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闲语:聊聊“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俗语
(2025-10-16 06:10:05)
标签:
杂谈 |
在民间有很多俗语都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有些俗语讲的非常有道理,比如说在民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叫做“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下面咱们就来聊一聊“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俗语。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儒家圣人,他的思想影响到现在还深深影响着我们。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将他的言行教导编纂而成《论语》,《论语》里面有很多故事对世人都非常有教育意义,被我们历代皇帝列为治国之根本。作为孔子的后人按理说肯定是对孔子的教导铭记于心的。但他的后人却没有把他老人家的话记在心里,导致家破人亡。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先讲一下孔子都说了什么?在《论语》中,有一次孔子的得力弟子子路想要去卫国做官,任大司马,可是孔子却不赞同子路去。因为卫国的国君统治无方,太子德品不好,国家派系林立。孔子就跟子路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入,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但子路对孔子说他有信心有能力治理好卫国。孔子就说:防祸于先而不致于后伤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焉可等闲视之。因此“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这句名言就流传下来了,这也代表了孔子的人生态度。也是非常正确的安身立命之法。
但孔子的后人却不这么认为,事情是这样的。三国时期,孔子有一位后人叫孔融,相信大家都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这位孔融不但品格高尚,谦让有礼,而且文采极高。加上他是孔子后人的身份。当时平民百姓对他也是非常的敬重,连袁术、曹操这样的权倾朝野的一代枭雄对孔融的身份也是极为忌惮的。孔融曾说 “袁术乃冢中枯骨”不足挂齿。袁术都忌惮孔融的身份,怕影响太大,不敢杀他。
后来袁术称帝,曹操非常着急,但又对袁术又无可奈何,着急之下就拿“杨彪”泄愤,诬陷“杨彪”要谋反,要杀了他。这事让孔融知道了,跑去骂了曹操一顿,这件事本来就是曹操理亏,说不过孔融,只得放了杨彪。但这也让曹操记恨上了孔融。但孔融亳不在意,反而拿此事到处讽刺曹操。
后来曹操要攻打蜀汉东吴,孔融却说:“无义之师讨伐仁义之师,岂有不败之理?”这可是要动摇军心的啊,以孔融的身份名声,说出此话,直接就把曹操定之为不义之师,民心尽失,军中将领和士兵的士气都会受到严重的打击的。曹操忍无可忍就派人杀了孔融。
孔融引来如此杀身之祸,和他忘记了先祖孔子的教导“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有关;孔融是处处立于危墙之下啊!怎么能不死呢?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更何况这位老人是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的孔子的话呢!各位网友你们说呢?
写在最后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老人的经验比你的经验多,一般都是正确的,如果不听的话,很快事情发生后,会给你教训让你吃亏。
这句俗语的含义是:老人言,是指长者的话。老人们经历的事情太多了,见识的人物也很多,经验丰富,智慧无穷。如果遇到一些事情,老人们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听从老人们的话,就可以把事情做好。反之,不听老人的话就会掉入陷阱,受到伤害。这句俗语的重点是在于提醒年轻人要努力学习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做任何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不要一意孤行盲目从事,否则悔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