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满怀悲愤却又高亢激越的恋歌
(2022-03-15 22:21:26)分类: 大气人生论文 |
《土地的誓言》是一首满怀悲愤却又高亢激越的恋歌,整篇文章以铺陈为抓手,铺陈呼告之句式,铺陈土地之丰饶,铺陈团结之力量,铺陈民族之刚强。聚焦铺陈,打通时代,《土地的誓言》可以此为抓手进行解读。
第一,认识铺陈。汉儒云:“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铺陈是《诗经》中的“赋”,是辞赋的基本创作方法。直书其事,反复叙说,表达感情,往往强调某种情绪,渲染某种氛围(fn wéi)。铺陈作为一种写作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散布式铺陈、段落式铺陈、并列式铺陈、递进式铺陈。散布式的铺陈方法是指把同一内容的诗句或诗节,散布在整篇作品中。段落式的铺陈方法是指作品中用一个诗段或自然段落描绘某一个主题。递进式的铺陈方法是指整篇作品或整个段落在铺陈时,采取层层递进的描述方法,具有纵向性。并列式的铺陈方法是指全篇作品或整个段落从各个不同方面进行描绘的方法,具有横向性。
以此为基准来审度《土地的誓言》,不难发现,端木蕻良将铺陈散落在文本的每个角落。第一自然段运用段落式铺陈,“我想起那参天的白桦林”“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我想起幽远的车铃”,这几个形式基本相同的语句铺陈在第一段,形成一种强烈的追忆之感,似乎在自说自话,绕过读者,兀自呼告宣泄潜藏已久的对土地的眷恋。情感外显,震撼力强。
在段落式铺陈之中,端木蕻良将东北土地上特有的物产一一铺描,“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等等等等。每一种,每一样,都令“我”魂牵梦绕,无论轻重,并列的铺陈里,荡漾着东北原野令人迷恋的地大物博。与其说端木蕻良铺陈的是文字,不如说他铺陈的是回忆,是情深,是执着,是炽烈。
第二,洞见自我。每一个文字背后都站着鲜明的个体形象,作为一个专业的读者,我们应当能透过外显的文字去体悟文本背后的“自我”。王君老师用“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来阐述青春语文的教法和活法,所谓的洞见自我,是要以独特的文本敏感打通文字与作者自我的距离,从而实现真正沉入文本的目的。有效阅读不只是被动接受,更是自我发现,是内在经历被唤醒和继续生长的过程。
细读《土地的誓言》之后,运用同类信息整合的方式,笔者发现了这样一组句群:“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有时把手放在胸膛上”“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吧”“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我必须回去,我从来没有想过离开她”等等。经过这样的同类信息整合,发现这些句式的奥秘,这些句首含有“我”的呼告型语句散在文本的每个角落,形成散布式铺陈的独特魅力。这些“我”之铺陈的句式,散落全篇,直白炽烈,文本一气贯通,情绪淋漓尽致。在“我”之铺陈里,感受端木蕻良的赤子情深、悲愤痛苦、热血沸腾、情怀激荡,贯通铺陈与个体形象的连接,提升铺陈的精神气质意义。
第三,土地意象。东北作家群是一个长时间生活在东北文化环境中的创作群落,他们的创作灵感和人生感兴方式,由于土地这一意象的牵引和传导,使得凝结在精神世界的土地情感得以倾注于文学文本之中,衍变成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意象。端木蕻良大力铺陈描绘“土地”这一意象,在于借助土地这一意象的多元化,表达复杂情绪,这其中有对家乡故土的强烈热爱,有对关东人民流离失所命若浮萍的的忧愤,有对田园荒芜旧梦破碎的怅惘,也有奋起反抗的呼吁与呐喊。
端木蕻良在《土地的誓言》里,抓住“土地”这一意象,竭尽全力铺陈这片土地上的土壤清香、稻香雀喜、空气欢喜、河流浅浅、柳条如烟、春之憧憬、秋之收获……但是,铺陈得越富足,内心越痛楚;铺陈得越充分,情绪越悲愤;铺陈得越华丽,抗争越激昂。手法富足与苍白现实之间形成了不合理的矛盾,形成了理性与情感的矛盾。很多时候,情感的强烈抒发植根于表达的不合理,可越是这样的不合理,越能抒发出端木蕻良内心强烈的情绪。
正如朱光潜先生在《诗论·诗的境界》里说:“汉魏时赋最盛,诗受赋的影响,也逐渐在铺陈词藻上做功夫。”铺陈词藻一方面让文字变得富裕,一方面让情感变得喷薄。如果说艺术是精力富裕的流露,赋可以说是文字富裕的流露。如此来看,富裕的土地铺陈之下,喷薄着端木蕻良的慷慨悲壮的爱国情绪,更呼唤着东北人民梦回田园,梦回土地的深挚情愫。
但是,富足的铺陈土地,改变不了国土依然沦丧的现实。1941年,东三省依然没有收复,日军依然占领中华,抗日战争处于持久胶着之态。当我们将土地铺陈与狂飙突进的时代相联的时候,那一行行铺陈的文字,宛若一个个守卫国土的哨兵,一头头发怒的雄狮,正汇集起来,掀起狂风巨浪。因此,当把这所有的文字铺陈汇聚起来之后,仿佛看到了汪洋恣肆的民族力量,是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共克时艰、抵抗外侮精神脊梁。
第四,铺陈时代。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绕不开时代的影响,会烙上浓重深厚的时代印迹。在那个全民抗战、狂飙突进的时代洪流之下,运用慷慨激昂、富裕充足的铺陈表情达意,已经成为时代先声者的共同选择。仿佛只有铺陈般的呐喊,铺陈般的力量,铺陈般的冲击,才能成为暗夜的光亮,才能成为情感抒发的匕首。
不仅身为东北作家群的端木蕻良如此,抗战期间,有“人民的诗人”之称的艾青也是如此,他也在用铺陈表达心声。艾青在《大堰河——我的保姆》里,段落铺陈,反复吟唱,表达对大堰河的深情赞美与深切怀念,充满激情美,浓墨重彩地渲染了大堰河这一孤苦的农妇形象;在《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反复铺陈“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将这两句撞击心扉的诗散布在诗歌的各个角落,表达出情真意挚的忧虑和愤懑,也表达出对中国底层民众的深切关怀与依恋,铺陈的使用将情感推送到巅峰,激发民众的强烈共鸣。
通过一篇迁移一类,通过一类感知时代,再以时代反推作品,领悟手法运用与时代之间的契合与联系,打通手法运用与精神取向的生命融通之后,会有柳暗花明之感。青春语文文本解读的气质,就在于通过文本,打通教法和活法,打通显性训练和精神启迪,在相互融通之后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思维,构建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对于《土地的誓言》来讲,经由聚焦铺陈这种写作方法,抽茧剥笋,探究开掘,深入解析,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解读功效,进而发现铺陈背后站立的个体形象和时代形象,就会从根本上体悟端木蕻良选择铺陈这一手法的理由与担当。
有人说,所有的漂泊都将归来。植根于时代土壤的东北作家群,无时无刻不在呼告着回归,铺陈着回归。在无力残酷的现实之下,他们选择用文字回归。端木蕻良在《土地的誓言》里,通过赤子般显性的铺陈表达,告白了他内心回归东北广袤原野的强烈愿望,这片广袤的原野能安放他的灵魂,救赎他的身心。这些文字的铺陈,形成一行行铿锵誓言,引导那个时代的青年人立言立行,汇聚成时代力量,为时代发声,为民族请命,为和平抗争。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愿在种花家。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收录的文本不但记录中华多难的历史,也记录中华儿女挺身而出、向死而生的家国情怀。作为贯通文字与思想的铺陈手法,《土地的誓言》必然以此为担当,成为端木蕻良表情达意的最佳选择。
土地是什么样的土地?
誓言是什么样的誓言?
土地是——美丽的关东原野,誓言是——一定要回到故乡去。
我们应读出美景
(衔接语)美丽的关东原野究竟有多美呢?让我们细读相关语句,去体会作者笔下那片美丽的东北大地!
找出文中描写东北土地的两个部分,据此分析这片美丽土地的特点,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文中描写东北土地的语句有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第一段中“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原野上怪诞的狂风”,第二个部分是第二段中“在故乡的土地上……多么美丽,多么丰饶”。
从第一部分写到了白桦林、马群、蒙古狗、高粱、豆粒(玉米)、黑土、山雕、鹿群、煤块、足金,可知东北大地物产丰富;从白、金黄、黑色、红脸庞、黑眼睛、斑斓、赤色,可知东北大地色彩缤纷;从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可知东北大地还充满神秘色彩。
从第二部分写到了田垄欢笑、捉蚱蜢、种白菜、挥动镐头、春天劳动、秋天收获,可知东北大地的生活是欢快愉悦、充满活力的。
东北大地的特点:物产丰富,色彩缤纷,充满神秘,生活美好有活力。
读出情感
在这样美丽的东北大地上生活,是一件多么美好幸福的事啊,谁能舍得离开这片土地呢?
我从“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里的“呻吟”二字,体会到了作者对于故乡被侵略者蹂躏的悲伤痛苦,对于自己没有守护好故乡的自责愧疚。
我从“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这样的排比中,体会到了作者对于故乡深沉热烈的想念与喜爱。
我从“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里的“埋葬”二字,体会到了作者对于故乡美好生活不再的哀伤。
既抒发了对故乡深沉热烈的喜爱,也表达了对于故乡被侵略者占领而美好生活不再的悲伤苦痛,更有对于自己没能守卫故乡的自责与愧疚。
读出誓言
面对故乡被侵略者占领蹂躏的现实,作者立下了一定要回到故乡去的誓言,这份回乡的誓言又饱含着怎样的情感呢?
我从“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体会到了作者要一定要回到故乡的坚定信念。
我从“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体会到了作者愿意为了故乡的解放而付出一切甚至牺牲性命。
我从“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体会到了作者对故乡美好未来的热切期盼。我从“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体会到了作者对于故乡被占领与践踏的悲愤。
既有回到故乡的坚定信念,也有为了故乡的解放而付出一切的觉悟,还有对故乡美好未来的热切期盼,更有对于故乡被占领与践踏的悲愤。
面对记忆中美丽的东北大地,端木蕻良发出了必须回到故乡去的誓言;面对现实中被入侵的故乡,作者发出了愿付出一切来解放故乡的誓言;而如今的东北大地,也如同作者所期盼的那样变得更加美丽了。谁能不爱自己的故乡呢?谁能不为故乡的磨难而悲痛呢?如今的祖国再也没有敢于侵门踏户之敌,同学们也不会有作者那样的悲痛经历,可有一样是和作者一致的:同样赤诚热烈的爱国之心!希望同学们能够带着这份爱国之心去更加努力地学习,为了将来更加美丽的祖国而拼搏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