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方自驾游苏北苏中篇第十三站盐城淮安泰州,每一个都美如画

(2023-11-06 21:13:25)
分类: 大气人生散文


南方自驾游  苏北 苏中篇

                 

                 第十三站    盐城 淮安 泰州,每一个都美如画


 南方自驾游苏北苏中篇第十三站盐城淮安泰州,每一个都美如画


继续向南,去苏中扬州。依次经过盐城、淮安和泰州。 


        生态湿地、田园风光——在盐都 遇见美

大江大河孕育的城市豪情,走街串巷捕捉的人间烟火。

海风吹动,苇荡作响,成群的鸟儿在蓝天上翱翔,结伴的麋鹿在矮草中嬉戏,优雅的丹顶鹤在滩涂上起舞,在这片广袤壮丽的生态之地,随时都能感受到“自然馈赠之地”的生命活力。 

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两张耀眼国际名片,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中心节点,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的举办地,盐城以美丽姿态展现于世界舞台。 

如果你想在繁华世界的喧闹中,寻找片刻诗意清幽的宁静,那就来盐城吧。 

盐城有海有河有滩涂,有湖有荡有湿地,兼具海洋、森林、湿地三大生态系统,是一个将蓝天白云、阳光海岸、湿地森林聚焦于一个镜头里的美丽城市,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多个称号。 

这里有你向往的诗意旅行。盐城绿水环绕、处处皆景,滨海生态廊道、串场人文古韵、湖荡湿地风情、黄河故道遗风,旅游乡村灿若繁星,旅游公路串珠成链,一路走来处处是景,一年四季皆可游玩,一景一物都是“复得返自然”的惬意。

      

        感受运河古都、千年文化之城的厚重文化底蕴 

 青山似屏,淮水如练,“运河之都”淮安山水依旧,气象万千。淮安自古享有“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美誉。南北文化的交流融汇,不仅孕育了以“和合”为核心的运河文化,更造就了淮安务实、包容、创新的城市特质。

走在里运河文化长廊,曾在此演绎的历史风云,仍有迹可循。轻抚浮雕墙,探访清江浦记忆馆,登临清江浦楼,细观清江大闸,经过水渡口,沿着河边栈道慢行,往日云烟随着春风浮现眼前。

清风日暖,信步于此,绿柳碧水,鸟语花香。夜幕降临,登船夜游,流光溢彩,如梦如幻。

红灯十里帆樯满,风送前舟奏乐声。”里运河在每个淮安人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也给诸多远方游客留下美好的回忆。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

                             ——宋·杨万里

 

南方自驾游苏北苏中篇第十三站盐城淮安泰州,每一个都美如画

淮安,是位于中国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上的历史悠久的城市,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故乡。历代以来,名人辈出,有大军事家韩信、汉赋大家枚乘、巾帼英雄梁红玉、民族英雄关天培、《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等。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漕船在这里交汇航行,蜿蜒流淌的河水承载着千百年来物资交流的使命。借由水运的便利,南来北往行客交汇、商旅不绝,这里形成了历史悠久、繁荣兴盛的淮安优秀地方文化。“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淮安人的根脉早已厚植于这片运河水浇灌的土地。漕运、漕盐、榷关、饮食、名胜古迹等都是彰显淮安优秀地方文化特质的代表因素;形成了淮安这座城市历史文化与人文活动互融互生;文化积淀与时俱进、不断得以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当前,淮安勤劳的建设者们,正从这根脉深厚、渊源博大的优秀地方文化宝库中汲取有益养分,描绘无愧于时代的、更加辉煌灿烂美好蓝图。

南方自驾游苏北苏中篇第十三站盐城淮安泰州,每一个都美如画     

                       一城流水,几许清风

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泰州,是一座山水清远,炊烟拂袅的城市,素有“水乡泽国”“烟火人间”之称。它南濒长江波澜壮阔,西邻扬州十里长街,境内河网密布,纵横交织,市间明清小巷,满街飘香。正是在这温暖湿润的水云乡,孕育出了青砖黛瓦,曲折幽深的千年古镇——黄桥镇。而黄桥镇黄桥革命历史纪念地,泰州的红色革命文化地,给泰州注入更多辉煌的印迹,使这一城市既有南方的清秀典雅,又有北方的雄浑简朴,并为泰州市的发展,赓续红色精神血脉。

 一城流水,几许清风,泰州,犹如一块浸染了春花秋月的老玉,在人间烟火的尘世幸福中透着丝丝温润祥和之气。水城慢生活,小城幸福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