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人闲语:聊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俗语2

(2025-04-16 08:41:36)
标签:

杂谈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中国人非常熟悉的一句俗语,什么意思?如今还适用吗?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俗语。

自古以来,仿佛说起读书人都会在精神层面高人一等。也难怪,这和我们内心深处的传统观念有着很大关系。

比如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些古训、俗语,无不在激励人们去读书

但细细分析,读书的源动力都或多或少地带有功利的色彩:要么从精神上看不起 白丁,要么是为了仕途功名。

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就是等级划分的一个工具。只是读书人身在山中不识山罢了。

古训、俗语鼓励读书是有其目的性的,无论是科举考试或者任何人才选拔制度,都是要求人们去读指定书籍。因为,只有学习这些指定书籍才能求取到功名

如果你在唐宋元明清,不懂儒家、不会八股文、不看四书五经,而去看些数学、地理等书籍,鱼跃龙门的几率要大大降低。

而读了这些指定书籍,从小读到大的读书人就一定会形成一个有利于皇上的思维模式而不能脱轨。所以,通过这些古训“俗语”引导了众多读书人的思想和行为,才是古训“俗语”的真正目的吧。

这时的读书往往和头悬梁、锥刺股这些磨难的词语联系在一起,读书对于更多的人来说了不是一件享受的过程。但还要穷极一生去做这么苦难的事,实在想想都可怕。

在古代,可供人们选择的书籍真的不多。而今正处于知识大爆炸的时期,随着知识的细分与深入,人们可读的书籍也越来越多。

无论你为了兴趣去读音乐,或者美术,或者小说,甚至是游戏书籍,都有着很大的可能性释放自己的潜能与天性,在某一方面小有成就。而这时的读书就不简单是功利二字可以解释的了。

回到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话题来谈谈如何看待并向孩子解释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

我们应该告诉孩子:去看你喜欢的书,从读书中找到原本就属于自己的快乐,才是读书的真正境界。

而这时的唯有读书高就淡化了功利的色彩,使读书成为一种享受,而不在是苦难。但是,孩子们能做到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