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人生而无知,但还不愚蠢,是教育使人变的愚蠢
(2023-01-15 22:58:24)分类: 大气人生散文 |
人生而无知,但并不愚蠢,是教育使人变的愚蠢,这是伯特兰·罗素说的。罗素认为愚蠢不是原罪,受害人也都不是自愿变蠢的,而是后天的教育把人变蠢的。
新闻里经常说,文明社会,“诚信要从娃娃抓起”,要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殊不知,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孩子才是最诚实的,而经受过所谓“教育”的成人却经常满口谎言。到底谁该受教育?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是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罗素也被认为是与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和怀特海一同创建了分析哲学。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
War does not determine who is right - only who is left.
战争不决定谁对了,只决定谁留下了。——罗素
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幸福之路》
一切伟大的著作都有令人生厌的章节,一切伟人的生活都有无聊乏味的时候。——罗素
你能在浪费时间中获得乐趣,就不是浪费时间。——罗素
人的一生就应该像一条河,开始是涓涓细流,被狭窄的河岸所束缚,然后,它激烈地奔过巨石,冲越瀑布。渐渐地,河流变宽了,两边的堤岸也远去,河水流动得更加平静。最后,它自然地融入了大海,并毫无痛苦地消失了自我。——《怎样变老》
凡事不要抱绝对肯定的态度;不要试图隐瞒证据,因为证据最终会被暴露;不要害怕思考,因为思考总能让人有所补益;不要用权力去压制你认为有害的意见,因为如果你采取压制,其实只说明你自己受到了这些意见的压制;不要为自己持独特看法而感到害怕,因为我们现在接受的常识都曾是独特看法; 即使真相并不令人愉快,也一定要做到诚实,因为掩盖真相往往要费更大力气。
——《罗素自传》
I would never die for my beliefs because I might be wrong.
我绝不会为我的信仰而献身,因为我可能是错的。
——罗素
Freedom of opinion can only exist when the government thinks itself secure.
言论自由只有在政府认为它自身安全的时候才存在。
——罗素
日常生活中的知识有三种缺陷:自以为是(cooksure)、含混(vague)和自相矛盾(self-contradiction)。
——罗素
Fear is the main source of superstition, and one of the main sources of cruelty. To conquer fear is the beginning of wisdom.
恐惧是迷信的根源,也是造成残忍的主要原因之一。
智慧始于征服恐惧。
——罗素
如果一听到一种与你相左的意见就发怒,这表明,你已经下意识地感觉到你那种看法没有充分理由。如果某个人硬要说二加二等于五,你只会感到怜悯而不是愤怒。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
不用盲目地崇拜任何权威,因为你总能找到相反的权威。
——《自由思想的十诫》
许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事实上他们也确实至死都没有思考。
——罗素
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罗素
这个世界的问题在于聪明人充满疑惑,而傻子们坚信不疑。
——罗素
We are faced with the paradoxical fact that educ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chief obstacles to intelligence and freedom of thought.
我们面临这样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即教育已经成为智慧和自由思想最主要的障碍之一。
——罗素
Men are born ignorant, not stupid. They are made stupid by education.
人生而无知,但是并不愚蠢,是教育使人愚蠢。
——罗素
爱国就是为一些很无聊的理由去杀人或被杀。
——罗素
尤其小孩子是一张白纸,一定不可以先入为主,否则分分钟变傻。如果心里预定了一件事大脑即刻短路。会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如盲如塞如惘。这样,愚蠢就产生了,总之,大脑固化了,全部呈现都只有一个指向,一定会使人愚蠢至极。举个例子,你从未出过家门,或者井底之蛙,某天从井里钻出来,看见天空飞过来一只孔雀,惊讶好奇。这时有人告诉你,那是只乌鸦,从此你就以为乌鸦都长得如此美丽,是非黑白观念就此定了性。人为什么越愚蠢越会有失望、争执、恼怒,暴力倾向?因为在面对人和事的时候,自己大脑预设的答案与外界产生偏差,偏差越大,情绪波动越大。有时候改变一个人观念,是非常难的,比杀死他还难受。
所以说,好的教育,让人学会独立思考,从而变得有思想。坏的教育,强迫别人按自己的思维方式做事、说话,这样就让人变蠢,失去个性,或者拿愚蠢当思想。人生而无知,但是咱们可以查资料、搜度娘、问靠谱的人,如果错了,可以不断纠错。而愚昧就不同了,它预设一个标准答案,所以惰性知识就是精神赘肉,书呆子就是智力上的大胖子。富兰克林曾说过,一个饱读诗书的蠢人,往往比一个一无所知的蠢人更蠢。
为什么5000年我们也没有孕育出一个有现代意识的公民思想?直到大清朝鸦片战争打开国门以后,国人才懂得了什么是现代文明。几千年来,在我们这里,只见到官与民,主和仆,夫和妻,父和子,朋和友,就是见不到人,见不到独立思考。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苏格拉底与孔子是同一时代的教育家,从那个时代起,中西方文化就开始分道扬镳了。
苏格拉底:遇人则上前作开放式讨论问题,自己不预设答案,更不以权威答案拥有者自居。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
苏格拉底:真正高明的人,就是能够借助别人的智慧,来使自己不受蒙蔽的人。
苏格拉底说,强有力的反问源于思考,使人折服。最通俗的大智慧,亦是智慧的起源。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苏格拉底: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苏格拉底《柏拉图选集》。
苏格拉底之所以被认为最聪明的人不是因为他有知识,而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无知。一个自以为智慧的人不会再去追求智慧,而一个自认无知的人才会对智慧忠诚,毕生热爱和追求智慧,从而不断趋近智慧。
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苏格拉底提出过一个等式:智慧=美德=幸福。他的意思是,一个人倘若想明白了人生的道理,做人就一定会做得好,而这也就是幸福。
我们传统, 所谓美德是“三从四德”,顺从才是最好的。
苏格拉底: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人可以犯错,但是不可犯同一个错。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人生要有所追求,有追求就有痛苦。如果没有追求,麻痹自己,虽然没有痛苦,可以像猪一样快乐,但是也就没有了意义。
苏格拉底思想方法的七个关键:了解你自己,学会正确提问,独立思考,敢于反常规,与朋友切磋,讲真话,提升灵魂。
所以,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超越了他,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超越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徳的弟子亚历山大超越了亚里士多徳。而孔子成了跨不过去的大山,万亿的子孙弟子匍匐其脚下,成了唯一。
有人怪胡适鲁迅,认为儒家传统挺好的,干嘛否定传统教育?我想问问这些人,如果这些东西不能让我们独立思考,造成愚蠢丑陋遍地,你想让它一代代流传下去?鲁迅看清了世间的丑恶,看穿了不断轮回的丑陋,所以他明白医人先当医心,他试图从文学上对世人予以警示,但如今看来,他明显是失败了,他所说的事,在社会上还在不断的重复发生着,宛如轮回一般,蠢人死去又出生,子子孙孙无穷尽也...鲁迅先生要是活到现在,会不会写一篇“蠢人日记”呢?
注:本文评论只代表作者观点。而本公号编者认为儒家思想的精华主要是解决人的道德和人性问题,而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精华主要是解决人的智慧问题,他们的思想功效是不同的,因此,不能用一种思想否定或取代另一种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