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信互动(创作与评论)

(2025-06-18 23:47:20)
分类: 大气人生诗歌


 

                         微信互动(创作与评论)


久久:

       同学诗人吴先文先生三首参赛律诗拜读浅析 

   

  九子仙境

    作者:吴先文

仙踪缥缈复何从?

众壑云奔九子峰。

苔蚀唐碑留篆古,

露濡宋瓦带岚浓。

谪仙醉墨泼千嶂,

地藏慈光度九重。

紫霭轻笼刹院外,

一声清磬万山空!

 

《九子仙境》点评:

吴先生的《九子仙境》一诗,以九子峰的仙境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幅壮丽而神秘的自然画卷,同时融入了对人文历史的深刻反思。全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颂歌,更是对仙境向往与人文情怀的抒发。

首联“仙踪缥缈复何从? 众壑云奔九子峰。”以问句开篇,引人遐想,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探寻着那缥缈无踪的仙迹。紧接着,“众壑云奔”四字,以动衬静,生动描绘了九子峰周围云雾缭绕、山谷奔腾的壮观景象,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

颔联“苔蚀唐碑留篆古,露濡宋瓦带岚浓。”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苔藓侵蚀的唐碑、露珠滋润的宋瓦,这些历史的遗迹在自然的怀抱中更显古朴与庄重,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永恒。

颈联“谪仙醉墨泼千嶂,地藏慈光度九重。”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谪仙”与“地藏”两个意象,将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紧密结合。李白醉墨泼洒于千嶂之间,展现了诗人的艺术造诣与对自然的热爱;而地藏菩萨的慈光普照九重,则体现了宗教的慈悲与智慧,以及对众生的关怀与救赎。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个既壮美又神秘的仙境世界。

尾联“紫霭轻笼刹院外,一声清磬万山空!”以紫霭、刹院、清磬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紫霭轻笼,如同仙境的薄纱,刹院隐现其中,更添几分神秘色彩。而一声清磬,穿透万山,回荡在空旷的山谷之中,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平和。全诗在此意境中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与回味。

整首诗构思精巧,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又体现了对人文历史的深刻感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壮美又神秘的仙境世界,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份超脱世俗的美好与宁静。

 

   

 探幽广胜

    作者:吴先文

常悲桃源终不遇,

欲借星槎访翠微。

十里广胜浮岚绕,

千年玉瀑晶幕飞。

雨收虹散青屏列,

风定莺啼紫霭归。

幸有舒姑斟琼液,

醉舞狂吟踏月回。

《探幽广胜》品鉴:

吴先生的《探幽广胜》以探索自然秘境为主线,巧妙融合了诗人的理想与现实情感。诗以“桃源”为引,抒发对理想仙境的憧憬,而“星槎”则承载着这份梦想,驶向翠绿的深处。诗中夸张地描绘了广胜十里云雾缭绕、千年玉瀑如晶帘飞泻的壮观景象,令人心驰神往。随后,细腻刻画了雨后彩虹、青山如屏、莺啼紫霭的和谐画面,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美好。末以舒姑斟酒、醉舞狂吟的浪漫场景作结,不仅增添了诗歌的韵味,更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尽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与追求。

诗中提到的舒姑与舒潭印月简介:

舒姑,与景致“舒潭印月”(又称“三潭印月”)紧密相连,乃九华山古十景之一,坐落于广胜村。舒潭印月位于九华山翠盖峰下,由舒溪发源并流经此地形成。舒溪源自翠盖峰西侧下方,泉水自岩缝涌出,击石鸣弦,被誉为舒姑泉。这股清泉汇聚成溪,飞崖三折,形成了上雪潭、下雪潭与璎珞潭三处绝美景观,彼此相距约500米,各具特色。

上雪潭:水自10米高崖壁飞泻而下,形成“水沫抛来骤出奇,满空洒下雪纷披”的奇观。潭上有一巨石,称“大钓鱼台”。

下雪潭:瀑布陡悬,惊湍骇浪,潭北悬石如钓矶,称“小钓鱼台”;南有鸡冠状怪石,称“鸡冠石”。

璎珞潭:位于下雪潭下方,谷床平缓,溪水溢潭漫泻,如流苏璎珞。

晴日里,三潭波光粼粼,与山影相映成趣;月夜时,雪潭影静沉璧,呈现“一月印水,三潭齐明”的绝美景象,故得名“舒潭印月”。

 

舒潭印月不仅以自然美景著称,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当地流传着“舒姑化鲤”的传说,为这一景点增添了神秘与浪漫色彩。清代文人周山门曾亲往舒潭,抚琴演奏,并自撰长歌赞美舒姑的高洁风雅。

 

作为九华山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观,舒潭印月吸引着众多游客。无论是晴日还是月夜,这里都能展现出不同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对于热爱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的游客而言,舒潭印月绝对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景点。

 

我们初中语文老师方向荣曾在九华山古十景《舒潭映月》篇写道:

    舒潭映月

自有传奇得姓舒,

至今流水漫踌躇。

三潭翡翠开风景,

一曲笙篁奏石渠。

人立小桥鱼出没,

云移清底月盈虚。

却怜个个争描绘,

涂尽丹青总不如。

方老师的《舒潭映月》以舒姓传奇开篇,流水间似乎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诗中三潭美景与石渠笙篁之音交相辉映,营造出宁静深远的氛围。小桥之上,人立鱼游,云影月影在水中交织变幻,生动传神。末句“涂尽丹青总不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难以言喻的赞美与敬畏。全诗意境悠远,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无限向往,值得品读。

 

  

山居独钓

作者:吴先文

心随山色净,

独钓潭中天。

云影随波近,

林声伴水远。

鸟过鱼犹定,

风来柳自斜。

不羡蓬莱境,

此身即是仙。

《山居独钓》点评:

《山居独钓》是一首意境悠远、情感深邃的佳作。诗人吴先文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自然意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山居独钓图,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深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超脱。诗中“心随山色净”一句,简练而富有深意,直接点明了诗人追求心灵净化的主旨。随后的“独钓潭中天”至“风来柳自斜”,每一句都充满了画面感,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和谐的自然世界,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自由。尾联“不羡蓬莱境,此身即是仙”更是将诗人的超脱态度推向高潮,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才是最高的精神追求。整首诗构思精巧,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总评:

吴先文先生的三首律诗,每一首都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美景的独到感悟。《九子仙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既壮美又神秘的仙境世界,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反思。《探幽广胜》则以探索自然秘境为主线,融合了理想与现实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与追求。《山居独钓》则通过描绘宁静的山居独钓场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超脱,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才是最高的精神追求。

 

这三首诗不仅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而且构思精巧,富有哲理,让读者在品味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的深刻感悟。吴先文先生的作品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欣赏自然美景、思考人生哲理的窗口,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深思。

吴先文:

@久久章甫友吹的太过了[呲牙]其实谁都爱自己的家乡,每天眼看着自己的家乡,有一些感悟,一些思考,再加上一份热爱,一份向往。以及心中的点点滴滴,我想这一过程本身就是诗!

久久:

本色诗人

竹语清风夏夜幽,

荷香月影伴神游。

心随诗意轻扬处,

本色天成韵自流。

汪春生:

@久久章甫友@吳先文千里马需要伯乐,好诗人需要提携与发掘,好诗好文惟有揭开面纱方露真容。[][][]

 

久久:

春生兄的见解深刻,诚然如此!千里马若无伯乐慧眼识珠,其奔腾之姿便难以展现于千里之外;同样,杰出的诗人若缺乏识才之士的提携与发掘,其横溢的才华亦可能湮没于世。此理不仅适用于诗歌与文学,更广泛于各类艺术领域,无一不遵循此道。

 

谈及陶渊明的诗篇,这位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的伟大诗人,以其《归园田居》、《饮酒》等作,展现了清新脱俗、意境悠远的艺术风貌。然而,在他生活的时代,这些作品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甚至被视为异类。直至后世,特别是唐宋时期,陶渊明的诗歌才被重新发掘,并被尊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这一历程深刻揭示了时间沉淀与评论家慧眼对于艺术价值认知的关键作用。

 

再看梵高的画作,荷兰后印象派大师文森特·梵高,生前虽饱受贫困与精神疾病的困扰,其画作亦被视为怪异难懂。然而,在他离世后不久,梵高的艺术价值逐渐显现,如今他已成为全球最为瞩目的艺术家之一。梵高的故事启示我们,真正的艺术价值往往需要时间的洗礼来彰显,而评论家的深刻解读与广泛推广则加速了这一过程。

 

提及《蒙娜丽莎》的微笑,列奥纳多·达·芬奇的这幅杰作不仅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油画之一,其神秘的微笑更激发了无数人的无限遐想与深度解读。这幅画之所以成为永恒的经典,不仅因为达·芬奇那无与伦比的绘画技艺,更在于后世评论家、学者乃至普通观众对其深层含义的持续探索与热烈讨论。这充分证明了艺术作品的魅力在于其开放性与多义性,而评论鉴赏则为其增添了丰富的内涵与深远的影响。

 

至于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这部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的巨著,其开篇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深刻表达了作者对作品可能被误解的忧虑。实际上,《红楼梦》的深刻内涵与复杂人物关系,确需读者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与人生阅历方能深刻理解。这部作品的广泛流传与深远影响,离不开历代评论家与红学家的深入研究与精心解读。

 

总之,千里马常有,伯乐亦不应成为稀世之珍。艺术创作与评论鉴赏是文化生态中不可或缺的双翼。它们相互依存,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的持续进步与繁荣发展。正如相声艺术中的“说学逗唱”,每一种艺术形式都蕴含着独特的魅力与价值,亟待我们去发现、去品味、去传承与发扬。[微笑][握手][抱拳]

 

春生兄,您的赞誉如春风拂面,令我心生暖意,同时也让我对您的才情钦佩不已。您的诗词歌赋,信手拈来,皆成华章,真乃文心独运,令人叹为观止。尤其这句“学富五车心中藏,腹有(甫友)诗书气自华”,不仅巧妙地将我的名字融入其中,更彰显出您博学多才、温文尔雅的气质,此等藏名诗,实乃佳作中的翘楚。

 

回顾往昔,我有幸在一次全国诗词大赛中初露锋芒,荣获大奖。彼时,北京汉墨书院的黄美晖院长,见我的参赛作品,即兴挥毫,赠予我一副雅致的嵌名联:“甫田(出自《诗经》,主要指“大田”,即广阔的农田)可养诗词赋,友谊能期康乐安”。这副对联,字字珠玑,不仅蕴含了对文学创作的深深赞美,更寄托了对友谊与美好生活的美好祝愿,让我深受感动与激励。

 

基于此联,我挥毫泼墨,创作了一首七绝《山水寄情》,以表感激之情:

山水寄情

甫田可养诗词赋,

友谊能期康乐安。

墨舞云笺情未尽,

心随明月寄高山。

 

此诗旨在承接黄美晖院长所赠嵌名联的意境,进一步抒发我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墨舞云笺情未尽”,描绘了我于笔墨间挥洒才情、情感四溢的生动场景;“心随明月寄高山”,则寄托了我将深情厚谊与高远志向,寄于明月高山之间的愿景,既是对友情的珍视,也是对自我追求的抒发。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力求与嵌名联相得益彰。

 

而春生兄您的这句藏名诗,同样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我也以此为基础,创作了一首七绝《 逐梦清风》。

逐梦清风

学富五车心中藏,

腹有(甫友)诗书气自华。

笔耕如能寻佳句,

梦逐清风到天涯。

此诗“笔耕如能寻佳句”,延续了我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追求,表达了希望通过勤奋的笔耕,不断探寻和创作出优美的诗句。

“梦逐清风到天涯”:此句将梦想与清风、天涯相结合,寓意着志向高远,如同清风一般自由不羁,追求着无限的可能与远方。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与春生兄的前两句紧密相连,既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执着与热爱,又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希望这些交流,能为我们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让彼此的心灵在文字的海洋中得以共鸣与升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