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四──春分
(2025-03-20 07:11:25)
标签:
杂谈 |
2025年春分有感2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2025年3月20日,农历乙巳年二月廿一,17时01分是二十四节气之四的“春分。”
著名的文化名人吴藕汀的《春分》诗曰:“度曲犹存玉茗堂,钗头妙语斗新装。春分昼夜无长短,风送窗前九畹香”,“春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不仅标志着昼夜平分、寒暑平衡,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所谓春者,春天也;而分者,则具有双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平分白天和黑夜,也就是我们地理上学的白天和夜晚一样长;第二层含义是平分春季的90天,故有“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之说。民间有谚语“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过了春分,气温将快速回升,白天也将渐渐变长。
“春分”有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春分的三候,是大自然的语言,是时间的刻度,意思就是春分过后,气温开始显著回升,自然界的万物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正如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词中所云:“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遵循着一些古老而智慧的指引,以求得平安、健康和好运,所以说3月20日“春分”,牢记“1躲、2做、3吃、4不碰、5不睡”,这些看似简单的规则,实则蕴含着深厚的生活哲理。
一、“1 躲”
“春分”在农村是一个重要的农事节气,因此民俗上“春分”这一天,早上要吃汤圆,一部分家里人吃,寓意所有的事情都会圆满,而且还有把一部分汤圆穿起来,挂在田间地头,意思是把鸟的嘴黏住,也叫沾雀儿嘴,让它不祸害庄稼,寓意五谷丰登。
二、“2 做”
俗语说“春风到,蛋儿俏”,这也是源自于“春分”的一个风俗,很多地方在春分这一天会煮很多鸡蛋,一部分用于自己吃,增强抵抗力,另一部分用于竖蛋,只要鸡蛋立住了,就意味着这一年都会圆圆满满。在这个“春分”,不妨也拿起一颗鸡蛋,挑战一下“竖蛋”的乐趣,或许在那一瞬间,你能感受到平衡之美,也能收获一份别样的惊喜。
三、“3 吃”
春分吃春饼。所谓“春饼”,就是一张张薄如纸张、柔软而富有弹性的美食,承载着春天的气息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想象一下,将新鲜的蔬菜、鲜嫩的肉丝、香酥的酱料巧妙地搭配在一起,卷入这轻薄的饼皮之中,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春饼是春天的象征,春分吃春饼既有“迎春”之意,另外还有着五谷丰登的美好寓意
简单制作春饼的办法:取一张饺子皮铺在案板上,上面均匀地刷上一层食用油,然后再叠上一张,也刷上一层油,依此类推叠10张左右,再用手将饺子皮轻轻摁压至一倍大。然后用擀面杖擀一擀,擀得大约和盘子差不多大即可,尽量要圆一些;然后起锅烧水,水开后将其放入蒸锅中蒸,约十分钟左右后,看到表面鼓起就可以了,出锅后再趁热将其一张张撕开,这样做的春饼皮又薄又透,还有韧性,不管“卷”什么都好吃。
四、“4不碰”
《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从养生角度讲,春夏养阳,而大寒大热之物,恰巧有悖于养阳。所谓大寒之物,就包括西瓜以及海鲜等物,虽然春天是吃海鲜的季节,但是也不可以过量或者无节制的去吃,而且吃海鲜的时候最好沾着姜汁,这样可以中和其寒气,达到温补的效果;而大热之物就是热量高的食物,春天阳气升,吃热量高的食物容易上火,比如辣椒和羊肉以及坚果炒货都要少吃,这样才能达到寒热均衡。
五、“5不睡”
有一句农业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奋斗和挑战的日子,因此要早睡早起,不要睡懒觉。所以这里的不睡并不是不睡觉,而是不睡懒觉。特别是“春分”这个重要节点,更应该保持头脑清醒,时刻保持勤勉的状态,为新的一年打好基础。
写在最后
“春风送暖入仲春,桃柳着装日日新”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仲春时节的景象。春风送暖入仲春,指的是春季的中期,气候逐渐转暖,带来了春天的气息。桃柳着装日日新,则是描述了桃花和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呈现出勃勃生机。随着大地从沉睡中醒来,3月20日春分日,牢记:1躲、2做、3吃、4不碰、5不睡,节气习俗要了解,平安健康好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