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英魂在内游——杜牧《赤壁》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022-11-25 22:14:07)分类: 大气人生论文 |
三国赤壁之战的故事可谓耳熟能详妇孺皆知,其中孙刘联盟、黄盖诈降、赤壁火攻等段落可谓环环紧扣精彩纷呈,也成为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重要题材。晚唐诗人杜牧有七言绝句《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中先描述杜牧捡到沉沙中折戟一只,认出这是三国时代兵器。末尾两句别出新意:一是指出了赤壁火攻成功的“东风”因素。实际上,根据正史《三国志》的记载,只有“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并没有详谈风向问题。但或许就是受到杜诗启发,后来的《三国演义》中还新添“妖人”诸葛亮借东风的桥段,为赤壁之战又增一段公案;二是以“铜雀锁二乔”隐晦地代指东吴灭国,从而将二乔与铜雀台联系起来。实际上,铜雀台建成晚于赤壁之战,但在《三国演义》中,又增加了曹操在临漳建造铜雀台,命曹植撰写《铜雀台赋》,其中有“揽二乔于东南兮 乐朝夕之与共”这样流露着一统天下江山美人野心的句子。文学创作基于历史事实,而浪漫主义想象为现实主义思考拓展了更多空间。
相传杜牧生性倜傥慷慨,喜议论好谈兵,但怀才不遇。在他担任黄州刺史时曾经登上广武山观黄州赤壁写下此诗。句中故意将赤壁之战的胜因归于东风,似乎是在影射时无英雄,周瑜竖子侥幸成功;自己自负知兵,但英雄无用武之地,恨不得早生百年。
相比之下,另一首写在同一地点相似内容的词则显得心境豪阔奔放许多,这就是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词中寓写景、怀古和抒情于一体,镜头纵横古今,先写眼前滚滚长江,然后历史如奔流不息大河,思绪转至赤壁之战,青年儒将周瑜英雄气概风流气度跃然纸上,最后笔墨重回现实,故国神游,感叹人生如梦,最终还是把酒临江。这是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使时所作,当时他虽然身处人生逆境,但直率豪放之情不减,难怪古人称苏轼词是“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实际上,杜牧与苏轼创作的赤壁位于黄州境内,属今湖北黄冈市,因为山麓向西突出近百米长,数十米宽,状如悬挂的鼻梁,通体岩石,颜色赭赤,古时直插江底,形成矶头,因此又称赤鼻矶。后来也被称为东坡赤壁、文赤壁。而三国争霸,杀人放火的赤壁古战场则位于湖北咸宁市的蒲圻县,也称周郎赤壁、武赤壁。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长江奔流,天下水总归一处。或许在哪里凭吊三国英雄并无区别,但文人墨客引经据典的同时自己也成为典故,为赤壁传说添一佳话,为华夏大地添一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