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才能创作出好诗

(2023-12-21 22:19:18)
分类: 大气人生散文

           

                             怎样才能创作出好诗

 

南宋姜夔说:“诗有四种高妙,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

碍而实通,曰理高妙;出自意外,曰意高妙;写出幽微如清潭见底,曰想高妙;非奇非怪,剥落文彩,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

清朝的袁枚说:“其言动心,其色夺目,其味适口,其音悦耳,便是佳诗。”

臧克家说:“诗要有三新:思想新,感情新,语言新。三者缺一不可。”

怎样创作出好诗?好诗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意高和情深。

                   

 意高

“诗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好诗,首先要有好的诗意(思想内容),立意要高,有积极目的,有现实意义与社会作用,能感染读者,给读者以有益的激励或启发。

诗意好,表现在格调高,意境美,感情真。“意之所在,上者可以惊心动魄,次亦沁人心脾”。

想作出一首好诗,必须在立意上下功夫,“善思”、“精思”,“精思而后得”。意境要高超、深邃、新颖。要求新、求深、求真、求精。

王国维说:“有意境,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深浅而已。”

赵翼十分重视意新语新。他说:“意未经人说过则新;语未经人用过则新。诗家之能新,正以此耳。若反以新为嫌,则必拾人牙慧,人云亦云。”

刘熙载说:“意新则异常,异于常则怪矣!词高则出众,出于众则奇矣!

意境新的诗,一人眼就可激发读者的新鲜感和惊奇感,所谓“一见倾心”,很快地与读者发生共鸣,而不使人望而生厌。在诗词创作中,只有那些对生活、对艺术、对语言文字始终保持敏锐的感觉,又不甘平庸的诗人,才能熔铸出新鲜独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意境。

要创新,思路必须放得开,思维要呈放射状,也就是要多角度,多方位,多侧面的思考立意,不要简单化、公式化,要喜新厌旧,趋新避旧,要构思奇特,想像奇特,善于突发奇想。

朱庭珍云:“诗贵真意,真意者,本于志以树骨,本于情以生文,乃诗家之源……诗人首重炼意……以思引意,以才辅意,以气行意,以笔宣意,使意发为词,词足达意。”

在朱看来,诗之所以为诗,不在于形式,不依靠死守定法,而首要的则在得其“真意”,善于“炼意”,使作品能够志有所寄,情流其中,意发为词,词足达意,使内在的思想感情和外在的表现形式达到完美的统一,这对我们写作极有值得参考的价值。

我们说诗的意境,是客观世界与诗人主观情感的结合与升华。是内情与外景的水乳交融,情理神形的和谐统一,就是具有强烈感染力和启示力的富于诗味的艺术世界。

意境的构成:是由典型的生活环境和概括性的具体形象,以及作者为现实生活所激起的感情——这三方面凝结成的。这三点正是诗的意境要素。

意境的功能:在于有言外之音,象外之感。

创造意境的手法多样,如:

“寓理于象”的象征手法;“露中有藏”的虚实手法;“以少胜多”的含蓄手法。

营造好的意境,是对作诗的重要要求,作诗不仅要求句好,而更重要的是求好意境,重句不重意,那是本末倒置。古诗人善于将外部世界心灵化,内部世界具象化,造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深邃意境,这种抒情技巧,是应当借鉴的。

我们在作诗时,应找出外部世界与内部世界最佳契合点,创出极强的意境,委婉含蓄的表现其深挚的情意。

不走前人之旧路、不发前人已发之言、在立意上从新的角度去考虑,观点和情调与众不同的几首诗例:

 

刘禹锡的《秋词》:

自古逢秋空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抒写了一种对秋天全新的感受。

 

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在立意上下功夫,赋于石灰一种精神:“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使得石灰的形象大放光彩,所谓微言大义,即此也。

 

刘征的《题龙麟松》

麟甲翕张欲化龙,碧涛如海啸天风。

折腰不为趋权贵,来拜西山十万松。

此诗突破了一般对松的写法。

 

王向东《吊鲁迅》

我来还宿愿,秋草正荒凉。

旧宅门窗掩,新楼车马忙。

英雄仍呐喊,战士莫彷徨。

一代文风变,谁来作栋梁。

此诗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当代文坛的深沉思考和强烈的责任感。诗中巧妙地嵌进了鲁迅的著作《呐喊》、《彷徨》之名,语句自然而新颖,意味深长。

 

蔡若烛的《拾薪》

四季莫嫌冬,枯荣转化中。

今年凋落处,隔岁看新红。

真是小题大意,富有哲理。

 

贺苏的《香港回归》

七月还珠日,百年雪耻时。

老夫今有幸,不写示儿诗。

这样历史意义重大的题材,仅用寥寥二十字,竟描述得如此生动、深刻,包容了如此丰富的内涵。读来朗朗上口,明白如话,易于记诵。语浅意深,举重若轻,浑然无迹。

 

杨元洲的《咏牡丹》

进出宫中名远扬,三章诗作伴君王。

天香国色雅称久,李白苦衷伤断肠。

立意与众不同,不是写花之艳丽,而写与牡丹有关的人和事,针讽时弊。题小纵深大,题小喻意大。

 

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衰老多病还想为国戍边,不忘抗战报国,将梦境和现实相结合,表现诗人报效祖国之情,读来悲壮苍凉!

 

情深

诗能有魅力,感人、迷人,因情而生。

要作一首诗,必须先有感情,再用艺术的语言把感情表达出来,即“为情而造文”。

“无情即无诗,有情方有味”;

“有必不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以无情之语欲动人之情,难矣”。

白居易对情和文的关系曾有个形象而深刻的比喻: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意思是说,诗如一棵树,感情是它的根,内容和语言是它的枝叶,声律是它的花朵,含义是它的果实。

袁枚说:“诗歌咏情也”,他认为情是诗人作诗的首要条件,“天性多情句自工”。并说“写景易,言情难,难在于情真。要做到诗人作诗确实心有所感,而不能虚假。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侧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

“诗难其真也,有性情而后真,否则敷衍成文矣。”

情只有真才能深,古今名诗莫不以情与读者通,或催人泪下,或激人振奋。

情的范畴很广,有父母、夫妻、儿女情,亲情友情,爱乡情爱国情,今昔之感,生死之别,迟暮之怀等等。

而情中最主要最重要的是对国家民族命运的热切关注,对社会对时代的庄严责任感,以及对人民博大深厚的爱,一句话:“忧国忧民”的情怀。

 

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末二句成为警世名言。文天祥在兵败被俘的生死关头,面对河山破碎,却表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感情。

 

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友情深似海,这首诗是李白的切身感受,汪伦对李白的盛情令李白非常感动,这首诗表达的感情情真意切,所以能打动人。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系送别之作,何等情真。

 

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写征人戍边,透过诗的语言,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有为将军的渴望。

 

林锴的《初乘羊皮筏》

九曲飞流千折波,每将慈母拟黄河。

百年乳哺惭无报,还卧摇篮听母歌。

此诗写得有声有色,情真意切。坐羊皮筏首先联想到摇篮,又想到黄河母亲。作为祖国儿女,他说老了还坐卧在摇篮,听母亲唱歌。强烈的赤子情怀,喷薄而出,何等高尚而感人,这就是情的发挥,诗的魅力。

 

笔者的《无题》

白发新添鬓两霜,年前才染又苍苍。

浮生若梦难明了,岁月无情易感伤。

眼看旧朋奔地府,心叨我辈保安康。

低眉写罢心烦闷,独上阳台正夕阳。

此诗诗意句意以蝉联不断,颈联尾联化用鲁迅“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之诗句而得,尾联有感染力。该律已达到诗的第三重境界,返璞归真到顺口溜,意顺之出尘。

 

前段时间,沧浪诗社进行第八期练笔,经过评点和修改,得到49首优秀作品,现罗列于下,请诸位方家斧正指点。此为上篇。

 

这次练笔,要求写“秋冬感怀”类作品,体裁为七律。沧浪诗社前两年一直着重练习五律,从本期作业开始,着重练习七律。七律作品展示,详待下篇,本篇着重为绝句与五律。

如何写好绝句?王和尚以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斟酌。

其一、绝句不同律诗,其篇幅短小,不擅腾挪与延展,因此绝句更多是即时即事感兴,其立意多直率干脆,布局不宜枝蔓,运笔轻灵洒脱为妙。绝句诗思讲究兔起鹘落,灵光乍现,不必过分雕琢字句,率笔成文,自然畅达。简言之,绝句讲究“快”,快速抓住灵感,一气呵成,任韵自然。

其二、元人杨载曾言“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此中有几点可以阐发。绝句讲究韵味悠长,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故绝句不宜直露,要婉曲回环,善于以小见大,要含蓄悠远,让人回味不尽。绝句不宜枝蔓过多,要删芜就简,这就讲究立意精炼,不必旁生枝节,拉杂啰嗦。所谓炼意,简言之,就是抓住一点,有主有次,不可均匀使力,杂沓交杂。

其三、绝句讲究巧思与诗趣。所谓巧思,即切入角度、修辞手法,造语章法要新奇巧妙。其中尤其讲究切入角度的巧妙。绝句无巧思即流入下乘矣。绝句多写平常人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如何能脱颖而出,关键在“巧”字。姜夔说过:“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此言值得深思。王和尚以为,不独绝句,写任何诗体,都要讲求与众不同,独树一帜,泯然众人矣,能有什么好诗?

 诗趣也同样重要,有巧思就有诗趣,有精思也即有诗趣。和尚以为,诗趣有几个层次需要把握。第一,每一首诗背后都有一个人,都有一个人的思考、志趣、情怀和感触。独属于作者的诗意而能被更多人感受到,自然有诗趣。第二、表达思考志趣情怀和感触,如果能更巧妙新颖地表达出,自然就有趣味。读者读之,也能体会到作者的用心所在,如此览纸神往,悠然会心,灵魂相照,岂不有趣?第三、诗者需有活泼的灵魂,奇巧的想法,在诗中玩一些“花招”,搞一搞“促狭”,岂不显得新颖活泼而有趣?王和尚读钱钟书之诗,经常能体会到作者隐藏在诗下的狡黠的微笑。诗人不可古板,更不能机械角条,写诗无非是摆弄文字表达感情,岂能一味地严正严肃以至于无聊可厌?诗思是活跃的,跳跃的,灵性的,自由的,如云如水,如龙如星。王和尚曾无数次说过:我最怕跟古板机械的人打交道,太累而无趣。写诗同样如此,绝句尤其如此。你写完诗曾经有志得意满沾沾自喜的感觉么?没有,恐怕诗大概不够好。

其四、绝句一样讲究铺排和用字。绝句之铺排,远比律诗简单,关键在转结。一二句铺排,可平平写来,只要能铺陈好意象,伏脉情绪,渲染意境即可,关键在转得干脆,结得利落,转讲究自然而不循前意,或宕开一笔,或收束前文,或递进前意或反覆皴染,总之要兜得住,荡得开,为结尾留下余地。结句要能收缴前文,且能令开境界,留余味于无穷,此即谓之“绾合”。当然,绝句起笔也可突兀高峻,气势夺人,只是如此起笔,后文必要高过一浪,否则难免头重脚轻之弊。

绝句之用字,不宜雕琢过甚,但是要下字精准老练。所谓精准,就是表意要准确生动且不枝蔓;所谓老练,就是用字练达新颖巧妙。然而,须坦言:绝句之章法用字都在其次,绝句关键在于立意警拔和角度新巧。

其五、王和尚还须强调的是,“诗有别才,非关书也”,绝句讲究天机灵性,只要有巧思,牧童樵夫也可有妙句。但是,如果能多读前人绝句,学习前人立意和角度,对自己写诗也大有裨益。王和尚常言:想写好律诗,一定要多读律诗;想写好绝句,一定要多读绝句,专项练习总比闭门索句或者泛泛而读来得直接有效。

至于五律写作之总结,王和尚曾屡有长文分析,在此不赘。

以下诸作,即为沧浪诗社诗友之作品,请诸位品读细赏,当之吾言不谬。

1.暮秋 /欣慰文

忍见西风凋碧树,不妨篱菊嗅清香。

分明身在红尘外,收拾机心坐夕阳。

点评:以心观景,有超逸忘情之意。

 

2.咳血看海棠 /月无心

不酒不茶幽兴长,枯荷斜卧草含霜。

秋天薄暮宜咳血,扶我阶前看海棠。

点评:此作有趣。首句情,二句景,写景萧瑟为后文铺垫。三句妙在“宜”,虽然咳血痛苦,诗人却很达观,秋暮咳血本属正常,何必在意?故有末句看海棠之心,“扶我”下字见性情。

 

3.带孙儿湖边消暑 /烟岚

迟迟落日水无澜,时有微凉掠浅滩。

稚子兴来频掷石,涟漪开处唤人看。

点评:即景诗,三四有童趣。一二句见平和心境。

 

4.夜色 /月环食

九里岗头月色幽,万家灯火一回眸。

金风暗送清凉意,云到青山便不愁。

点评:末句有趣,耐品。云归青山,云不再愁,诗人也不再愁。有归隐之想。

 

5.中秋念远 文/荷风夕雨

冰轮渐上素华流,欹枕难眠三五秋。

遥想天边倚栏处,支頤无语雾凝眸。

点评:一二句写己,三四设想对方,有一击两鸣之效,含蓄有情。

 

6.暮秋染疾夜咳不止  /无咎

叶落空庭月色凉,寒侵病骨暗嗟伤。

由来羁旅怯长夜,咳喘如潮夜更长。

点评:一二景情。三四递进,心理刻画细腻。虽重字而不可换。

 

7.客暮  /瑾瑜

细雨晚来过,秋天寒更寒。

萧骚黄叶树,零落玉阑杆。

菊酒杯中满,风声醉后残。

江湖忘是客,愁思碧云端。

点评:瑾瑜兄诗流利自如,浑不着力。写景写情妥帖深湛,读来韵味悠长。

 

 8.秋日游  /春华秋实

郊原寻逸趣,登眺意茫然。

牧笛催残日,渔翁系钓船。

人过蹊径寂,叶落冷风旋。

踟躅崎岖路,寒城隐冥烟。

点评:首联起笔即跌宕,中二写景凄恻,尾联以景收束,含蓄蕴藉。茫然者何?尽在写景中。

 

9.秋桐 /顿悟

霜逼梧桐老,凄凄向暮吟。

疾风欺叶落,归鸟恐巢侵。

夜冷疏枝瘦,光微孤影深。

西窗思渺渺,衰鬓感同心。

点评:以梧桐寄心。前三联用字精细,惜“侵”押韵略不稳。尾联收束干净利落。

 

10.对雪 /午后

冻云垂暮色,落絮扑楼台。

风急舞零乱,绡轻巧剪裁。

相思凝作雪,入夜漫成灾。

最念故山下,寒梅寂寂开。

点评:首二联为雪摹形,三联流水对,工整细腻,且转笔自然。尾联点意,含蓄有味。“舞”改“任”对仗更工。

 

 11.登江阴要塞怀抗战英烈

                        /烟岚

要塞萦怀久,始成今日行。

登高观锁钥,凭垒忆群英。

山海痛沦陷,男儿轻死生。

秋风过江隘,犹有鼓鼙声。

点评:起笔学杜律。二联景情,过脉自然。三联历史,有慷慨悲壮之意,尾联转入当下,以景写情,雄壮。

 

12.重阳登高 /欣慰文

重九一登临,乡关万里心。

浮云遮不见,流水益愁深。

羈马迷荒草,归禽恋旧林。

萧萧黄叶下,游子独悲吟。

点评:起笔平淡,然干净老练。二联以景写情,三联以象征写情,写尽心怀,故逼出尾联点意。

 

13.重阳感怀 /依依

弹指又重阳,羁游在异乡。

登楼思故里,极目是穷荒。

草色连云碧,西风入骨凉。

家山秋正好,篱菊为谁黄。

点评:起笔利落,二联流水自然好看,三联情景互生,尾联寄慨,“为谁”下得有味。

 

 14.秋夜书怀 文/骑驴游世界

酒醒回晚棹,夕照满关河。

羁客惊秋早,孤鸿衔恨多。

风寒云护月,舟动水摇荷。

故里归无计,萧萧鬓已皤。

点评:古人言五律篇短易周防,然物象情脉仍需精思。骑驴兄此作修改多次,其中原因需作者自思。此律二联耐看,三联写景梢弱,尾联收束亦可。概由作者要写秋夜羁旅,又要扣准孤舟夜景,故难措手矣。

 

 15.冬夜 /午后

北风鸣院树,边地结愁阴。

夜永酒无力,颜衰尘满襟。

怀人灯影瘦,对雪鬓痕深。

孤坐不成寐,寒声动远吟。

点评:此作写景怀思,“夜永”句好看,后句略弱。“怀人”略露。首尾照应,系章法精细之处。

 

16.秋暮感怀  /余长啸

飒飒繁霜后,秋容满小城。

烟昏千树暗,露冷独鸦鸣。

羁旅嗟身老,天涯厌月明。

徘徊不能寐,寒影倍凄清。

点评:首二联写景,二联暮景刻画精细。三联写情,“天涯”句刻画心理精准,尾联收束,末句写得凄凉。

 

 17.雪天行 /雨滴梧桐

闲步黄昏后,飞花漫野开。

孤村烟袅袅,远树雪皑皑。

残雁向天问,春风何日来。

行人竟无迹,只影独徘徊。

点评:此作意略浅,然文笔流畅,三联流水见功夫,尾联收束亦孤清。

 

18.冠岭题红枫 /欣慰文

冠岭寄微身,经秋色最纯。

雨催千叶艳,霜染一山新。

避世心常静,忘机意自真。

植根清净地,独立望苍旻。

点评:咏物写心,二句见题旨。二联写景,三联寄意,对仗有味,尾联有傲兀自适之意。

 

19.初秋夜游 /天星

云疏星澹澹,雨霁月苍苍。

竹影池光细,山风桂气香。

秋深蛩语促,夜静道心凉。

幽兴殊无限,清辉满客裳。

点评:起笔对仗,二联写景,前五刻画夜景细腻,用字亦精到,转入写情自然,末句写景含蓄悠长。整首有情有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