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潜伏》之记者版

(2009-06-16 00:38:06)
标签:

高考

高考舞弊

松原

中国青年报

杂谈

分类: 新闻没有故事
《潜伏》之记者版
 
written by 王俊秀

人物(根据出场顺序排列):

记者A: 王俊秀(中国青年报记者)

记者B:张国(中国青年报记者)

记者C:王立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

 

第一场

65日下午,记者A接到一份匿名举报信,于是叫了B一起深入前线探察情况。

66,二人到达目的地后兵分两路,一路进入市区,一路到了县里。不料,举报人突然失踪,电话停机,线索中断。按照举报信中提到的线索找到某宾馆,结果发现停业。

A只好通过某报记者联系到另一线人,与其在某地接头,了解大致情况并拿到相关证据材料。A在离考点较近的宾馆住下。饭后去各考点摸底,看到墙上贴着各种售卖作弊器材和答案的小广告,于是撕了两张。

B到了县里,扮成学生混进校园打听情况,收获重要情报:两名老师出售作弊器材被抓获,还打听到一个高考移民***。这位女生看B英俊潇洒,举止不凡,与B相谈甚欢,对B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甚至对B提出看其身份证的要求都满口答应。B于是详细掌握了这名女生的情况:她有两个身份证,半年钱刚从某地到了扶余,她父帮她办了这里的户籍,但她连身份证上所写的地址在哪里都不知道。

B暗喜,为了潜伏任务,他只能辜负这名开朗女生的信任了。

 

第二场

6月7日一早,A按照小广告上的电话打过去,第一个呼叫转移,第二个打通了,但说不知道答案的事,打错了。正纳闷时,电话回过来了,问是不是想要答案,问A在哪里,A说在松原。7:45左右,A给他打过去,说刚才说话不方便。对方说松原买的挺多的。告诉A全套答案一万五,单科数学六千,保证单科130分以上,需要配合器材使用,问A有没有器材。A佯装给一个亲戚买,器材家属已经在联系购买了。他说让A上QQ,把帐号告诉A,把钱打过去就给A答案。

此时距离考试只有一个小时了,要不要阻止?唯一的办法就是报案。如果以普通公民身份报案,很难引起重视,只能以记者身份,但这就意味着身份暴露,很难再进行暗访。

A随即跟编辑部上线汇报此事,上线认为应该报案。10点左右,上线亲自向省教育厅和招生办报了案。中午12点左右,A随民警到了松原市公安局宁江第一分局。

A给他们出示了举报人发给报社的传真,并介绍了卖答案的情况,提出希望公安配合将犯罪嫌疑人抓获。于是,A在公安局的电脑上打开QQ,和原来联系过的卖答案的人在QQ上交流,说打款的事,但他此时不再提此事,说弄错了。当着公安3位民警的面,A再次按照对方拨过来的电话号码打过去,再次说打款的事,没想到对方早有准备,跟A说:你叫A吧,是中国青年报的。你找我什么事?

A听得出来,他就是A早上联系的人,他怎么突然叫出了A的名字和单位?而且显得对一切了如指掌。那一刻,A感觉有些毛骨悚然。

A当场向民警提出质疑,A在举报之前从未向任何人说起A的名字和单位。公安表示一定会认真调查此事,让A作了笔录。一位民警告诉A,这些人很有手段,也许他们购买了一套器材,可以监听到你的所有通话和短信内容。

A于是感觉到,在没弄清楚是谁透露自己身份之前,自己通话和短信都不再安全。于是给B打电话,告诉自己的处境,让他自己开展工作,不要轻易与A联系。B立即明白,在电话里大声说:我在北京!(这句似乎是败笔,只有不某处的人才强调自己在某处。)

此时,B正在扶余考场进行暗访。他伪装成大学生,从山东来,叔叔闯关东到了东北,堂弟今年高考,回来照顾一下,交流一下经验。他大学生的身份没有引起怀疑,很多家长还很感兴趣地跟他聊天,他帮助他们分析如何填志愿,获得考生家长信任,因此获取很多重要信息,那些买场的家长把买场的经过详细透露给了B。

晚上,A“盛情难却”,应邀与宣传部官员一起吃饭。席间,官员说了很多关于往年高考及保送生的情况,A于是一一记下。(为了完成潜伏任务,A不得不辜负他们的信任,将他们叮嘱不能见报的内容写到了稿子里。)

B似乎不太放心A的处境,找了个未知电话又给A打电话,A敷衍几句挂掉。深夜,B又打来,电话里说:你能听出我是谁吧。A一笑,说知道。B又问你现在安全吗?A只好回应了几句。挂掉电话后,A担心B又要老打电话,担心他那条线暴露,想来想去,给他发了条短信:我明天自己出去转转,你别老是不放心,动不动打电话来问这问那的,烦死了!我后天就回去了。

B似乎明白了A的用意,回了条短信:好,那我明天带孩子去看电影。你从吉林寄来的松子收到了!

A看后忍不住大笑,但稍感宽慰,理解了最后一句的意思是A发送的情报B已收到。

 

第三场
    6月8日,A进入考点再次暗访。在与家长闲聊时,一位家长突然问:你为什么问这些?你是干什么的?卖器材的?A尴尬地笑了笑走开。
   中午,A与C接头。C将B的一些情报带给A。
   当天下午,A将B拿到的情报到公安局一一核实。A径直走到一位大队长办公室,一个民警送来材料,A瞥了一眼,上面写着:扶余县公安局……老师刘艳华……高考作弊器材……队长迅速将材料遮住。A猜测上面说的应该扶余县那两位被抓的卖作弊器材的老师,于是正面向其提出想了解这一情况,并告诉对方已获得很多信息,想证实一下。来自省公安厅的一位队长告诉A,是有两位老师被抓,一个叫刘艳华,另一个姓何。
    A继续问报案情况进展,他们于是在一起协商如何处理,让A到另一屋休息。
    B在考场继续暗访,穿梭于家长人群探听各种消息,突然看到一个考生在跟一个非考生也非家长模样的人在交流,并用手机在对什么东西。他凑过去,听到他们在说:有的我怎么没收到啊?怎么可能呢?是啊,你看,你是从17题给我传过来的……
    B跟踪这几个人,想进一步截获情报,并偷拍了照片。不料,在跟踪过程中被发现,于是被反跟踪。为摆脱,B躲进一个商场,对方走了出去,但很快又返回来,B赶紧从后门溜走。谁知,竟又与另一跟踪者狭路相逢,双方怒目对视良久,B夺路而走,上了一出租车,并趴在了座位上。对方4人还在跟踪,B心跳加速。此时,正好一辆公共汽车过来挡住了跟踪者视线,终于甩掉尾巴。B随便跟出租车司机说了个地方,下车后双换了辆出租车回到宾馆。
    A利用在公安局的“休息”时间,弄到了高考移民***的有关户籍信息,看到其变动日期是2008年11月24日。之后,A又打车又去了松原县纪委和市政府监察部门,分别送去接到的举报信复印件。
    晚饭时,招生办主任专门到了宾馆向A介绍了今年高考的情况。A向招生办主任提出想了解***的报考信息,其表示答应。
    晚上,A将当天收获的情报一一发回。B大喜,惊呼:天哪,你把***的情况都搞到了?
 
第四场
    6月9日清早,A和C相约见面,C称有一些情报交给A,双方约到教育局门口见。
    在教育局门口,一位男士盯着A看了半天,问道:昨天我不是说你是卖器材的吗?你怎么到这儿来了?你到底是干什么的?
    A想起来了,他就是在五中门口闲聊的那位家长。A只好如实跟他说自己是记者。这位家长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告诉A他儿子在昨天上午考试时,答题卡被抢,正要到招生办讨说法。该家长情绪激动,向A展示了他儿子摸底考试的成绩单,排名全班第二。A还看到了监考老师给他出示的一张证明,证明考场上试卷被抢一事。
    一会儿,C也到了,再向家长了解相关情况。但此时家长开始有些顾虑,不愿再说,他希望通过正规途径解决问题,不想节外生枝。
    A与C去招生办主任办公室找其采访未果。有人说,今天教育局休息。二人正要离开时,听到这位家长与招生办主任约好见面,于是等待。
    招生办主任终于到了,但他们进了办公室迅速将门关上,A与C被关在门外。但家长激动的讲述声音很大,A与C在门外听得一清二楚。
    家长被送到长春后,A与C又一起采访了招生办主任,并看到了***的报考信息。
    中午,二人匆匆离开松原去了长春。A坐晚上的火车赶回北京。此时,B已经从哈尔滨坐飞机到了北京。
    第二天,A在火车上接到B打来的电话:稿子发了!应是今日最热新闻。A松了一口气,这次的潜伏任务终于圆满完成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