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闲语:聊聊“人貌荣名,岂有既乎”这句俗语
(2025-05-08 10:50:55)
标签:
杂谈 |
“俗语说”,“俗话说”,“俗谚说”,指的是流行通俗的语句,在民间广泛流传。
《史记》是我国著名的史学著作,记载了约3000多年的历史,在这样一本严肃的文献中,司马迁也经常引用俗语。
在《史记》中,经常可以看到“鄙语云”,“谚云”。今天,笔者要向大家介绍《史记》中的一句俗语叫做“人貌荣名,岂有既乎”,穿越两千年时光,依然很有用。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人貌荣名,岂有既乎”这句俗语。
一、聊聊“人貌荣名,岂有既乎”意思及出处
“人貌荣名,岂有既乎”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外貌和美名,怎么会有全都占全的呢。
“人貌荣名,岂有既乎”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於戏,惜哉!
鲁迅先生将“游侠”归之于流氓,显得刻薄,归之于痞子,更为合宜些。通常,我们将地痞、流氓混为一谈,其实,还是有区别的。“痞”,源于中医术语,气隔不通之症也。《正字通》:“不痛者为痞,满痛者为结。”也就是说,“痞”并非大病、要人的命,但得了也不舒服,如同社会低层的“游侠”,以我为主、不为人下、轻世傲物、不重钱财、呼朋引类、据守私义、精于做人、灵通社会,虽性情顽劣、逞强好勇、果而自用、行事陆梁,但决不蛮干,甚至颇有些手段,游走于原则与无原则、理性与非理性之间,常用非正常之道解决正常问题,即所谓“不按规则出牌”,对官民并无大碍。“氓”就不同了,《说文通训定声·壮部》:“自彼而此之民曰氓,从民从亡会意”,现专指不务正业、放刁撒野、僭越常理、为非作歹之人。从字面上讲,“地痞”,有领地意识,即有地域观念,虽然与“流氓”一样,都以个人为中心,但为了生存,还是有所收敛、顾些脸面,而“流氓”就不同了,这一地界混不下去就跑到那一地界,不惮于横行霸道和卑鄙下流,如《史记》中郭解,少年时,杀人越货,实为一害,成年后,改邪归正,为一方痞子,时人仰慕,争为其死。司马迁评论说:“然天下无贤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
总之,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其意思是:人的相貌和名声,哪能完全相符。
让人感悟到:长得好看的人,不一定有能力;有能力的人,不一定长得好看。生命中所有的痛苦,皆因妄想一切如己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