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闲语:聊聊“长兄如父,老嫂比母”这句俗语
(2025-06-18 06:38:54)
标签:
杂谈 |
古代文明有很多瑰宝,“俗语”就是其中的一个。民间的俗语可不是农民随口的一句顺口溜,而是经过数千年经验积累总结而成的真理。短短的一两句话,即顺口押韵,又通俗易懂,其中不乏精彩的总结、丰厚的经验和深刻的道理。俗语是平凡古人总结的哲理,是古代人民验证的科学。
十句俗语九句真。若能抽出些时间,静下心来,慢慢地看一看,细细的品一品,遇真切处不妨记下一句两句,一定会受益良多的。比如今天向大家分享的一句俗语叫做“长兄如父,老嫂比母”,这话蕴含了什么道理?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长兄如父,老嫂比母”这句俗语。
“长兄如父,老嫂比母”这句俗语,这其实是反映了古代的一个现象:如果父母早逝,但是还有孩子没有成年,无法独立生活的话,那么作为长子就需要承担起抚养幼子的责任。在这个过程当中,长子就扮演了“父亲”的角色;而他的妻子则扮演了“母亲”的角色。
由于古代社会的医疗水平差,各种养老配套设施不完全,再加上平日里要干很多的农活比较劳累,所以古时候的人们平均寿命就不是很长。虽然我们说的是平均寿命,但是还有一些人是活了七八十岁的老寿星,也有一些只有三十多岁就意外去世的人。
像这些三十多岁就意外去世的人,一般都有几个未成年的孩子。当父母去世以后,他们就成了没有监护人的孩子,这时候一般就是由这个家庭的长子承担起监护人的责任。长子需要接替父亲的责任,把自己未成年的、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弟弟妹妹抚养成人。
而对于“长兄如父,老嫂比母”这一句话最早的起源有一个说法。相传当年北宋著名清官龙图阁大学士包拯(包公)出生的时候,包拯生下来的时候,满脸乌黑,就如同锅底一般。父母嫌弃他,便把他丢到路边。他的哥哥嫂嫂看他哭闹不止,甚是可怜,便把他抱回家抚养长大。所以包拯一直叫他的嫂子为“嫂娘”。长大后的包拯不负“嫂”望考中状元。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被世人称作“包青天”。
包拯(包公)也是没有忘记自己长兄老嫂的养育之恩,感叹之余就说了这句“长兄如父,老嫂比母”的话。
在现在的中国家庭当中,长子长嫂的地位依旧还是很高的,但同时他的义务也很大,需要像古时候一样承担起家里的很多责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