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的赛马举世闻名,而爱斯哥特(Ascot)的赛马会更是名流荟萃的场合。电影《窈窕淑女》中,赫本扮演的卖花姑娘伊莱莎首次亮相上流社交界就是参加“爱斯哥特赛马节”。一个明媚的周末,我和尼尔到爱斯哥特参加一年一度的赛马盛会,之后有疯狂乐队的演唱会。我们提前两个多月就预定了票,演唱会有我们特别喜欢的歌曲《一定是爱》(Must
be love) 。
尼尔的老板特意为我们此行提供了宝马豪车,代替他常开的越野车,也是讲究绅士风度的意思。停车是免费的,倒有些出乎尼尔的意料,我想他们是从赛马上营利的,停车不过是配套服务啦。一进入停车场,就感到节日气氛了,人们三五成群地,很多家就在这坪上支开了桌椅,更有的就铺上布垫席地而坐,对饮起来。我不禁奇怪:怎么在这里野餐啊?尼尔说,第一场赛马下午1:10才开始,人们是在此等候。才近12:00,我们决定先转转。街上人流如织,酒吧前也聚了不少人,很多男士着套装,一些年老的绅士带着礼帽,女士们衣着鲜艳,有的帽子鸟形花状的挺别致。按照传统,造型特别新奇的帽子隔天会上报纸的。但也有很多人着短袖衫短裤。我们着装比较正式,尼尔着白衬衫、灰长裤,我穿一袭白裙。
今天共有六场赛马,每场间隔半小时。交易大厅设有电子屏幕、布告栏,详列各个赛马的信息。我和尼尔分别选了马匹,他投两磅一注的,我投每注一磅的。我们不求甚解,只选些名字中听的马,不重复就行。进去场内,真个是万头攒动啊,人们大多坐在草坪上,那主楼的几层望台上也满满的。我们到最后一个台阶上坐下,以便观望全场。已经开始介绍马匹情况了,我也不想多听,反正已经下注了。来来往往的观众,个个笑逐颜开的。我能听出不少观众讲着意大利语、法语,尼尔说,欧洲很多其它国家的人都会专门跑来看赛马的。一群小伙子走到我们下面的台阶上,见我正举着相机,忙说对不起,并在我前面空出一米的空儿,他们的同伴再来会合,也有人招呼别挡道儿,真是彬彬有礼啊。赛马开始了!众人注目于远处的跑道上,很快马儿就往这边跑过来了,人们挥舞起手臂,呐喊“加油!加油!”马群虽然转瞬即逝,但我还是抓拍到了不错的画面。结果我的“吉普赛宝贝”是第二名,尼尔的“档案”第五名。接下来30分钟的间隔,我边和尼尔说着话,边打盹。第二场,我的“秘密火箭”第二名,尼尔的“目眩神迷”还是第五。这时两个人都觉得冷风飕飕的,尼尔提议去前面草坪看,我因此处视角甚好,决定再坚持一场。第三场,我的“嘿木头”真是个木头,没名次,大屏幕上只显示进入前五的马名。尼尔的“会话的”第三。然后我们就走到前面,草坪上就休闲得多了,大多坐着,有限的长椅,更多人或坐或卧在草地上,有自个儿看书的,有躺着打盹的,有围坐聊天的,似乎没有人真正关心赛马的结果,而是尽情享受这阳光下的快乐的情境。这场快开始,我们站到护栏边,以最近距离等待赛马奔过的一瞬。蹄声得得,来了!加油,加油!我也振臂一呼,马儿风弛而过。“哇,我赢了!”尼尔欢呼一声,他的“在你之前”
得了第一!而我的“金色追踪”
名列第四。尼尔跟个小孩子似地高兴,问我要不要现在去兑啊?我觉得还是等全完了再兑吧,省得跑路。大屏幕上显示一匹赛马脱离了跑道,车追人堵,好容易拉住它,却怎么也不让骑手乘坐了,场内一片哄笑声。在草地上躺一会儿,太阳出来了,炙热难当,我拉着尼尔到楼边有阴凉的草坡上去。这就离交易大厅很近了,尼尔发现他原来选的马不能赛了,就又去投了一注,顺便也就兑了奖——11.5英磅。我们就坐在这草坡上看完了比赛,这边小孩儿多,欢声笑语的,很热闹。第五场,尼尔的“大手帕”
没名次,我的“野马” 第四。第六场,尼尔的“娃娃卡” 第五,我的“幸运披肩” 名落孙山。
慢慢踱到大厅,已经是熙熙攘攘,到广场看了颁奖仪式,尼尔拍到著名马师的照片。又慢慢往一个舞台的方向走,草地上有不少人坐着,有时我还得跳过去,以免踩到人家的铺布。跟着尼尔一路前行,到比较靠前的地方站定,才问清楚这就是演唱会,本来还以为是另有一处正式的场馆呢。这么开放的地方怎么控制票房啊?尼尔说,和赛马入场券是在一块的,进来就检一次票。喏大的场地没边没界的,没见有什么保安警察,仅在舞台一侧有个高台,上面站一男士,俯瞰四方,那就是负责安全的了,那个位置倒是独一无二啊。人群渐渐地聚拢,第一支乐队开始表演了,没有主持,没有解说,就这么自然而然地遵照预告的时间开始了。气氛渐渐地活跃起来,人们随着乐曲轻轻摇晃,和着节拍。但这支乐队我听着很一般,不够专业,跟尼尔说了,亦以为然---在有些演唱会上,主唱乐队也会提携一些新人乐队,在“预热”时间给他们机会表演。现场反应也一般,看来都在等“疯狂乐队”
啊。什么时侯出场,看人潮如涌就知道了。随着喧嚣的口哨鼓掌声,疯狂乐队出场了!现场气氛立刻热烈起来。人们随着歌曲舞动唱和,我们旁边的一位女士,一直手舞足蹈,那种入定般的忘情投入着实令人起敬。很多光头男士三五成群地,据说这也是酷时尚。没见比我头发更长的了,裙子也是最长,尼尔说凭这两最,也许还上不了报纸,要是光头,可能就成了。人们一拨一拨地往前靠,也有前面的人往后走的,不过大家都挺礼让,没有冲撞。许多小孩子坐在父亲的肩头,挥着小手和着节拍,煞是可爱。几步远之处,有伙年轻人舞得挺专业,吸引不少目光。待到《一定是爱》的前奏响起,几乎所有的人都跟着唱起来,跳起来,气氛只可用“沸腾”
二字形容。“Must be love , nothing more, nothing
less(一定是爱,所需勿多,所需勿少)……”尼尔举起摄像机,把这狂欢的一幕录了下来。
之后我们逐渐撤退,越往后走,越松快了,及至最后一片,竟有很多人还是围坐在草地上自娱自乐,那疯狂乐队的歌声只当作背景音乐了。再往外围走,长亭子里满是餐台,可以看到不少大屏幕的直播,别有一番情致。直到进了停车场,歌声还是清清楚楚地飘扬着,一路上许多人和着歌曲踏着舞步前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