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珍视你生命中的沉香

分类: 诗意写作高考作文 |

注释
1. 长者:指德高望重的人。
2. 沉水:即沉香,一种木材。
3. 方:才,始。
4. 诣:去,到。
5. 卒:终于,终究。
6. 时:常常,经常。
从前,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人,他的儿子到大海里去打捞沉香,收集了一年左右,才积攒了一车沉香。这个人把沉香运回家,然后拉到集市上去卖,因为价格昂贵,始终没有人买。
过了好几天,这车沉香都没能卖出去,他既疲惫又厌倦,心里很是痛苦烦恼。他看到别人卖木炭,常常很快就把木炭卖了出去,于是心里想:“不如把沉香烧成木炭,这样就可以很快卖出去了。”
他就回家把沉香烧成木炭,再拉到集市上去卖,结果只卖了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
他依旧是个穷人
从前有位富人,看到有位穷人每天穿不暖、吃不饱,觉得他很可怜,就想着帮帮他。
一天,富人去看望这位穷人,手里还牵着一头牛,说是要送给他。
富人临走时嘱咐穷人要好好开荒,到春天撒下种子,等到秋天就可以收获了,那时候就会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了。
穷人满怀希望地开始耕作,可是没过几天,他就觉得好累。既要给牛吃草,自己还要吃饭,日子过得比以前还要艰难。
于是他想:“倒不如把牛卖了,再买回来几只羊。先杀一只吃掉,剩下的还可以生小羊,长大了就可以卖钱了。”
穷人按照自己的计划去执行,可是等他吃掉一只羊之后,小羊还迟迟没有生下来。日子又艰难了,他忍不住又吃了一只羊。
穷人想:“这样下去怎么行呢?不如把羊卖了再去买些鸡,鸡生蛋的速度要快一些,说不定能早点赚到钱。”
穷人再次如愿以偿,但是日子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改变,他又忍不住杀了一只鸡。等到他杀到只剩下一只鸡的时候,穷人彻底崩溃了,心想:“看来想要发财是没有指望了,不如把鸡卖了,打壶酒,来个一醉解千愁!”
过了一年,富人再次来到穷人家,推开房门却发现穷人躺在床上,房子里依然一无所有。富人无奈地摇摇头,转身就走了。
这位穷人继续过着贫穷的日子。
文化常识
沉香不仅是一种木材,还可以入药和用作香料。因为沉香木质坚硬,大多不浮于水,所以又名沉水香。
沉香是含有树脂的木材历经多年沉积形成的,一块优质的沉香木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形成,因此产量极少,十分珍贵,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因为沉香燃烧时发出的气味,可以使人心平气和,起到调节人体内气运行的作用,所以被广泛用作香料。
据史料记载,沉香早在汉代就已被王室用作香料,随着佛教、道教的兴盛发展,沉香的使用更加频繁。
古代的君子有四雅——斗香、品茗、插花、挂画,其中以对香品的熟练掌握为才艺之首。
古人通过焚香,摒弃杂念,集中精神,来达到清新淡远的境界。
唐代的李密就喜欢独自一人进入山岭之中,席地而坐,焚香后让香气与山中的树木清香融为一体,使身心浸淫在青山绿水和特殊的香气之中。
沉香还经常被制作成各种工艺品,如:手串、吊坠、挂件、摆件等,深受人们的喜欢。
古印度•伽斯那《百句譬喻经》
这位长者的儿子为了很快卖掉货物,将昂贵稀有的沉香变成了廉价普通的木炭,使得使自己一年的辛劳化为乌有。
真是目光短浅,只求一时的爽快而失去了基本的价值判断。
普通人的一生,往往不会一帆风顺,陷入困境,遭受挫折,再正常不过。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半途而废,不仅永远得不到理想的结果,反而浪费了先前的诸多努力。
正如最美的景色往往是在山巅,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看到。那些望而却步,只会在山脚徘徊的人,永远无法体会什么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还可以引发这样的思考:
(1)“学会珍惜”、“珍惜拥有”、“别因小失大”、“找准自己的位置”等 ;
(2) “坚持自己的判断”、“坚持自己的信念”、“坚信你得判断”、“别轻易放弃”等 ;
(3) “沉香”可以象征“人才”之类,它不能轻易被别人所认可,所以往往容易被埋没现实生活中,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十分严重,往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文章的观点也可以是“寻找伯乐”、“呼唤伯乐”等;
(4)“沉香”作为人才,不能轻易被别人所认同,它自己也有一定的责任。如果你是一个人才,你就不能被动的去等别人来发现你,而应该主动去实现你的价值,让自己闪闪发光;
(5)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沉香”的经历,但往往不能发现并珍惜它,反而对别人的“木炭”羡慕不已,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利令智昏、本末倒置,让蝇头小利蒙蔽了自己智慧的双眼。
佳作示例
有一位年老的富翁,非常担心他从小娇惯的儿子的前途。虽然他有庞大的财产,却害怕遗留给儿子反而带来祸害。他想,与其留财产给孩子,还不如教他自己去奋斗。
他把儿子叫来,对儿子说了他如何白手起家,经过艰苦的拼搏才有今天。父亲的故事感动了这位从未出过远门的青年,激发了他奋斗的勇气,于是他立下誓愿:如果不找到宝物决不返乡。
青年打造了一艘坚固的大船,在亲友的欢送中出海。他驾船渡过了险恶的风浪,经过无数的岛屿,最后在热带雨林中找到了一种树木。这种树木高达十余米,在一片雨林中只有一两株。砍下这种树木,经过一年时间让外皮朽烂,留下木心沉黑的部分,会散发出一种无比的香气。放在水中,它不像别的树木浮在水面,而会沉到水底去。青年心想:这真是无比的宝物啊!
青年把这浓香无比的树木运到市场出售,可是没有人来买,这使他非常烦恼。偏偏在与他相邻的摊位上有人在卖木炭,那小贩的木炭总是很快就卖光了。刚开始的时候青年还不为所动,日子一天天过去,他的信心终于动摇了,他想:“既然木炭这么好卖,为什么我不把香树变成木炭来卖呢?”
第二天他果然把香木烧成木炭,挑到市场,一会儿就卖光了。青年非常高兴,得意地回家告诉他的老父。老父听了,忍不住落下泪来。
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小块磨成粉屑,价值就会超过一车的木炭。
这是佛经里释加牟尼说的一个故事,他告诉我们两个智慧:一是许多人手里有“沉香”却不知道它的珍贵,反而羡慕别人手里的木炭,最后竟丢弃了自己的珍宝。
二是许多人虽知道希望成为圣贤是伟大的心愿,一开始也有成圣贤的气概,但看到做凡夫俗子最容易,最不费力气,最后他就出卖自己尊贵的志愿,沦落成凡夫俗子了。
因此,佛陀说:一个人战胜一千个敌人一千次,远不及他战胜自己一次。
我们当然知道那一车沉香的价值,那本来可以成为这个人一生的幸福的,为什么?因为幸福站在他面前时,他并不认识它。
幸福,那也需要认识吗?当然,光彩夺目的是幸福,暗淡无光的未必不是幸福;人人向往的是幸福,无人注意的未必不是幸福;属于他人的是幸福,属于自己的也未必不是幸福,倘若一不留神,对幸福看走了眼,我们便有可能犯“沉香木炭”的错误。
其实,认识幸福并不困难。它需要的只不过是一点自信,一点执着。当众多科学家都高举实验物理的旗帜,一股脑地扎进实验室时,爱因斯坦却端坐于图书馆中,一心一意地搞他的理论物理。最终,相对论的诞生,证明了理论物理研究正是属于爱因斯坦的沉香。
常常想,“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为什么幸福的人就不能有不同的幸福呢?难道这个世界上的幸福都只是一个形状,一种规格吗?不,不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幸福,我们缺少的,也许只是发现它的眼睛,认识它的心灵。
我们不能富甲天下,挥金如土,那就让我们轻轻松松,过闲适的生活吧;我们不能权倾一时,名利双收,那就让我们平平淡淡,过安乐的生活吧;我们不能的事太多了,为此而烦恼忧愁却大可不必,因为那本来就是不属于我们的心腹,当我们为“失败”而愁苦时,当我们被别人的光芒笼罩时,当我们对别人的幸福艳慕时,审视一下自己的所有吧,也许那一直被你忽视的当作木炭一样的东西,正是你生命中的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