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只因名字,苏轼便与海南结下不解之缘

(2024-05-05 11:43:10)
分类: 大气人生散文

 

         只因名字,苏轼便与海南结下不解之缘

 

苏轼是我国公认的大文豪,诗文遒劲豪爽、笔走龙蛇,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作为官员,为官清正,躬耕自养,与民共甘苦,是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然而,其仕途却十分坎坷,一贬再贬,颠沛流离。

绍圣四年(1097年),苏轼被贬为琼州别驾,安置于昌化军(今海南儋州)。与苏轼一同被贬的,还有三人。苏轼的弟弟苏辙被贬为化州别驾,安置在雷州(今广东雷州)。苏轼的至交、被称为“诗书双绝”的黄庭坚,被贬至宜州(今广西宜州)。而四朝元老,苏轼的文友刘挚则被贬新州(今广东新兴县)。

有趣的是,四人被贬谪的地区全部集中广东广西一带,在历史上十分罕见。大宋疆域虽然不如汉唐广阔,仍有江山万里,为何这四人都被贬到大宋最南端呢?

贬官的幕后推手是宋朝强力宰相章惇,他本为苏轼至交好友,后由于对王安石变法的政见不同,与苏轼反目成仇。

新党得宠后,苏轼等人遭到打压,章惇趁势落井下石。为愚弄苏轼等四人,他在贬谪地点做起了文章,根据苏轼等人的字号,为他们每人量身打造了偏远州郡。

明代思想家、文献考据学家焦竑在其所编撰的《东坡集》中写到:

苏子瞻谪儋州,人以‘儋’与‘瞻’字相近也;子由谪雷州,人以‘雷’字下有‘田’字也;黄鲁直谪宜州,人以‘宜’字类‘直’字也。此章子厚騃谑之意。

清代进士丁柔克所著的史料笔记《柳弧》也有类似说法:

党人祸出,苏子瞻贬于儋耳,子由贬于雷州,以儋耳有瞻字形,雷州有由字形也。

除此以外,南宋诗人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南宋进士罗大经的《鹤林玉露》、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智慧》等书中均有记载。

依据这些说法,苏轼的字“子瞻”,因“瞻”字与儋州的“儋”字有相同字形,被贬儋州;苏辙的字“子由”,“由”字与雷州的“雷”有相似字形,被贬往隔海相望的雷州。而黄庭坚的字“鲁直”,因“直”与宜州之“宜”字形相似,因而被贬到宜州。刘挚的字“莘老”,因“莘”既可读“shn”,也可读“xn”,章惇根据“xn”的读音,将其贬到了新州。

以字形字音定贬谪之地,荒唐至极,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苏轼等人因莫须有的罪名遭受了不公待遇。

苏轼是几人中被贬最远的一位,身在儋州的三年间还不断受到了章惇的“重点关照”。据说在北宋,放逐海南地区是较重的处罚。然而生性乐观豪放的苏轼,仅仅失落了一阵,便重新拾起信心,担起责任。

苏轼把海南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在这里讲学明道,使全岛教化日兴,“书声琅琅,弦歌四起”,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海南,从苏轼学。同时苏轼也将北宋流行的酒、茶、香、美食、养生等各方面的文化带到海南,大大提升了岛内文化水平,丰富了岛上居民的日常生活。

谪居海南三年,苏轼曾多次前往黎母山,对沉香树和黎族文化十分感兴趣。

苏轼到来以前,海南生活条件恶劣,百姓食不果腹,更不可能出进士。而在苏轼北归九年后,儋州一个名叫符确的人,顺利通过科举考试,成为海南第一个进士。

此后,海南人才辈出,名声远播,日渐繁荣。岛上的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海南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时至今日,海南仍留有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连语言都有一种“东坡话”。东坡热爱海南,热爱黎母山,热爱黎母山上的沉香树,更与沉香树叶茶结下不解之缘。

或许,正是百姓的万般爱戴,才让苏东坡发出“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的感慨,更是评论自己一生时写到:“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磨难坎坷是必然。面对生活挑战,须学东坡的淡然,任它风雨交加,我有芒鞋轻胜马,保持热爱,奔赴山海,在通往美好的路上,坚定前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