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人闲语:聊聊“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这句俗语

(2025-06-17 06:49:43)
标签:

杂谈

俗语,是古人生活经验与智慧的总结,虽然只有寥寥数字,却能从中感悟出丰富的哲理。正因如此,不少俗语一直在民间被广为流传,经久弥新。比如“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这句俗语。

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这句俗语主要说农作物成熟的习性以及不同阶段收获所得到的结果。千百年来,人们最为广泛种植的粮食主要为籽粒作物,如小麦、稻谷、小米、高粱、大豆、芝麻、油菜籽等。这类农作物尤其是油菜籽、大豆等油类作物,如果完全成熟,在烈日下或干燥天气里极易“炸壳”掉籽,即便没有自己“炸壳”,饱满的籽粒也难免会在收割和运输的过程中脱壳。因此这个时候收割,会造成一定数量的损失,也就是古人总结的“二成丢”。所以,人们往往选择在作物“八成熟”时就开始收割,此时作物籽粒被外壳包裹着,而割下的秸秆上还存留有水分,依然能供应穗头籽粒达到成熟,然后再脱壳能确保颗粒归仓,也就是“十成收”。

当然现在作物多是机械化收割,一收一大片,收割机田间直接脱壳,大大提高了收获效率,已不再讲究“八成熟”了。不过即便如此,一些人也会选择在粮食即将完全成熟前安排收割,避免受机器碰撞,掉籽损失。只是在时间安排上,不会选择“八成熟”阶段,而是接近成熟。不仅如此,现在水果类种植户,如香蕉、苹果、大枣也是选择在完全成熟前收获,以便预留运输转场时间,在售卖时能呈现水果最好的色泽。

其实,“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的俗语,不仅对于掌握农作物收获时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生活何尝不是如此呢?水满则溢,凡事须有度,过犹而不及。这也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十全十美,平时做事情应适度,不能过于求全,有时你认为的最佳的时候未必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有时你认为时机还不成熟时,出手反而能实现理想的结果。一句话,该出手时就出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