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闲语:聊聊“子孙富贵命,八九不离亲”这句俗语1
(2025-05-02 08:16:15)
标签:
杂谈 |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
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三者是同义词。俗语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具有地方特色。比如,笔者今天要向大家分享的一句俗话叫做“子孙富贵命,八九不离亲”。是什么意思?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子孙富贵命,八九不离亲”这句俗语。
“子孙富贵命,八九不离亲”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儿孙的富贵,并不是突然降临的,而是经过几代人的拼搏努力后获得的。显然,“子孙富贵命,八九不离亲”:后代的命运,跟这三类亲人有关。
一个家庭的福气和祸患,都跟家中的亲人有关。而亲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后代的子孙造成影响。
长辈有好的福气,基本能惠及三代儿孙。而长辈没有好的福气,就只会到处搞事,那后三代的子孙很难有发展的机会。所谓“长辈有德,福泽三代;长辈无德,祸害全家。”
可是,很多家长都不明白这个道理,认为我这代人不行,关系不大,只要我的孩子或者后代,比我们混得好,那就可以了。
这种“自己不好,而强求后代好”的观念,其实害了不少人。因为“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自己这一代人不好,又怎么可能强求后代人比自己好呢?
一般来说,好的家长,会养育出更好的孩子。而不好的家长,他的孩子会更差,甚至逐渐走下坡路,连成家立业都成问题。
子孙的富贵命,需要前几代人奠定基础,而无法一蹴而就。所谓“子孙富贵命,八九不离亲”就是这个道理。后代的命数,取决于以下这三个人。
一、是否懂得教育的父母
有教育专家说过,家庭教育远比学校教育重要,更能塑造一个人的性格。学校教育,那是教人如何读书,如何考试的。而家庭教育,那是奠定人之三观,教人如何做人的。懂得做人,这是前提。而如何读书,那是后话。
父母的教育,往往决定了一个孩子的前途和命运。有些父母特别平凡,也没啥资本积累,可他们要求孩子大学一毕业就得赚大钱。这,可能吗?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在如今这个“拼爹拼妈”的年代,“鸡娃”这个网络名词最近很火,俨然有盖过当年“虎爸熊妈”的势头。“鸡娃”指的是给孩子打鸡血,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不让父母失望。父母给孩子“打鸡血”,为了孩子能读好书、考出好成绩,不断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地让孩子去做拼搏的行为。显然,“鸡娃”的本质,就是在“比拼”父母的实力。父母,唯有以身作则,把自己的本分做好,才能教育孩子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所谓“虎父无犬子,狼妈无猫儿。”父母是什么人,那他们的孩子才是什么人。绵羊生不出独狼,独狼的孩子也不会是绵羊。这,才是人间的真相。
二、是否有家庭基业的长辈
家庭的基业,对于子孙后代的影响,那是特别重要的。如果说教育是为了塑造人之灵魂,那家庭的基业就是给儿孙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曾经听人说起过,有这么两个年轻人,都从某211大学毕业。一位年轻人来自北京,是当地的土著,父母以及家族的长辈都有一定的资产。而另一位年轻人来自农村,父母都是农民,啥都没有。
在北京混了好几年,前者逐渐经营起了家庭的人脉,还主动创业去了。而后者,依旧为了996的生活而发愁,连结婚都成奢望。
人与人的能力,其实差距不大,可为什么他们后天的成就,以及所过的生活,会天差地别呢?关键就在于,家族长辈的资产积累,存在差距。
你出生在哪个城市,去到哪个家庭,长辈有没有基业,这都会影响你的人生下限,也会间接干扰你的人生上限。对于无数人而言,出生的那一刻,就胜负已定了。
三、是否有德行深厚的老人
难道说家庭的基业,才是最重要的吗?并非如此,比家庭基业更重要的,应该是人之德行。缺少一定的德行,财富都不可能累积起来。
为什么有些人能够赚到大钱,立马振兴了家庭?就是因为这个人抓住了机会,在风口浪尖上拼一把,顺利捞了一笔,那他自然就成功了。
抓住机会,顺利捞一笔,这两件事,对于无数人而言,成功率都不太高,可他竟然成功了,就说明他的运气特别好,福祉特别深厚。
没有好的福气,就不会有好的运气。而没有深厚的德行,福气就会变得浅薄起来。“德行浅薄”会影响人生的每一次抉择。
有一位国学大师说过,你选择这条路成功了,而他选择这条路失败了,原因不在于个人的能力,而在于他们的德行和福气。
家中有德高望重的老人,儿孙的福气会愈发变得深厚。反之,单靠儿孙这一代修德,老人不修德,终究还是家底浅薄,福祉不够,难成大业。
写在最后
子孙后代的富贵命,只跟这三点有关——端正的三观、充足的家底以及深厚的德行。
三观,是核心。拥有端正的三观的人,那是不会败的;而充足的家底,那是基础。基础牢靠的人,会更容易发迹;德行,是灵魂。有深厚德行的人,运气都会比较好。
而这三点,都源自于家庭中的父母、长辈以及老人的努力。一代人努力,那是没用的,代代人坚持,才会有出头天。
就连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如此才华横溢的人,也需要秦始皇之前的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等六任国君“奋六世之余烈”,才能扫平六国,成就大业,又何谈是普通人呢?
从我们这代人开始,做好自己的本分,尽一切努力,提高儿孙的起点,那他们的未来,才会一片光明,前途似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