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人闲语:聊聊“富不过三代,道德传十代”这句俗语

(2025-08-28 08:43:39)
标签:

杂谈

中华文明有许多文化瑰宝,俗语便是其中之一,它并不是一句随口的顺口溜,而是古人在长期劳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而且很多俗语拿到今天来看,依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今天要向大家分享的俗语是“富不过三代,道德传十代”,为什么这样说?接下来,咱们就来聊一聊富不过三代,道德传十代这句俗语

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很多看似简单的大白话中,也蕴藏有极为深刻的道理,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在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有认真深入地思考,真正完全地理解透彻,便能够给我们一些深刻的思想启发,就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听到“富不过三代”这样的俗语,但却并没有真正去思考其中的道理。

为何说“富不过三代”呢?这其实与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古代的时候处于农耕社会,最主要的财富便是土地,然而与此同时这些土地的拥有者是需要分割给继承者的,而且那个时候富人往往有着很多的儿女,假如“初代”地主可以有一千亩地,同时又有十个儿子,那么到二代的时候便只有一百亩了,到第三代便只有十亩了,所以说富贵不过三代,这是纯粹从财产分割的角度来说。

另外就是说富贵子弟由于出生的环境比较好,大部分人都不是生来富贵,经历的长期的人情冷暖,饱受生活的风吹雨打最终咬牙坚持下来而获得成功的人往往对生活的艰难深有感触。自己过了苦日子当然不愿意子女在重蹈覆辙,天下父母心莫过于此。然而无论古今我们看到更多的都是宠溺,无数的富家子弟横空出世。他们从小娇生惯养,长大后大多是目空一切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所谓“宝剑锋从砥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而这群生长于温室的“花草”在社会上缺乏竞争力,整日游手好闲,坐吃山空啃老成了他们的标志。如此一来,即便金山银山也能一朝散尽,能经得住三代折腾的其实为数不多。从小就过着极为优渥的生活,没有遭受太多的挫折,也很难在实践中锻炼出这种解决实事的能力,所以一旦遇到问题就很难解决,然而现实生活中最不缺乏的就是各种问题,所以等到具有能力的老一辈离开以后,这些继承者们如果没有与财产相匹配的能力,那么也就很难守住传承下来的财富。

但其实在“富不过三代”以后,还有真正精华的后半句,那就是“道德传十代”,如果以富贵传家,也就是传给子孙后代以金银珠宝乃至于土地商铺的话,往往也很难传承到第四代手中,然而若是传给后人的是“道德”,那么就可以良守“家风”一直到十代以后也不衰竭了。

这里所谓的“道德”也很容易理解,首先就是积德行善,就是说做人需要做好事,这也是与古人所说的“一命二运三风水,四修阴德五读书”中的修阴德,从道义上考虑这是需要帮助别人,而从现实的经济角度上考虑这是有可能改变家族命运的,所以人们喜欢在楹联上贴“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

其次就是勤俭持家,也就是说做事情需要很勤快,如果一个人家的院子里都杂草丛生,那就是衰落的征兆,同时还需要节俭,也就是说不能奢靡浪费,既浪费金钱也消磨志气,很多家庭的衰落以及个人的堕落,都是在勤俭方面的功夫没有修炼到位。

再次就是说耕读传家,在好好劳动的同时也好好学习,自然就能够有一些出席,随后而来的便是“仁孝清廉”与“家国天下”,在取得了一定成就以后,依然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要记得做实事做好事,并且把这个家风传承下去,自然子孙们也就不会衰落了。

古人们说“富不过三代,道德传十代”,看似有点夸张,但其实也是从漫长的生活经历中,从实践积累而来的经验智慧,还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写在最后

值得一提的是,富过三代的情况在西方国家并不稀奇,似乎唯独我国至今未逃脱富不过三代的魔咒。据2006年《胡润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业榜》中披露,排在第一的是是著名的日本大阪寺庙建筑企业金刚组,至今已经传到第40代,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其余长寿企业大多集中在欧洲、美国和日本,末尾第100名的家族企业也有超过225年的历史。然而,在2014年举办的家族企业财富保全与传承论坛上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且能进入第二代的只有不到30%,进入第三代不到10%,而进入第四代的仅有约4%的少数家族企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