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创作出好诗
(2023-12-21 22:19:18)分类: 大气人生散文 |
南宋姜夔说:“诗有四种高妙,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
碍而实通,曰理高妙;出自意外,曰意高妙;写出幽微如清潭见底,曰想高妙;非奇非怪,剥落文彩,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
清朝的袁枚说:“其言动心,其色夺目,其味适口,其音悦耳,便是佳诗。”
臧克家说:“诗要有三新:思想新,感情新,语言新。三者缺一不可。”
怎样创作出好诗?好诗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意高和情深。
“诗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好诗,首先要有好的诗意(思想内容),立意要高,有积极目的,有现实意义与社会作用,能感染读者,给读者以有益的激励或启发。
诗意好,表现在格调高,意境美,感情真。“意之所在,上者可以惊心动魄,次亦沁人心脾”。
想作出一首好诗,必须在立意上下功夫,“善思”、“精思”,“精思而后得”。意境要高超、深邃、新颖。要求新、求深、求真、求精。
王国维说:“有意境,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深浅而已。”
赵翼十分重视意新语新。他说:“意未经人说过则新;语未经人用过则新。诗家之能新,正以此耳。若反以新为嫌,则必拾人牙慧,人云亦云。”
刘熙载说:“意新则异常,异于常则怪矣!词高则出众,出于众则奇矣!”
意境新的诗,一人眼就可激发读者的新鲜感和惊奇感,所谓“一见倾心”,很快地与读者发生共鸣,而不使人望而生厌。在诗词创作中,只有那些对生活、对艺术、对语言文字始终保持敏锐的感觉,又不甘平庸的诗人,才能熔铸出新鲜独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意境。
要创新,思路必须放得开,思维要呈放射状,也就是要多角度,多方位,多侧面的思考立意,不要简单化、公式化,要喜新厌旧,趋新避旧,要构思奇特,想像奇特,善于突发奇想。
朱庭珍云:“诗贵真意,真意者,本于志以树骨,本于情以生文,乃诗家之源……诗人首重炼意……以思引意,以才辅意,以气行意,以笔宣意,使意发为词,词足达意。”
在朱看来,诗之所以为诗,不在于形式,不依靠死守定法,而首要的则在得其“真意”,善于“炼意”,使作品能够志有所寄,情流其中,意发为词,词足达意,使内在的思想感情和外在的表现形式达到完美的统一,这对我们写作极有值得参考的价值。
我们说诗的意境,是客观世界与诗人主观情感的结合与升华。是内情与外景的水乳交融,情理神形的和谐统一,就是具有强烈感染力和启示力的富于诗味的艺术世界。
意境的构成:是由典型的生活环境和概括性的具体形象,以及作者为现实生活所激起的感情——这三方面凝结成的。这三点正是诗的意境要素。
意境的功能:在于有言外之音,象外之感。
创造意境的手法多样,如:
“寓理于象”的象征手法;“露中有藏”的虚实手法;“以少胜多”的含蓄手法。
营造好的意境,是对作诗的重要要求,作诗不仅要求句好,而更重要的是求好意境,重句不重意,那是本末倒置。古诗人善于将外部世界心灵化,内部世界具象化,造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深邃意境,这种抒情技巧,是应当借鉴的。
我们在作诗时,应找出外部世界与内部世界最佳契合点,创出极强的意境,委婉含蓄的表现其深挚的情意。
不走前人之旧路、不发前人已发之言、在立意上从新的角度去考虑,观点和情调与众不同的几首诗例:
刘禹锡的《秋词》:
自古逢秋空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抒写了一种对秋天全新的感受。
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在立意上下功夫,赋于石灰一种精神:“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使得石灰的形象大放光彩,所谓微言大义,即此也。
刘征的《题龙麟松》
麟甲翕张欲化龙,碧涛如海啸天风。
折腰不为趋权贵,来拜西山十万松。
此诗突破了一般对松的写法。
王向东《吊鲁迅》
我来还宿愿,秋草正荒凉。
旧宅门窗掩,新楼车马忙。
英雄仍呐喊,战士莫彷徨。
一代文风变,谁来作栋梁。
此诗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当代文坛的深沉思考和强烈的责任感。诗中巧妙地嵌进了鲁迅的著作《呐喊》、《彷徨》之名,语句自然而新颖,意味深长。
蔡若烛的《拾薪》
四季莫嫌冬,枯荣转化中。
今年凋落处,隔岁看新红。
真是小题大意,富有哲理。
贺苏的《香港回归》
七月还珠日,百年雪耻时。
老夫今有幸,不写示儿诗。
这样历史意义重大的题材,仅用寥寥二十字,竟描述得如此生动、深刻,包容了如此丰富的内涵。读来朗朗上口,明白如话,易于记诵。语浅意深,举重若轻,浑然无迹。
杨元洲的《咏牡丹》
进出宫中名远扬,三章诗作伴君王。
天香国色雅称久,李白苦衷伤断肠。
立意与众不同,不是写花之艳丽,而写与牡丹有关的人和事,针讽时弊。题小纵深大,题小喻意大。
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衰老多病还想为国戍边,不忘抗战报国,将梦境和现实相结合,表现诗人报效祖国之情,读来悲壮苍凉!
情深
诗能有魅力,感人、迷人,因情而生。
要作一首诗,必须先有感情,再用艺术的语言把感情表达出来,即“为情而造文”。
“无情即无诗,有情方有味”;
“有必不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以无情之语欲动人之情,难矣”。
白居易对情和文的关系曾有个形象而深刻的比喻: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意思是说,诗如一棵树,感情是它的根,内容和语言是它的枝叶,声律是它的花朵,含义是它的果实。
袁枚说:“诗歌咏情也”,他认为情是诗人作诗的首要条件,“天性多情句自工”。并说“写景易,言情难,难在于情真。要做到诗人作诗确实心有所感,而不能虚假。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侧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
“诗难其真也,有性情而后真,否则敷衍成文矣。”
情只有真才能深,古今名诗莫不以情与读者通,或催人泪下,或激人振奋。
情的范畴很广,有父母、夫妻、儿女情,亲情友情,爱乡情爱国情,今昔之感,生死之别,迟暮之怀等等。
而情中最主要最重要的是对国家民族命运的热切关注,对社会对时代的庄严责任感,以及对人民博大深厚的爱,一句话:“忧国忧民”的情怀。
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末二句成为警世名言。文天祥在兵败被俘的生死关头,面对河山破碎,却表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感情。
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友情深似海,这首诗是李白的切身感受,汪伦对李白的盛情令李白非常感动,这首诗表达的感情情真意切,所以能打动人。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系送别之作,何等情真。
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写征人戍边,透过诗的语言,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有为将军的渴望。
林锴的《初乘羊皮筏》
九曲飞流千折波,每将慈母拟黄河。
百年乳哺惭无报,还卧摇篮听母歌。
此诗写得有声有色,情真意切。坐羊皮筏首先联想到摇篮,又想到黄河母亲。作为祖国儿女,他说老了还坐卧在摇篮,听母亲唱歌。强烈的赤子情怀,喷薄而出,何等高尚而感人,这就是情的发挥,诗的魅力。
笔者的《无题》
白发新添鬓两霜,年前才染又苍苍。
浮生若梦难明了,岁月无情易感伤。
眼看旧朋奔地府,心叨我辈保安康。
低眉写罢心烦闷,独上阳台正夕阳。
此诗诗意句意以蝉联不断,颈联尾联化用鲁迅“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之诗句而得,尾联有感染力。该律已达到诗的第三重境界,返璞归真到顺口溜,意顺之出尘。
前段时间,沧浪诗社进行第八期练笔,经过评点和修改,得到49首优秀作品,现罗列于下,请诸位方家斧正指点。此为上篇。
这次练笔,要求写“秋冬感怀”类作品,体裁为七律。沧浪诗社前两年一直着重练习五律,从本期作业开始,着重练习七律。七律作品展示,详待下篇,本篇着重为绝句与五律。
如何写好绝句?王和尚以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斟酌。
其一、绝句不同律诗,其篇幅短小,不擅腾挪与延展,因此绝句更多是即时即事感兴,其立意多直率干脆,布局不宜枝蔓,运笔轻灵洒脱为妙。绝句诗思讲究兔起鹘落,灵光乍现,不必过分雕琢字句,率笔成文,自然畅达。简言之,绝句讲究“快”,快速抓住灵感,一气呵成,任韵自然。
其二、元人杨载曾言“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此中有几点可以阐发。绝句讲究韵味悠长,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故绝句不宜直露,要婉曲回环,善于以小见大,要含蓄悠远,让人回味不尽。绝句不宜枝蔓过多,要删芜就简,这就讲究立意精炼,不必旁生枝节,拉杂啰嗦。所谓炼意,简言之,就是抓住一点,有主有次,不可均匀使力,杂沓交杂。
其三、绝句讲究巧思与诗趣。所谓巧思,即切入角度、修辞手法,造语章法要新奇巧妙。其中尤其讲究切入角度的巧妙。绝句无巧思即流入下乘矣。绝句多写平常人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如何能脱颖而出,关键在“巧”字。姜夔说过:“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此言值得深思。王和尚以为,不独绝句,写任何诗体,都要讲求与众不同,独树一帜,泯然众人矣,能有什么好诗?
其四、绝句一样讲究铺排和用字。绝句之铺排,远比律诗简单,关键在转结。一二句铺排,可平平写来,只要能铺陈好意象,伏脉情绪,渲染意境即可,关键在转得干脆,结得利落,转讲究自然而不循前意,或宕开一笔,或收束前文,或递进前意或反覆皴染,总之要兜得住,荡得开,为结尾留下余地。结句要能收缴前文,且能令开境界,留余味于无穷,此即谓之“绾合”。当然,绝句起笔也可突兀高峻,气势夺人,只是如此起笔,后文必要高过一浪,否则难免头重脚轻之弊。
绝句之用字,不宜雕琢过甚,但是要下字精准老练。所谓精准,就是表意要准确生动且不枝蔓;所谓老练,就是用字练达新颖巧妙。然而,须坦言:绝句之章法用字都在其次,绝句关键在于立意警拔和角度新巧。
其五、王和尚还须强调的是,“诗有别才,非关书也”,绝句讲究天机灵性,只要有巧思,牧童樵夫也可有妙句。但是,如果能多读前人绝句,学习前人立意和角度,对自己写诗也大有裨益。王和尚常言:想写好律诗,一定要多读律诗;想写好绝句,一定要多读绝句,专项练习总比闭门索句或者泛泛而读来得直接有效。
至于五律写作之总结,王和尚曾屡有长文分析,在此不赘。
以下诸作,即为沧浪诗社诗友之作品,请诸位品读细赏,当之吾言不谬。
1.暮秋
忍见西风凋碧树,不妨篱菊嗅清香。
分明身在红尘外,收拾机心坐夕阳。
点评:以心观景,有超逸忘情之意。
2.咳血看海棠
不酒不茶幽兴长,枯荷斜卧草含霜。
秋天薄暮宜咳血,扶我阶前看海棠。
点评:此作有趣。首句情,二句景,写景萧瑟为后文铺垫。三句妙在“宜”,虽然咳血痛苦,诗人却很达观,秋暮咳血本属正常,何必在意?故有末句看海棠之心,“扶我”下字见性情。
3.带孙儿湖边消暑
迟迟落日水无澜,时有微凉掠浅滩。
稚子兴来频掷石,涟漪开处唤人看。
点评:即景诗,三四有童趣。一二句见平和心境。
4.夜色
九里岗头月色幽,万家灯火一回眸。
金风暗送清凉意,云到青山便不愁。
点评:末句有趣,耐品。云归青山,云不再愁,诗人也不再愁。有归隐之想。
5.中秋念远 文/荷风夕雨
冰轮渐上素华流,欹枕难眠三五秋。
遥想天边倚栏处,支頤无语雾凝眸。
点评:一二句写己,三四设想对方,有一击两鸣之效,含蓄有情。
6.暮秋染疾夜咳不止
叶落空庭月色凉,寒侵病骨暗嗟伤。
由来羁旅怯长夜,咳喘如潮夜更长。
点评:一二景情。三四递进,心理刻画细腻。虽重字而不可换。
7.客暮
细雨晚来过,秋天寒更寒。
萧骚黄叶树,零落玉阑杆。
菊酒杯中满,风声醉后残。
江湖忘是客,愁思碧云端。
点评:瑾瑜兄诗流利自如,浑不着力。写景写情妥帖深湛,读来韵味悠长。
郊原寻逸趣,登眺意茫然。
牧笛催残日,渔翁系钓船。
人过蹊径寂,叶落冷风旋。
踟躅崎岖路,寒城隐冥烟。
点评:首联起笔即跌宕,中二写景凄恻,尾联以景收束,含蓄蕴藉。茫然者何?尽在写景中。
9.秋桐
霜逼梧桐老,凄凄向暮吟。
疾风欺叶落,归鸟恐巢侵。
夜冷疏枝瘦,光微孤影深。
西窗思渺渺,衰鬓感同心。
点评:以梧桐寄心。前三联用字精细,惜“侵”押韵略不稳。尾联收束干净利落。
10.对雪
冻云垂暮色,落絮扑楼台。
风急舞零乱,绡轻巧剪裁。
相思凝作雪,入夜漫成灾。
最念故山下,寒梅寂寂开。
点评:首二联为雪摹形,三联流水对,工整细腻,且转笔自然。尾联点意,含蓄有味。“舞”改“任”对仗更工。
要塞萦怀久,始成今日行。
登高观锁钥,凭垒忆群英。
山海痛沦陷,男儿轻死生。
秋风过江隘,犹有鼓鼙声。
点评:起笔学杜律。二联景情,过脉自然。三联历史,有慷慨悲壮之意,尾联转入当下,以景写情,雄壮。
12.重阳登高
重九一登临,乡关万里心。
浮云遮不见,流水益愁深。
羈马迷荒草,归禽恋旧林。
萧萧黄叶下,游子独悲吟。
点评:起笔平淡,然干净老练。二联以景写情,三联以象征写情,写尽心怀,故逼出尾联点意。
13.重阳感怀
弹指又重阳,羁游在异乡。
登楼思故里,极目是穷荒。
草色连云碧,西风入骨凉。
家山秋正好,篱菊为谁黄。
点评:起笔利落,二联流水自然好看,三联情景互生,尾联寄慨,“为谁”下得有味。
酒醒回晚棹,夕照满关河。
羁客惊秋早,孤鸿衔恨多。
风寒云护月,舟动水摇荷。
故里归无计,萧萧鬓已皤。
点评:古人言五律篇短易周防,然物象情脉仍需精思。骑驴兄此作修改多次,其中原因需作者自思。此律二联耐看,三联写景梢弱,尾联收束亦可。概由作者要写秋夜羁旅,又要扣准孤舟夜景,故难措手矣。
北风鸣院树,边地结愁阴。
夜永酒无力,颜衰尘满襟。
怀人灯影瘦,对雪鬓痕深。
孤坐不成寐,寒声动远吟。
点评:此作写景怀思,“夜永”句好看,后句略弱。“怀人”略露。首尾照应,系章法精细之处。
16.秋暮感怀
飒飒繁霜后,秋容满小城。
烟昏千树暗,露冷独鸦鸣。
羁旅嗟身老,天涯厌月明。
徘徊不能寐,寒影倍凄清。
点评:首二联写景,二联暮景刻画精细。三联写情,“天涯”句刻画心理精准,尾联收束,末句写得凄凉。
闲步黄昏后,飞花漫野开。
孤村烟袅袅,远树雪皑皑。
残雁向天问,春风何日来。
行人竟无迹,只影独徘徊。
点评:此作意略浅,然文笔流畅,三联流水见功夫,尾联收束亦孤清。
18.冠岭题红枫
冠岭寄微身,经秋色最纯。
雨催千叶艳,霜染一山新。
避世心常静,忘机意自真。
植根清净地,独立望苍旻。
点评:咏物写心,二句见题旨。二联写景,三联寄意,对仗有味,尾联有傲兀自适之意。
19.初秋夜游
云疏星澹澹,雨霁月苍苍。
竹影池光细,山风桂气香。
秋深蛩语促,夜静道心凉。
幽兴殊无限,清辉满客裳。
点评:起笔对仗,二联写景,前五刻画夜景细腻,用字亦精到,转入写情自然,末句写景含蓄悠长。整首有情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