狐狸与猴子》还曾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改编摄制成美术电影。80岁时,金江先生从自己的作品中,选出了130万字,编成了《金江文集》,分为四册。金江先生现任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金家的房子不小,可是显得有点拥挤,原因是书多成“灾”,书房简直被书淹没了,只见书籍如同砌墙的砖头那样堆放着,而且“砌”得高高的。因此金先生只得到孙女的房间里写作了。而书房的墙壁上仍还挂着1996年“温州市十佳藏书家庭”的牌子,真是名不虚传。
我与金江先生是老相识了,他时常说自己的儿子也叫金辉,与我的年龄相仿。我也把他看成是父辈,对他很敬重,所以我们的交谈是很亲切的,如同话家常。
金辉: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严文井说过:“寓言本来是来自普通人的言谈,几乎任何人一生中都能讲一些聪明话,有的就是寓言;有心的诗人和哲学家听见了,就用文字把它们记了下来。历史这个巨人很喜欢这些记载,就把它们珍藏起来。以后,当普通人从书中再看见寓言的时候,忘了这就是自己讲过的,不禁大为惊讶,叫道:‘这是一些什么样的珍宝呀,这样光辉灿烂!’”
金辉:您写了上千篇,几百万字的作品,而且有的还介绍到世界各国,有的还拍成美术电影,那么您最得意的作品是哪几篇?
金江:最得意的怎么说呢,被选入大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几篇应该说得到专家承认的吧。《白头翁的故事》是最早入选的。1956年发表,1959年选入北京市小学第七册语文课本,1964年被人民教育出版社选入小学语文第四册。1983年选入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合编的小学语文教材,一直使用至今。还有《乌鸦兄弟》1984年选入中等师范课文,《大轮船与小汽艇》还进了大学教材。
金辉:在温州,一个人的作品在大中小学的课本里都能找到,据我所知大概惟独您了吧,这可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这也说明了温州寓言创作在全国的地位,而您成了领军人物。一个学科需要有带头人,这样可以影响一个城市的文化走势,从而影响市民的文化价值取向。应该说,您的寓言创作确实带动了温州寓言创作的群体,这也是您对温州文化的一大贡献。
金江:过誉了吧。温州寓言创作历史悠久,最早可溯至明朝,当年刘伯温的《郁离子》是一部很著名的寓言集,至今仍有许多人在研究。建国以来,温州的寓言创作起步早,队伍大,形成了一个创作群体,所以我国的寓言文学界有这么的说法,全国寓言创作看浙江,浙江看温州。目前,温州涌现了一批很有实力的寓言作家,如彭文席、邱国鹰、张鹤鸣、瞿光辉、徐强华、朱锵等,他们的作品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同时还有一批年轻人正在成长,目前我市大约有300多的寓言创作人员,他们是温州寓言创作的生力军,这在全国也是少见的。
金辉:1954年您发表的四则寓言,听说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发表作家新创作的寓言作品,构成了中国当代寓言的起始,所以,文坛称您为“中国当代寓言创作的开篇人”。我想这一历史殊荣对于您来说是荣幸的,也是十分不易的,我为您,为温州人而自豪。这样看来,凭您的影响,您与中国文坛的著名作家有许多交往吧?
金江:有,但也辛酸。1956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我第一本寓言集《小鹰试飞》,同年又出版了第二本:《乌鸦兄弟》。我把这两本寓言集寄给著名作家冯雪峰和严文井同志,请他们指正。当时,他们一个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一个是《人民文学》杂志的主编。在此之前,我与他们素昧平生,从未谋面,他们很快给我回了信,对我的作品提出极其宝贵的意见,这对我的寓言创作是很大的鼓励。
(附冯雪峰当年回信的话: “写寓言像写诗,灵感是很需要的。但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随时随刻观察社会。”
金辉:生活磨砺了您,更丰富了您的阅历,而这些体验与感悟都将在您的作品中体现出来。您给我举例说说哪篇寓言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金江:你一定读过我的《乌鸦兄弟》,这个寓言就是我当年住在市区九柏园头时写的,那时隔壁有两兄弟,哥哥读初中,弟弟读小学,父母是双职工,白天上班。中午放学回家时,两兄弟要自己做饭,因此经常出现弟弟等哥哥烧,哥哥等弟弟煮,结果两兄弟都没有饭吃,常常饿肚子的结果。我就把他们写成了寓言《乌鸦兄弟》。大小两只乌鸦,同住一个巢里,巢破了,大的等小的修,小的认为应该由大的来修,谁也没去修。冬天到了,巢越来越破,结果巢被吹到地上,乌鸦兄弟都被冻僵……
金江寓言作品欣赏(代表作品)
小鹰试飞
小鹰的羽毛渐渐丰满,第一次试飞,它非常高兴,也有些害怕,心跳得很厉害,头也有些发昏。 老鹰冷冷地嘲笑它,狠狠地批评它:“呸!你这样跌跌撞撞的,也能叫做飞吗?翅膀既拍得无力,身体又不能保持平衡,忽高忽低,摇来晃去,成什么样子!真是失了鹰的传统精神! ”
小鹰被批评后,从此不敢大胆飞翔了。
这是一只健忘的老鹰,它把自己过去试飞的忘得干干净净;这也是一只愚蠢的老鹰,它不知道自己的批评已扼杀了鹰的传统精神。
有一天,窠破了一个洞。
大乌鸦想:“老二会去修的。”
小乌鸦想:“老大会去修的。”
结果谁也没有去修。后来洞越来越大了。
大乌鸦想:“这样冷的天气,老二一定耐不住,它会去修了。”
小乌鸦想:“这样冷的天气,老大还耐得住吗?它一定会去修了。”
可是谁也没有动手,只是把身子倦缩得更紧些。
风越刮越凶,雪越下越大。
河的中央有一个土墩,墩上长着一株桃树,树上结满了桃子。
狐狸想吃桃子,可是过不了河。
猴子想吃桃子,可是也过不了河。
狐狸便和猴子商量,一同设法架桥过去,摘下桃子,各分一半。
狐狸和猴子一同化了很大力气,去扛了一根木头来,从这边架到河的土墩上,成了一座独木桥。
这座桥太狭了,两个不能同时走,只能一个一个过去。
狐狸对猴子说:“让我先过去,你再过去吧!”
狐狸走过去了。黑心的狐狸想独自一个吃桃子,便故意把木头推到河中去了。
接着,狐狸哈哈笑起来,说:“猴子,请你回去吧,你没有口福吃桃子!”
猴子非常生气,可是他也马上笑起来说:
“哈哈!你能够吃到桃子,可是你永远回不来啦!”
狐狸听了非常着急,没有办法,只好苦苦哀求猴子说:
“猴子,我们是好朋友,请你替我想个法子让我回来吧!”
猴子连一句话也不回,管自走了。(
1955年8月13日)
砍一棵大树做一根牙签
一个人忙了好多天,把一棵大树砍倒了,削了枝又去了皮。
接着他又天天继续不停地把大树干砍了又砍,削了又削。
经过半年的工夫,树干被削得又细又小,又小又细。
他要做什么呢?
原来他做成了一根牙签。
这个人把做成的牙签,到处拿给人家看,并且得意地说:“这是我砍倒一棵大树,花了半年的劳动,才做成的一根树心牙签呀!”
大家看了都摇摇头说:“你的劳动不仅毫无意义,而且浪费了大量有用之材,简直是犯罪!”
老驴推磨
老驴推磨,一圈又一圈地转着。
它觉得自己走了不少的路,它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分外的满意。
“一里、二里……十里……百里、千里、……真了不起,我已走过这么长的路。”
频频点头微笑着。
旁边的黄牛对它说:“老兄,不要把自己估计得太高了,你不过是在原
地打转,一步也没有前进呀!”
兔子的花园
喜鹊看见了,便把这新闻广播出来。许多热心的禽兽听到消息,都跑来参观。对兔子的才能称赞不止。
参观者每天络绎不绝,非常拥挤。为了表示对园主人的敬仰,每个参观者临走时都折了一两枝花回去留作纪念。
几天以后,兔子的花园已经不成样子,一朵花儿也没有了。
看着自己辛勤的劳动结晶被糟蹋了,这怎么不叫兔子伤心呢!而更使它伤心的是:它的劳动成果竟是糟蹋在一群热情的“好心者”手中的。
鲤鱼跳龙门
自古以来,就有这么一个传说
:鲤鱼只要跳过龙门,就可以变成龙。
鲤鱼的祖宗把跳龙门的事一代一代传下去,告诉自己的子孙,并且鼓励他们去跳龙门。这不仅是出于“望子成龙”的心理,而因为在鲤鱼家族里如果能有一条鲤鱼成了龙,岂不是全族的光荣?
因此,世世代代,年年月月,鲤鱼们都去跳龙门。可是没有一条鲤鱼能跳过龙门。
河里的乌龟劝告鲤鱼说:“‘鲤鱼跳龙门’,这是不切实际的痴心妄想。你们应有自知之明,何必去白花力气呀!”
鲤鱼回答说:“不错,我们鲤鱼至今还没有能跳过龙门的。但因为这样高标准要求自己,锻炼了我们鲤鱼跳跃的本领,所以才能胜过河里所有的水族,登上跳高冠军的宝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