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闲语:聊聊“好男有毛不露脐,好女有膘不露皮”这句俗语
(2025-10-16 06:07:35)
标签:
杂谈 |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中虽历经磨难,遭遇坎坷,但文明从不曾间断过,也是唯一的一个不曾中断的文明。如今凭着独特的魅力,影响力也在不断的扩大,不断的扩散,成为全世界争相学习的文化。特别是俗语更是核心和精华,不仅是我们民族文明的积淀,更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而俗语之所以传承千年并散发灿灿金光,主要是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形象生动、简练概括、寓意深刻、富于哲理、郎朗上口,包罗万象。
不过在民间禁忌类的俗语是最为大家津津乐道。毕竟在古代人们比较迷信,而一些禁忌也在生活中占了很重要的位置。正如老话说的“入门而问讳”。在古代,许多禁忌也成了约束人们的一种习惯,一种方式,一种规矩。而今天笔者就和大家分享一则禁忌类的俗语,“好男有毛不露脐,好女有膘不露皮”何意?老祖宗的话在理吗?接下来,咱们就来聊一聊“好男有毛不露脐,好女有膘不露皮”这句俗语。
中国自周代以来,强调以礼治国,礼的实质是“别”,就是要区别君、臣,父、子,男、女,区别亲、疏、贵、贱。服饰是人们日常交往中最直观的象征。所以首先成为这种“别”的重要标志。“锦衣”与“布衣”是完全不同的等级,丝绸与葛麻是贫富的区别。
满人入关前,满族的富人多穿麻布衣服,而穷人只能穿“狍皮鹿皮”做的衣服。入关后,只有富人才穿得起绸衣,平民百姓只能穿布衣。“一介布衣”就成了一般百姓的专用词。
汉族给死者穿的寿衣,其衣料以绸料居多,而忌缎料,这是出于“绸子”与“稠子”音同,可保佑家族子孙兴旺;“缎子”则音同“断子”,有断子绝孙之嫌。
在清代,团龙褂为贵式服装,主要用于皇室穿戴。这种衣服老百姓是不能穿的。蟒袍也是“贵式服装”,因“袍”上绣有蟒纹而得名,主要是大臣穿戴,而且有品级的区别,老百姓也是不能穿的。
在有些地方,衣服的下摆不能有毛边,说是丧服的样式,不吉利。扣子不能为双数,俗话说“四六不成材”,扣子双数影响穿衣人的事业。
服饰的穿戴方式也要遵循一定的禁忌习俗,民俗认为,如果穿戴不妥的话,会给自己带来灾难。民间还忌讳服饰不整齐。旧时山西一带习尚最重帽,俗以露顶为羞耻,忌讳不戴帽子。
中国传统服饰将身体各部位遮得严严实实,因为民间有“好男有毛不露脐,好女有膘不露皮”的说法。
在民间做寿衣时,也有讲究。寿衣的袖子要长,要将手完全盖住,不能露出手,要不然将来儿孙要讨饭。
写在最后
“好男有毛不露脐,好女有膘不露皮”是一句反映传统审美观念和礼仪规范的俗语。
“好男有毛不露脐,好女有膘不露皮”中的“毛”指头发、眉毛、睫毛、腋毛、汗毛、指毛、胡须等。在古人看来,一个男人毛发旺盛的话说明雄性激素分泌旺盛,因此精力也就旺盛。同时毛发多的男人看起来也比较阳刚,有一种成熟的感觉。“男不露脐”则强调了古代作为礼仪之邦,在着装上也十分讲究,男人不能穿露脐装,因为这样显得娘气,容易引起别人反感。而“好女有膘”则反映了古代对于女性美的标准,即女性丰满才是美,意味着身体健康和有气质。而不露皮则体现了古代含蓄的审美观念,认为女子应该时隐时显、含羞内敛地表现美和情感。再说,当时的封建社会,人们思想比较拘束和当时服饰文化。认为除了手之外,身体的其他各部位都应该遮得严严实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