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人闲语:聊聊“人老做三事,子孙不上门”这句俗语2

(2024-12-22 16:28:17)
标签:

杂谈

在中国悠久的文化长河中,孝道与家庭伦理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强调了尊敬长辈、关爱家庭的价值观。而在传统智慧中,“人老做三事,子孙不上门”这一俗语,既是对老年人行为的警醒,也是对和谐家庭关系维护的一种提醒。这句俗语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老年生活的态度和期待,意在告诫老年人应避免某些行为,以免影响家庭和睦与后代的敬爱。那么,这“三事”具体指什么,又蕴含着怎样的历史典故与文化深意呢?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人老做三事,子孙不上门这句俗语。

浮华一梦,岁月流年,光阴似箭,转瞬间,已到了退休闲赋在家的老年生活。曾经的意气风发,被岁月尘封淹没在时光的斑驳里。

随着年岁增长,我们无法抵挡生命的衰老,在日出日落的时光里,生老病死是自然定律,我们唯有安心地过自己的日子,与子女和睦相处,含饴弄孙,享受人间天伦之乐。

历经半生风雨人生,老了以后,我们已然能够淡泊,从容地慢赏花开花落,云聚云散。本是该享受我们美好余生的时候,却因老人自己的所作所为,让自己与子女之间有了隔阂,既没有享受到期盼的亲情,还会让自己的晚景凄凉。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历经几十年的时光,家人之间的和睦相处才是我们老人期盼的晚景美好,然而,生活里有些老人却因这三件事,让自己不能与子女和睦相处,只能孤苦终老。

俗语说:“人老做三事,子女不上门。”若我们做老人对子女做了以下这三件事,会让自己与子女的关系渐行渐远,最终导致自己在晚年过得悲苦不堪。

那么,这句俗语到底是啥意思?人老了,究竟是做了哪三件事后,才会惹得子女“不登门”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第一事:贪权不放,干涉过多

《礼记·大学》有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步入晚年,理应是放下权力,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礼记·曲礼》中提到:“七十而致政。”即到了七十岁,应将政务交予年轻一代,自己退居幕后。

历史上,周公旦辅佐成王,待到成王长大成人,便主动还政,留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佳话。反之,若老人贪恋权位,如春秋时期的赵武灵王,晚年因欲重新掌权,引发沙丘之乱,最终困死行宫,不仅自己晚景凄凉,也给国家带来动荡,后世子孙亦难逃其咎。

除了周公旦与赵武灵王的故事外,还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商末周初,姜太公辅佐周文王、武王建立周朝后,主动退隐,传为佳话。他的智慧在于明白权柄适时放手,既是对下一代的信任,也是对自身修为的体现。这种超脱与智慧,成为后世老年人处理权责交接的楷模。

第二事:言多必失,是非不断

论语·为政篇·第十八章有云: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可见,“沉默是金”不仅是人生的哲理,对于老年人而言更是处世的智慧。《庄子·内篇·养生主》有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年过花甲,经历了世事沧桑,更应懂得“慎言”之道。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醉吟先生传》中自述:“凡人之言,多欲多悔。”老年人若不慎言辞,容易引起家庭内外的是非纷争,影响家族的和谐。正如《红楼梦》中的贾母,虽年高德劭,却总能把握分寸,言语间尽显智慧与慈爱,使家族上下一团和气,成为后辈学习的典范。

在儒家文化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强调行动胜于空谈。东汉末年的孔融,以其才华横溢著称,却因言辞过于犀利,最终招致杀身之祸,成为“祸从口出”的典型例证。这提醒我们,尤其是老年人,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更需谨言慎行,以免无心之言却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

第三事:溺爱无度,家风不正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意思是指对一个人施加教育应该及时及早,这话说得确实很有道理啊!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古就被重视。然而,老年人往往容易溺爱孙辈,忽视了教育的严格与适度。

《汉书·贾谊传》中的“宠子不孝”,便是对溺爱后果的深刻揭示。历史上,晋武帝司马炎因过分宠爱太子司马衷,导致后者昏庸无能,最终引发了八王之乱,西晋王朝因此迅速衰落。家庭中,如果老年人不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过度纵容,不仅会害了子孙,还会让家风败坏,子孙渐渐疏远,甚至不再上门。

《礼记·礼运》有言:“父之爱子,教以义方。”这里强调了教育子女应遵循的原则。唐太宗李世民与其子李承乾的故事,便是溺爱反噬的例证。李世民对太子承乾过分宽容,忽视了对其品性与能力的严格培养,最终导致承乾走上叛逆之路。这不仅警示老年人在疼爱孙辈时要有度,也提醒年轻父母在教育子女时需借鉴前人教训,防微杜渐。

“人老做三事,子孙不上门”不仅仅是对老年人的警醒,也是对年轻一代理解与尊重长辈的呼唤。在现代社会,虽然生活环境与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但维护家庭和谐、传承良好家风的原则依然不变。

老年人应当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用智慧和经验指导而不强加,享受与家人共度的美好时光;年轻人则需更加体谅与敬爱长辈,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如此,方能代代相传,让孝道与家庭美德成为永不褪色的瑰宝。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让我们携手同行,于“古韵今风”间寻觅智慧之光。取传统文化之精华,去其糟粕,让千年积淀在新时代绽放异彩,传承不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