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孤独的孩子

(2012-06-08 11:29:53)
标签:

少儿

精神分裂症

心理咨询

孤立

杭州心理咨询

孤独

海音心理

分类: 心理咨询与服务

写在今年的高考期间,给所有的还被“孤立”着的孩子以及拥有这些孩子的家长们:

 

    小A,17岁的高二女生,从小孤僻,没有朋友,不开心很久,最近总写一些关于‘生死’的日记,觉得做人没有意思,想自杀,拒绝上学,被当地的医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拒绝服药。到杭州后,杭州的医院延用前病例的症状:以无自知力的‘精神分裂症’收治,收治期间,小A认为自己没病,拒绝服药,后来我建议先放在我这里做几次心理治疗,如果确实超出心理咨询范畴再药物治疗。

 

    见到小A的时候,她正低着头坐着,爸爸在一边不吱声,递过来小A的日记本,我问:“我可以看吗,小A?”“可以”小A撇了撇嘴,没看我。我翻开日记本,字写得并不漂亮,内容却是她这个年龄不该有的:“生死、吞噬、平等、竞争......”

    “我和她可以单独谈谈吗?”我问小A的爸爸,爸爸连忙站起来说:“可以可以,那我先出去”

    小A并不善谈,在不断地与她的对话中,她告诉我:她是小学四年级左右的时候开始不开心地,同学因为不理解她的想法,比如说她认为动植物都是生命,动物小到蚂蚁,植物小到一根小草,人类没有理由去残害他们,所以看到同学有时候踩蚂蚁,她要去制止,结果被同学打了。后来同学要么不和她说话,如果说话就是嘲笑她,觉得她是个怪人,后来就一直孤立她。到了六年级,那个时候觉得一个人很没意思,所有人都不理解她,有一天想要自杀,筹备了一个晚上,写了遗书,准备第二天上完学后自杀,到了学校,结果当天有个女同学跳楼自杀了,当时她为那个女同学哭了,所有的同学都嘲笑她,她想了想没自杀,放学回家后撕毁了自己的遗书。后来就不再和他们说话了,说了他们也不理解。现在自己觉得过得还好,反正不理他们,他们也不理自己。在高一的时候,想找当地的心理咨询师帮自己看看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正常的,有人告诉她说市里的精神病院有心理咨询师,她就让她爸带她去,去了后医生问都没问自己,问了问她爸关于她的情况,就诊断是精神分裂症,然后开药,她一直拒绝吃药,家里人一开始偷偷把药混在饭里给她吃,后来知道了,就不再让家长给自己打饭,都是自己拿菜拿饭。今年班主任说她在班级里太孤僻,要家长带到杭州医院来检查。

 

“我有点心疼你”

“啊?”小A惊讶的抬起头来“为什么?”

“你喜欢看哪类的书?”

“一些名著,最主要的是哲学类的书,我都喜欢看”

“从小学的时候就开始看?”

“从三年级的时候”

“我心疼你,一方面是因为你很善良,一个生命的消逝让人很心痛,众人兼笑独你悲伤;另一方面是因为你喜欢看书,而你周围的人却没有人耐心,没有人停下来听、来理解你。仅仅是因为你看的书和他们看的书不一样,你所想的和他们所想的不一样,就把你孤立起来,让你很孤独。对人最大的惩罚就是让人孤独”

小A低着头

“我现在很少能看到一个17、8岁的小姑娘会静下心来看书,更难得的是看完书后会去思考,我知道你已经孤独了很久,但是没有关系,上帝并没有关上所有的门,他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同时打开了一扇窗,你觉得你的哪扇窗被打开了?”

小A开始抬起头来看我,我知道我和她的心灵之旅开始了......和小A的谈话还是不容易,她会时不时的拿出她的一些哲学思考来要和我讨论。

 

由于小A是外地到杭州来,所以所呆的时间并不长,两天的时间里做了四次的咨询,谈她的哲学思考,谈她的爱好,谈她心中的热爱。并对她的“死亡”做了一个处理。小A在第三次谈话的时候告诉我,说她迫不及待的要回去上学,读书是一扇窗,看哲学书是一扇窗,以后会有更多的窗口看这个世界,用她自己的能力去为她的爱好获得更好的资源,同时也要让自己更愉快的生活。

 

然后我询问小A以后的道路上否愿意得到父母的帮助,她说愿意后,我建议她在杭州的最后一次面询如果有她爸爸的参与可能会让她以后更容易得到父母的帮助,所以第四次他们父女一起过来,所幸的是她的父亲很爱这个女儿,也愿意为女儿的爱好提供他所能提供的资源,虽然有些听不懂女儿说的哲学内容,但也愿意停下来,耐心地听女儿说,愿意陪着她长大,看着她成人,看她将来结婚,有自己的家庭......再后来约定了在接下来的一年,每月一次的网络视频咨询。因为我知道我给她的,以及我激活她的当下的力量需要时间去转化成她家人给她的力量以及最后能转化成她自己内心的力量。

 

海音:伟大的哲人都是痛苦地孤独着。小A还不是哲人,也许一辈子也不会“伟大”,包括我们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注定不会“伟大”,但有时候仅仅因为言行不从众,从小就被残酷地孤立起来,要么让他们成为他人饭后的一个笑谈,然后视如饭桌上的一颗饭粒般随手拂去;要么就禁锢起来反复地的“治疗”成为他们一样的人。可悲、可叹

 

值得我高兴的是,小A今年参加高考了,祝愿她能考出一个好的成绩,为自己的梦想添上翅膀^_^

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家长重视起自己的孩子的内心的那一份孤独。学校被称之为大家庭,但学校的显性的隐性的暴力无处不在,有一些思维模式比较特殊的孩子们在学校里处于暴力的风眼,在孩子还没有成年之前,请尽可能的保护好孩子这颗善良而独特的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