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战役,两座“城池”——三国赤壁的“文武之争”
(2022-11-25 21:57:26)分类: 大气人生论文 |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说起三国故事,赤壁之战是绕不开的经典,这个三国著名的古战场,埋葬了曹孟德的雄心,也激扬过周公瑾的豪情。它太沉重,似一只千年巨兽横亘在历史的罅隙间,它太恢弘,烽火连天掩不住智计百出的壮怀。
关于赤壁,如今公认的说法是在湖北省,不过湖北从来有两个赤壁,一个叫文赤壁,一个叫武赤壁,文武之间,则有着独特的历史渊源。
赤壁古称蒲圻,公元208年,孙刘联手抗曹,在蒲圻的赤壁镇共同筹划了这场震古烁今的大战,以少胜多的同时,也一举奠定了后世鼎足三国的局面。也是因此,1998年6月,有着1700多年沿革的蒲圻县,为了大力发展当地的旅游业,更名为赤壁市。
在赤壁山临江悬崖上,清晰可见刻有“赤壁”二字的摩崖石刻。据《湖北通志》记载:相传赤壁之战后,周瑜摆酒庆功,一时兴起,挥剑刻下“赤壁”两个大字。后来,湖北省在古战场旧址开发建设了“三国赤壁古战场风景区”,用以纪念这场举世闻名的大战,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武赤壁”。
有了“武赤壁”,那么文赤壁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就要从当年杜牧贬谪黄州说起了。当初杜牧被贬,曾在黄州有诗云:“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予周朗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题为《赤壁》的绝句,就是杜牧误将黄冈城外的赤鼻矶当成三国赤壁,而写下的名篇。
如果只有杜牧一个人错认,文赤壁的说法或许还不会成立。问题是除了杜牧,另一位名气更盛的大诗人同样在文赤壁留下过千古名篇,没错,就是你们都知道的苏轼啦。
公元1079年7月,苏轼因写诗寓物被捕入狱,次年3月,时年45岁的苏东坡被押出汴京奔赴黄州,当时苏轼看到赤鼻矶岩壁垂直,一片红色,宛若烈火烧过一样,也就把黄州赤鼻矶误认为了三国赤壁古战场。
清康熙末年,为了纪念苏东坡在黄州做出的贡献,更好地区分两个赤壁,于是,人们把黄冈赤鼻矶称为“文赤壁”,又称“东坡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