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闲语:聊聊“一母能养七儿,七儿难养一母”这句俗语1
(2025-03-21 06:25:28)
标签:
杂谈 |
农村的老人一直都有一个观念,他们都觉得多子多福,其实这“福”说的是老人们老的时候享福。而事实上呢,现在在网上总是能看到有一些老人打官司状告儿子女儿不够孝顺的。
有时候,笔者觉得非常不忍心,老人们辛苦了大半辈子,养这么多孩子就是为了防老,可是临老了还不如那些独生子女的呢!这是为什么呢?
民间有句俗语:“一母能养七儿,七儿难养一母”,听完让人心里一酸。按照常理来说,孩子多,这个不管你那个可以管你,这个不孝顺,总有孝顺的,事实为什么和老人们想的不一样呢?其实,这也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
1、可能是因为父母也比较的偏心所致。孩子虽然都是父母亲生的,但是龙生九子,九子个个不相同。父母可能会根据喜好来决定对待孩子的亲疏远近。于是,子女一多,有些父母就很难一碗水端平,总是会有点偏心的,往往对于那些比较弱一些孩子可能从小就受到偏爱,而有的孩子却一直不受看重,这样一来,孩子心中存有怨言,自然不会对父母好到哪里去。
那么,如果你觉得那些受宠的孩子就一定会对父母好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你想想啊,他们从小就被宠惯了,他们并不会觉得父母对自己有多好,他们只会希望父母能给自己更多的东西。
2、相互之间的推诿。当子女都成家了以后,也要养家糊口,生活压力也大,再加上还有的老婆会在其中煽风点火,这样等到养老问题的时候,兄弟姐妹之间就会相互推诿,你推给我,我推给他,都在想着反正我不照顾还有其他的兄弟姐妹会去照顾,大家都抱着这样的想法。
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道理,“九龙治水”是一个典故,指的是多条龙治水,权责不明,结果导致没有一条龙去干正事,也就是去行云布雨。三个和尚没水喝也有类似的道理。放到一个有很多孩子的家庭里,母亲是一个被照顾的存在,出于人性的自私层面,很多人不愿意比别人多做一些事情。他们互相推脱,都希望母亲这个没有劳动能力、需要被照顾的个体能够由别人来照顾。责任的分散使老人们苦不堪言。
而且,有些老人是重病在床的,照顾老人已经不容易,何况是生了病的老人。孩子们虽然嘴上说的是子不嫌母丑,但其实真正做到的并不多,短时间也许可以,但是时间会磨去一个人的耐性。正如在农村广为流传的俗语“久病床前无孝子,久贫家中无贤妻”所说的那样。
现在有的人以自己工作忙为借口逃避赡养老人的责任,其实是非常没有道理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你想想,那些人有大把的时间应酬、唱KTV、跳“广场舞”、逛街,怎么就没有时间陪伴一下老人呢?难道养大七八个孩子跟种庄稼一样容易吗?
其实,笔者有时候就在想,为什么70后、80后都已经为人父母了还不知道孝顺的重要性。而且,我们现在的准妈妈、准爸爸们可以为了还没有学会用一声爸爸或者妈妈表示感谢,他们可以对小孩子掏心掏肺,对于照顾了自己十几二十年,生养了自己,教化自己的父母,却可以那么冷淡?
希望以后,我们孝顺的人越来越多,不要再让老人们老无所养,白白生养了那么多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