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人闲语:聊聊“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于事之变”这句俗语

(2025-05-08 10:52:23)
标签:

杂谈

“俗语说”,“俗话说”,“俗谚说”,指的是流行通俗的语句,在民间广泛流传。

《史记》是我国著名的史学著作,记载了约3000多年的历史,在这样一本严肃的文献中,司马迁也经常引用俗语。

在《史记》中,经常可以看到“鄙语云”,“谚云”。今天,笔者要向大家介绍《史记》中的一句俗语叫做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于事之变,穿越两千年时光,依然很有用。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于事之变这句俗语。

一、聊聊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于事之变意思及出处

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于事之变的意思是:只按照书上的方法来驾御车马的,不能完全掌握马的脾性;只用古人的方法来管理现今的人,就不能通达时势的变化。说明治国不能死守教条,要因时因事制宜。

这句话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三十世家·赵世家》,通过比喻表达了对教条主义的批评和对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治理理念的倡导。在现代社会,这句话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变通,而不是盲目照搬书本知识或历史经验。

二、聊聊“解悟”

1纸上谈兵不可取,不懂变通是大忌

纸上谈兵是一词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说的是战国时期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所以此词多指缺少经验而无法实现既定目标。因此,在实际办事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和调整,以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切忌纸上谈兵,办事需适应实际的情况,再做决定。

干事业,切忌纸上谈兵。空谈、虚谈历来是理政的大忌,光做表面文章,没有具体行动,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这样只会让工作停滞不前。在实际工作中,不管身在哪个岗位,做事情都要有恒心,要注重细节,要树立落实的观念,不能虚张声势,浮于表面走过场,必须讲究实效,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转变认识,转变行为,时时刻刻想到落实,才能有效保证落实到位。

干事业,切记实干创新。落实工作到位,仅有干劲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有创新意识。实干创新是干好工作的前进动力,大到国家理政,小到每个人的工作岗位,只有不断的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工作难题才会在实干和创新中破解。原来工作中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通过创新工作方法和改变工作思路的方式,争取尽早破解。而原来已经打好基础的工作,更需要多加分析思考,创新新的机制和方法,使原有工作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

务实创新干事业,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期发展所需要的一种精神,面对当今的社会形势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心中,都应该时刻牢记务实和创新才是发展的关键。让它成为一种路标、一种导向、一种精神,脚踏实地的干,干好每件事,在真抓实干中担当起无愧于这个时代的历史重任。

总之,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于事之变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三十世家·赵世家》,其意思是:凭借书本赶车的人,不能完全了解马的性情。根据古代礼法制定当今制度的人,是不懂得时事变化的。所以遵循古法成就的功业,不完全高于今世;效法古人的学问,不能够制定今天的制度。

让人感悟到纸上谈兵不可取,不懂变通总是输。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才能万事皆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