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久久南方北方
久久南方北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1,621
  • 关注人气:85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5年06月17日

(2025-06-17 23:35:27)
分类: 大气人生诗歌

      

        同学诗人吴先文先生三首参赛律诗拜读浅析

 

      

  九子仙境

    作者:吴先文

仙踪缥缈复何从?

众壑云奔九子峰。

苔蚀唐碑留篆古,

露濡宋瓦带岚浓。

谪仙醉墨泼千嶂,

地藏慈光度九重。

紫霭轻笼刹院外,

一声清磬万山空!

 

《九子仙境》点评:

吴先生的《九子仙境》一诗,以九子峰的仙境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幅壮丽而神秘的自然画卷,同时融入了对人文历史的深刻反思。全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颂歌,更是对仙境向往与人文情怀的抒发。

首联“仙踪缥缈复何从? 众壑云奔九子峰。”以问句开篇,引人遐想,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探寻着那缥缈无踪的仙迹。紧接着,“众壑云奔”四字,以动衬静,生动描绘了九子峰周围云雾缭绕、山谷奔腾的壮观景象,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

颔联“苔蚀唐碑留篆古,露濡宋瓦带岚浓。”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苔藓侵蚀的唐碑、露珠滋润的宋瓦,这些历史的遗迹在自然的怀抱中更显古朴与庄重,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永恒。

颈联“谪仙醉墨泼千嶂,地藏慈光度九重。”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谪仙”与“地藏”两个意象,将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紧密结合。李白醉墨泼洒于千嶂之间,展现了诗人的艺术造诣与对自然的热爱;而地藏菩萨的慈光普照九重,则体现了宗教的慈悲与智慧,以及对众生的关怀与救赎。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个既壮美又神秘的仙境世界。

尾联“紫霭轻笼刹院外,一声清磬万山空!”以紫霭、刹院、清磬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紫霭轻笼,如同仙境的薄纱,刹院隐现其中,更添几分神秘色彩。而一声清磬,穿透万山,回荡在空旷的山谷之中,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平和。全诗在此意境中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与回味。

整首诗构思精巧,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又体现了对人文历史的深刻感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壮美又神秘的仙境世界,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份超脱世俗的美好与宁静。

 

     

 探幽广胜

    作者:吴先文

常悲桃源终不遇,

欲借星槎访翠微。

十里广胜浮岚绕,

千年玉瀑晶幕飞。

雨收虹散青屏列,

风定莺啼紫霭归。

幸有舒姑斟琼液,

醉舞狂吟踏月回。

《探幽广胜》品鉴:

吴先生的《探幽广胜》以探索自然秘境为主线,巧妙融合了诗人的理想与现实情感。诗以“桃源”为引,抒发对理想仙境的憧憬,而“星槎”则承载着这份梦想,驶向翠绿的深处。诗中夸张地描绘了广胜十里云雾缭绕、千年玉瀑如晶帘飞泻的壮观景象,令人心驰神往。随后,细腻刻画了雨后彩虹、青山如屏、莺啼紫霭的和谐画面,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美好。末以舒姑斟酒、醉舞狂吟的浪漫场景作结,不仅增添了诗歌的韵味,更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尽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与追求。

诗中提到的舒姑与舒潭印月简介:

舒姑,与景致“舒潭印月”(又称“三潭印月”)紧密相连,乃九华山古十景之一,坐落于广胜村。舒潭印月位于九华山翠盖峰下,由舒溪发源并流经此地形成。舒溪源自翠盖峰西侧下方,泉水自岩缝涌出,击石鸣弦,被誉为舒姑泉。这股清泉汇聚成溪,飞崖三折,形成了上雪潭、下雪潭与璎珞潭三处绝美景观,彼此相距约500米,各具特色。

上雪潭:水自10米高崖壁飞泻而下,形成“水沫抛来骤出奇,满空洒下雪纷披”的奇观。潭上有一巨石,称“大钓鱼台”。

下雪潭:瀑布陡悬,惊湍骇浪,潭北悬石如钓矶,称“小钓鱼台”;南有鸡冠状怪石,称“鸡冠石”。

璎珞潭:位于下雪潭下方,谷床平缓,溪水溢潭漫泻,如流苏璎珞。

晴日里,三潭波光粼粼,与山影相映成趣;月夜时,雪潭影静沉璧,呈现“一月印水,三潭齐明”的绝美景象,故得名“舒潭印月”。

 

舒潭印月不仅以自然美景著称,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当地流传着“舒姑化鲤”的传说,为这一景点增添了神秘与浪漫色彩。清代文人周山门曾亲往舒潭,抚琴演奏,并自撰长歌赞美舒姑的高洁风雅。

 

作为九华山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观,舒潭印月吸引着众多游客。无论是晴日还是月夜,这里都能展现出不同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对于热爱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的游客而言,舒潭印月绝对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景点。

 

我们初中语文老师方向荣曾在九华山古十景《舒潭映月》篇写道:

    舒潭映月

自有传奇得姓舒,

至今流水漫踌躇。

三潭翡翠开风景,

一曲笙篁奏石渠。

人立小桥鱼出没,

云移清底月盈虚。

却怜个个争描绘,

涂尽丹青总不如。

方老师的《舒潭映月》以舒姓传奇开篇,流水间似乎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诗中三潭美景与石渠笙篁之音交相辉映,营造出宁静深远的氛围。小桥之上,人立鱼游,云影月影在水中交织变幻,生动传神。末句“涂尽丹青总不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难以言喻的赞美与敬畏。全诗意境悠远,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无限向往,值得品读。

 

  

山居独钓

作者:吴先文

心随山色净,

独钓潭中天。

云影随波近,

林声伴水远。

鸟过鱼犹定,

风来柳自斜。

不羡蓬莱境,

此身即是仙。

《山居独钓》点评:

《山居独钓》是一首意境悠远、情感深邃的佳作。诗人吴先文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自然意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山居独钓图,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深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超脱。诗中“心随山色净”一句,简练而富有深意,直接点明了诗人追求心灵净化的主旨。随后的“独钓潭中天”至“风来柳自斜”,每一句都充满了画面感,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和谐的自然世界,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自由。尾联“不羡蓬莱境,此身即是仙”更是将诗人的超脱态度推向高潮,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才是最高的精神追求。整首诗构思精巧,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总评:

吴先文先生的三首律诗,每一首都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美景的独到感悟。《九子仙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既壮美又神秘的仙境世界,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反思。《探幽广胜》则以探索自然秘境为主线,融合了理想与现实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与追求。《山居独钓》则通过描绘宁静的山居独钓场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超脱,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才是最高的精神追求。

 

这三首诗不仅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而且构思精巧,富有哲理,让读者在品味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的深刻感悟。吴先文先生的作品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欣赏自然美景、思考人生哲理的窗口,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深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