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斑马线上的故事

(2009-09-25 16:31:08)
标签:

生命的感悟

分类: 人间点滴

           斑马线上的故事

                             这条生命的斑马线, 你我都曾来来往往......

可以确定的讲,没有哪位司机喜爱斑马线(zebra stripes),还有它那位通常只会在校园里的马路上才会出现的同门兄弟“限速标”(sleeping policeman)。因为,这些线线、坎坎拦在前面,总会扫了驰骋者驾驭速度的兴。

 

斑马线的历史由来已久,20世纪50年代初期,英国的伦敦街头出现了斑马线的影子,如果追溯到更早,它应该是来源于古罗马时代的跳石。那时,人们可以踩着这些跳石,慢慢穿过马路;而马车运行时,这些摆放整齐的跳石,刚好是在马车的两个轮子中间,因此限制了马车的速度,安全了行人过马路。

 

如今,斑马线虽然在街道上随处可见,但它的安全性却在逐渐降低。这种现象,已经普遍存在于一些国家的城市街道上。记得某次新闻的焦点访谈,曾经关注过绿灯设定的过斑马线时间。结果,经测试,从绿灯亮起的那一刹,如果不是快步小跑。这一段长长的马路,你是过不去的。最后,只能停在某一处,等候下一次灯绿。可想而知,如果是老人,想在绿灯时走过马路,是何等的困难。除非,他(她)们是天天晨跑的老人。

 

笔者曾经遇到过一些“老外”在北京街道过斑马线的情景,颇为滑稽。有一次,当绿灯亮起来的时候,几位搭肩而行的“老外”,还没走到斑马线的一半,从马路对面的对面,一辆“幽灵”般转弯而来的车把他们吓了一大跳。哪来的土匪?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横行霸道?!只见“老外”们将双手举过头顶,作投降状,“啊!啊!啊!”的大声惊叫,意思是说,“你真猛,我好、好怕你”!还有一次,一位金发碧眼女士,也碰到了这种情形,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对信号灯的安全性的信赖(在自己的祖国),她只顾匆匆赶路,忽然,不知道从哪拐弯而来的车,按着喇叭将其拦住,金发女士火了,双手指着前方的绿灯,脸上露出无奈和愤怒的表情。她没有理会“无理的”车主,依旧向前迈着大步,并且将双手摊开,边走边摇着头。当然,也见过某些已经入乡随俗的老外,红灯还在亮着,独自一人或跟着黄皮肤人群三三、两两的结伴穿行马路,令过往的车辆无奈的放慢车速。也许,在他(她)国家,这种习惯就是如此;也许,他(她)觉得在中国过马路,就应如此。因为,那绿灯下的斑马线也是危机四伏,要学习灵活运用中国的交通规则,这就叫做适者生存。

 

如果有可能,恳请那些交通专业学者们能否在“方便”的时候,找点时间,发挥一下专业才智,将这交通信号灯和斑马线之间的矛盾“整一整”。让过路的人能够平心静气;让久候的人别再“怒发冲冠”;让抢路的“土匪”不再横行霸道...

 

据说,香港的交通制度的规定是很严格的。如果,车辆或行人在闯红灯时被探头监视到或被警察逮住,至少要罚其港币一千伍佰元。记得有一次,内地的几个地方官员去香港考察,他(她)们试图在红灯时穿越斑马线,被香港的朋友拦住了。“如果你不怕交一千伍佰元罚款,就可以现在过去。”这一席话,令那些地方官员们迅速收回了刚刚迈出去的腿,嘴里还不停的念叨着:“一千伍佰元啊!这么多啊?!”

 

听过香港的梁燕诚博士讲过这样的笑话:在国外,爱国的中国人在国外闯红灯时,嘴里会讲上几句日语;而在台湾,行人过马路的习惯跟大陆人基本是一样的,这就叫做亲兄弟的相似性。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台湾总会回到祖国的怀抱,祖国一定会统一的!

 

            斑马线上的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静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