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2023-07-10 22:13:30)
分类: 大气人生诗歌


元稹《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离思五首·其四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能与苏轼的《江城子》相媲美的悼亡诗,首推元稹的这首《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典出《孟子·尽心篇》的“观于海者难为水”。曾经看过波涛壮阔的茫茫大海,溪流江河就不在眼里了。

  “除却巫山不是云”典出宋玉的《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曾经欣赏过巫山上壮丽的云海似锦,其他地方的云彩都黯淡失色。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哪怕身边姹紫嫣红开遍,也只是匆匆而过,片叶不沾身。一半是因为修道的清心寡欲,而另一半是因为心里除了你,再也容不下其他人。

   这样的情深意重痴心不悔,无论男女都是没有抵抗力的吧?

  当你遇见那么一个人之后,世间万物都成了陪衬,唯有TA光彩照人。因为爱着,所以彼此是最美的风景,甚至认为那就是我们这么热爱人间的全部理由。

 元稹在妻子去世之后,以悲痛欲绝以头抢地泪眼望天之势写出的千古名句,成为世间男女心间最为轰鸣的回响,人们无不感动于元稹的痴情。

可是,人生永远不会只如初见。

   被许多人都唾弃为“渣男”的元稹,当年为了飞黄腾达娶了豪门望族的韦丛,抛弃了昔日的恋人,所以在韦丛去世后,他与“唐朝四大才女”中的薛涛、刘采春以及其他花花草草的各种纠葛也就不足为奇了,他只是以行动诠释了那句:爱你是真,爱别人也是真。

  至于“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也不过是一串动人的文字而已。

 

 背景知识:

  这是唐代大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爱情诗。元稹的《离思》五首,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作。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20岁的韦丛嫁给元稹,婚后贫苦,她却毫无怨言。七年后,韦丛病逝,元稹悲痛不已,写下许多悼亡之作,这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组诗。这首《离思·其四》诗,因其坚贞不渝、始终如一的爱情誓言,成为爱情诗里的千古名篇,被人们广为传颂。

   元稹写过许多诗怀念爱妻,《离思》《遣悲怀》都写得真切感人。但后人大多怀疑元稹对妻子的真情,因为在韦丛去世的元和四年,元稹就和薛涛有过一段轰轰烈烈的姐弟恋。即使他信誓旦旦地说“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但之后他又娶了同僚的妹妹做小妾。又过了几年,再度续弦,取了裴淑为妻。加之他在年轻的时候和一个崔莺莺的女子有过一段著名的西厢情,(王实甫的《西厢记》主本就来自元稹的《莺莺传》),而在莺莺为他付出真情之后,他始乱之,终弃之,也最终为人所不齿。所以后人认为元稹的感情并不忠贞。

  可是为什么他对韦丛的怀念如此亲切感人?也许,这与他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

  元稹的童年非常不幸。他出生在唐大历十四年,祖先是鲜卑贵族拓跋氏,汉化后以元为姓,从北魏到隋代,地位都非常显赫。到元稹时,家簇已经衰落。元稹的母亲是个填房,和他父亲相差20岁,元稹有三个哥哥,可只有三哥是同胞。元稹八岁时父亲去世,大哥二哥拒绝供养他和母亲,他只好回姥姥家,从小寄人篱下,生活贫困又读不起书。

    这种人生经历在元稹的心中留下了深刻阴影。他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寄人篱下的处境,这种心境造成了他以后的人生中为了成功急功近利,不择手段。后来考中科举,他有幸结交了比他大七八岁的好朋友白居易,并共同成为新乐府运动的领袖和旗帜性人物,还被朝中重臣韦夏卿看中,得以与其最小的女儿-才貌双全的韦丛结为伉俪。

虽然婚后家境仍然贫寒,但夫妻二人相濡以沫、琴瑟和鸣。不幸的是,在元稹31岁时,27岁的韦丛就去世了。据说,韦丛去世时,刚30出头的元稹一夜白头。他邀请大文人韩愈为妻子撰写墓志铭,自己则写下很多感人至深的悼亡诗。尽管元稹后来急功近利不择手段,还投靠宦官为人所不齿,但可以相信,当时元稹对妻子的思念是发自真心的,在发妻去世那一刻,他的伤痛是真实的、真切的、发自肺腑的。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人性终归是复杂的,深情或许也只是一时,但最美的情诗却是永恒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