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写好托物言志的作文

(2022-05-16 10:44:40)
分类: 诗意写作中考作文


                               如何写好托物言志的作文


  托物言志,即借助对某物的描写和叙述,言说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是文章常用的一种创作方法。托物言志的文章很多,各种体裁的都有,这些文章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是通过一定的言一定的。如下文《落花生》节选: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段话表面上是在写花生,实质上却是在写像花生一样的人。也就是说,写花生是手段,写人才是目的。像这样借助一种物,通过描写物的特点来比喻人,来表达人的意愿的写作方法,叫托物言志,也叫借物喻人。

  如何将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里,我们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 精挑细选找准

  写托物言志的文章前,要进行一番极认真极仔细的搜选,以便找到一个足以寄托自己情感的。并且,此要极生动极形象,以便自己描写时极细致极具体。

 2”“相通有交点

  交点即所咏之物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意义之间有相通相似之处。即之间有内在联系。描述时,要以的特点为核心,要能承载并传达

 3 贵在有新意

  托物言志文章的重头戏在于抓住事物的特征,浓墨重彩地进行描写。惟其如此,才能体现文章的立意,才能使所言之有所依托。这就要求作者善于细心观察,从新颖的角度,用新颖的手法和新鲜的语言来表达。

 4 字里行间真情溢

  塑造托物言志的艺术形象,在状写事物时,字里行间要倾注作者的真情实意、深情厚谊。这样才能使附着思想、灵性,而且具有典型意义,从而顺理成章地完成言志的使命。

  个人之与所依托之合为一体,个人的志向融合在对某一具体事物形象、特点的描绘中,这样以,情感表达就更巧妙、更完美、更富有感染力。

                       

                         夏花礼赞

晚春早晨第一缕温暖的阳光斜射进屋子的时候,地板背影照得亮堂堂,像刚刚擦拭过的一样。不由使我的心房充斥着明亮和温馨。撩开窗帘,和煦的风夹杂着雨后的清新,扑鼻而来,使人如痴如醉呀!

耀眼的阳光把一个个一闪一闪的东西送入我的视线,仰头一望,噢!是窗前那棵老树上含苞待放的花朵,垂挂着晶莹剔透的雨滴,橙红色的花苞,娇艳欲滴,被青翠的绿叶和屈曲盘旋的虬枝团团围绕,仿佛是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大小姐,娇滴滴的。也许你会禁不住爱上她,可我在担忧:娇生惯养的生命如何承担得了日晒风吹雨打呢?

越入夏,天气愈发的燥热,本来脾气就很暴躁的我,更耐不住这沉闷的天气,于是学习愈加艰难。越来越不堪承受学习上的压力。几次放弃的念头在脑海里一闪而过,但终究还是下不了决心。

一次又一次测验,一次又一次更不如意的成绩,是我的心凉了大半截。为什么我只能空望着别人手里的鲜花和听着别人如潮的掌声空叹?于是,放弃的念头在我心底潜滋暗长,与日俱增,

某日带着极为郁闷的心情回家,到房间后,突然想起那棵老树上的花,本以为一阵暴雨过后,她们早已萎靡不振,谁知拉开窗帘,朵朵花儿不再是娇羞似的少女,反而像是个个在战场上顽强抗争的花木兰,火红火红的花瓣,毫不拘束地释放开,仰头朝日,像一团团熊熊烈火,燃烧到了我的心里,激起了胸中的波澜,将我心中奋斗的战火重新点燃。老树的叶更绿了,枝也粗而盘旋。这出乎我意料的奔放的永不放弃盛开的花朵,是那样的坚定而有信念。顽强对抗着她生命中的暴风雨,博得了他成功绽放的一刻。

夏天的余热依旧未散,有时候我抬头就会看见窗外有一棵大树,开满了火红的花,那种红色就像是一颗跳动有力的心脏,积蓄着力量,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它就会爆发。每每这个时刻,我都会继续学习,我不能没有信念。丘吉尔被人问起成功的秘诀时,他说:“第一,不放弃:第二,决不放弃:第三,决不决不放弃。”我知道,每个人走在路上,他放弃的次数多了,风景就少了。

我抬起头,望向窗外,那棵树上的花更加鲜艳了,在夏末的余热中,奔放而自信。原来,不只是窗前有这样一棵树,我的心里,也亮起了这样一道风景线,花是信念,孕育着成功的果实。

永不放弃,我生如夏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