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自驾游苏中篇第十四站扬州扬州在飞扬

分类: 大气人生散文 |
南方自驾游
隋炀帝时开凿大运河连接黄河、淮河、长江,扬州成为南北水运枢纽。
安史之乱之后,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方经济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超越北方。
唐代扬州农业、手工艺和商业相当的发达,出现了大量的工场和手工作坊,不仅富甲江淮,更是中国东南第一大都会,时有“扬一益二”之称(益是指古益州,成都)。彼时扬州是南北粮、草、盐、钱、铁的运输中心。
北宋之后,扬州农业、手工业迅速发展,扬州再度成为中国东南的经济文化中心,与都城开封相差无几。
元明时期,扬州经济持续发展,吸引了中国乃至国外的经商者来到这里。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唐
扬州的秋天,总有不期而遇的美好。“水摇金刹影,日动火珠光。鸟拂琼帘度,霞连绣栱张。”(唐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南宋词人姜夔,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麦。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扬州慢》这首曲子。
姜夔所见扬州,已经金兵铁蹄蹂躏,满目羔坞。 “胡马”破坏后的残痕,到处可见,“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所见、所闻、所触,融为一炉,哀深恨彻,把为金兵破坏后留下这一座空城所引起的愤慨,对宋王朝不思恢复,竟然把这一个名城轻轻断送的痛心以及对宋王朝就凭这样一座“空城”防边的忧心,全盘托出。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眼里的扬州,笼罩在一种悲凉凄怆的氛围中。他借助诗词,用低婉的声调,清刚峭拔之势、冷僻幽独之情,写出了战争带给扬州城万劫不复的灾难。
扬州,源于运河、兴于运河,也衰于运河。
就是这样一座地位位置极佳,历史深厚,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却在19世纪中叶,因为战乱、洪灾等多重原因而彻底失去了优势。在江苏省内经济上被苏南的苏锡常甩在身后,政治地位是更是远远不如省会南京。
如果放到另一个维度看,2020年全国地级以上人均GDP排名中,扬州以13.26万元位居第14位,高于宁波、武汉、厦门等副省级城市,和广州、杭州等不相上下,这从另一个层面反映出扬州殷实的家底。
集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三都于一体的扬州,也在以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人们争相前往。
春风十里,令杜牧醒悟人生的扬州;繁花似锦,令李白醉心流连的扬州;古朴深沉,而又活力无限的扬州,正不紧不慢、不急不躁地再度飞扬启航,扬州,就在这里等待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