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闲语:聊聊“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这句俗语2
(2025-11-17 05:32:39)
标签:
杂谈 |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不仅故事精彩,而且里面的很多俗话俗语即使现在读来,也很有道理,发人深思。四大名著里面话糙理不糙的大俗话,道尽了世态炎凉、人心冷暖,一起品味一下吧!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作家曹雪芹花费了十年心血铸就的一部文学中国社会的风情世俗。这部文学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水平,是一次巨大提升。因此,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古典中国古代官制、哲学思想、文化形态、民俗现象,因此历来备受各界人士关注。
《红楼梦》反映了复杂的社会问题。揭示了深刻的人性、世态炎凉、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哲理。
《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博大精深,常读常新,人人有感,次次有悟才是它的不朽魅力。
《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中蕴含了许多经典俗语、歇后语,这些俗语、歇后语语言通俗却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读曹雪芹《红楼梦》的时候,发现《红楼梦》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叔嫂逢五鬼,通灵玉蒙蔽遇双真”中可以看到有这样一段话:贾环把眼一瞅道:“我也知道,你别哄我。如今你和宝玉好了,不理我,我也看出来了。”彩霞咬着牙,向他头上戳了一指头,道:“没良心的,‘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这句歇后语出自《红楼梦》第二十五回,是丫鬟彩霞用来骂贾环的话。这句歇后语的意境内涵和释义解析如下:
一、歇后语释义
1、字面含义。从字面意义来看,它源自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吕洞宾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以行善积德、济世救人著称。相传他曾救活一只被恶犬咬伤的猎狗,然而这只狗在苏醒后,不仅不感恩图报,反而恩将仇报,咬了吕洞宾一口。这一情节构成了“狗咬吕洞宾”的直接来源,形容狗咬了行善的吕洞宾,而“不识好歹”则是对这种行为的生动评价,比喻人不识好人心,反而恩将仇报。
2、深层含义。这个歇后语通常用于形容那些分不清善恶、好坏,把别人的善意当作恶意,不领情、不感恩,甚至恩将仇报的人或行为。它警示人们要懂得分辨是非善恶,珍惜他人的善意和帮助,不要像故事中的恶狗或不知好歹的人一样,做出让人寒心的事情。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误解和伤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歇后语典故来源
传说一:吕洞宾成仙之前,有一次在山中遇到一只受伤的狗,他心生怜(lián)悯(mn),便将狗救下并带回家中悉心照料。后来这只狗的伤好后,吕洞宾又将其放生。然而有一天,吕洞宾在路上行走时,这只狗不仅没有对他表现出亲昵和感激,反而凶狠地扑上来咬了他一口。吕洞宾又惊又怒,却也无奈,因为狗毕竟不懂人类的善意,只凭着本能行事,从此便有了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的说法。
传说二:传说吕洞宾成仙后,一次路过河边,看到一名男子淹死,便将其尸体捞上岸,杀了路边一条狗,挖出了狗的心装入男子体内救活了他。男子醒来后破口大骂:“我本想死,为何要救我?”吕洞宾无奈,用泥土捏了个心脏填进狗的胸膛,狗复活后张口向吕洞宾咬去。后来,这个故事被人们流传为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
传说三: 在《八仙得道传》中,二郎神的哮(xiào)天犬私自下凡祸害人间,刚开始修道的吕洞宾奉命用法宝“布画”去收降。哮天犬被收入法宝“布画”后,吕洞宾担心哮天犬困于其中被化成灰,心生慈悯(mn),擅自放哮天犬出来,结果反被不知好歹的哮天犬趁机咬了一口。
传说四: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有一位同乡好友苟(gu)杳(yo),父母双亡后家境贫寒。吕洞宾邀请他到自己家居住,并希望与他结为兄弟,还答应会资助他读书考取功名。苟杳十分感动,但提出一个条件,就是成婚后要先陪新娘子住三宿。吕洞宾虽感意外,但还是答应了。谁料想,苟杳这三宿都是通宵读书,根本无心于男女之事。最终苟杳功成名就,却忘恩负义,吕洞宾前去投靠时,苟杳不但不帮忙,还让他住在下人房里,对他多有怠慢。后来吕洞宾略施小计,让苟杳体会到了当初自己的苦心,于是苟杳羞愧难当,撞树而死,留下一封遗书向吕洞宾道歉。这个故事经过演变,逐渐形成了 “苟杳吕洞宾,不识好歹”,后人以讹(é)传讹,变成了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
三、歇后语的意境内涵
1、整体意境:这句歇后语通过引用民间传说故事,生动地描绘了人与人之间因误解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和幽默效果,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文学作品中语言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同时也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增添了一份曲折和趣味性。
2、意境内涵:“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这句歇后语反映了人性中的复杂与多面性。它提醒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应当学会正确识别他人的善意与恶意,避免因为误解或偏见而伤害到那些真正关心自己的人。同时,它也告诫人们要懂得感恩图报,不要像那只忘恩负义的狗一样,对他人的帮助视而不见甚至反咬一口。
3、内涵寓意: 这句歇后语的核心寓意在于批判那些不识好歹、恩将仇报的人。它提醒人们在帮助他人时,可能会遇到误解和伤害,但也强调了行善积德的重要性和人性的复杂。
四、在《红楼梦》中的应用
在《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中,王夫人叫贾环抄《金刚咒》,贾环便来到王夫人炕上坐着,令人点了蜡烛,却故意拿腔做势的抄写,拖延时间。丫鬟彩霞好心提醒他安分抄写,却被贾环无端指责与宝玉关系暧昧,对他不好。彩霞一气之下,骂贾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这里贾环的行为在彩霞看来是不知好歹的,她认为贾环是在故意卖弄,不懂得她的好心提醒,就像狗咬吕洞宾一样,把别人的好意当成恶意。这一歇后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贾环的无理取闹和彩霞的委屈愤怒,也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与多面。
从贾环的角度来看,他的无端指责源于内心的嫉(jí)妒(dù)和自卑。他嫉妒宝玉在贾府中的受宠地位,又因自己的庶(shù)出身份而自卑敏感。因此,当彩霞好心提醒时,他却将不满情绪发泄到彩霞身上,以掩饰自己的内心弱点。这种行为反映了人性中的狭隘(ài)与自私,总是习惯于将自己的过错归咎(jiù)于他人,而不愿正视自己的问题。
而彩霞作为丫鬟,本是出于好意提醒贾环,却遭到无端指责,她的委屈和愤怒可想而知。她用“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这句歇后语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既是一种情感上的宣泄,也是对贾环行为的有力批判。这体现了人性中的善良与正直,即使在受到不公正对待时,依然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维护自己的尊严。
综上所述,“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红楼梦》第二十五 回彩霞)”这一歇后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典故与文学背景,更深刻揭示了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与道德反思。它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善良的本性,学会正确识别他人的好意与恶意,避免误解和冲突的发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