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立骨《老山界》

分类: 灵动课堂学海观止(初中) |

记得四十年前自己上初中的时候,学过这篇文章。后来不是什么时候起,这篇文章在课本中被删掉,也许是编辑认为这篇文章早已经过时了吧!而今,时隔几十年,我欣喜地看到这篇文章又回来了!我喜欢这篇文章,因为这篇文章中含有一种长征精神,而这种精神永不过时!
我想为这篇文章一语立骨,寻寻觅觅,我的目光落在了这一个字上——“难”。我就用这个字来撑起全文!
我们看文中的原句——“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不就是爬一座山么?又有何难?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结合文中语句思考究竟爬老山界难在何处。
我找到了以下“难”处!
“下午才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
二难难在动身之晚。
“前面不知道为什么走不动了,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又要停下来等,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满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几步,又要停下来。”
“队伍还是极缓慢地向前行动”
三难难在人员之多,人挤,行进速度慢。
“天色晚了,肚子饿了,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
三难难在天晚、饥饿、心情烦。
“地势渐渐更加都起来”,“更加”一词暗含着前面的路已经很陡了。
打听前面的路程,知道前面有一个地方叫雷公岩,很陡,上山三十里,下山十五里,再前面才是塘坊边。我们现在还没有到山脚下呢。山势陡峭、路程遥远。
大家都知道这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用心理描写反衬山势之陡峭。
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火把排到天上”“绝壁”——陡峭。
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九十度,马匹从山崖上跌下来,腿骨都断了。还是陡峭!
四难,难在山势之陡!也是红军面临的最大的困难!
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路窄,不仅难走,而且休息不好!
五难难在路窄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
六难难在天气之寒
许多运输员都走到前头去了,剩下来的是医务人员和掩护部队。医务人员真是辛苦,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
七难难在要照顾伤员
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从枪声很密,看出战斗很激烈。
八难难在后有追兵。
小结:有八难——
一难难在路途之遥。
二难难在动身之晚。
三难难在人数之多
四难难在山势之陡
五难难在山路之窄
六难难在天气之寒
七难难在护理伤员
八难难在敌人追堵
思考:为什么要极力地写山之陡峭,极力地地渲染爬山之难?
如果你,面对这样的困难,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的想法即可。
(提出这个问题我的目的在于把学生带入当年的情境,让学生真真切切地理解红军长征翻越老山界时面对的巨大的困难。)
那我们看看红军战士都看到了什么——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平生没见过的奇观。
读,朗读,读出感情,读出美来!然后让学生谈怕老山界有千难万难,可是红军战士眼中的景色为什么这么美?
理解:这连天的熊熊火把,让我看到了红军长征那种气贯长虹的斗志和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壮志豪情!这星星之火,势必成燎原之火,让一切国民党反动派化为灰烬。
理解:这一个个“之”字,千回百折,描摹了气壮山河的画卷;一名名红军战士千锤百炼,写就惊天动地的长征史诗。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周的山氢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读,朗读,读出感情,读出美来!然后让学生谈怕老山界有千难万难,可是红军战士眼中的景色为什么这么美?
看到的是银星与黑山,听到的是野马与山泉。作者视听结合,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神奇的露营世界。
举火行军和半夜梦醒是全文的精华,因为互开玩笑和凝神静听,最能体现红军战士的浪漫;而外部山河于内心天地的碰撞与对话,亦能彰显红军战士芰亲近山河有战天斗地的壮志豪情。
我们再回顾开头一段——“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
做决定很简单,难的是做了决定要去做,而且要坚持到底!更了不起的是还能够乐观浪漫地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以及眼前和耳中的种种景象。这就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我们再看结尾,当回首往事的时候,红军战士们是怎么想的——
“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但是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
我们注意作者的用词,“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老山界这么陡峭,我们一般都说爬山,登山,攀山,可是在作者心中,感觉只是老山界难“走”而已,老山界的这种难跟长征路上的千难万险相比,根本不值一提,这是作者的感觉,更是千万红军战士的感觉。
我们看看红军到达陕北之后,我们的毛主席是怎么回顾长征的,毛泽东的诗词正是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最突出的体现——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长征精神最主要的内涵就是愿意吃苦,不怕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敢于战斗,战无不胜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国家主席邓小平之女毛毛问他长征是怎么过来的,邓小平的回答是:“跟着走!”跟着党走,跟着信仰走,哪怕我们民族复兴的前路上有无数像老山界一样的悬崖峭壁,在我们每一个不屈服的中国人的目光里,也会是最美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