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人闲语:聊聊“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俗语10

(2024-12-04 08:29:41)
标签:

杂谈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俗语,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听到。这句话从古流传至今,让人不禁产生疑惑:读书到底是高尚的事业,常常还是徒劳无功?难道读书真的干不了大事吗?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俗语。

现代社会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许多人没能找到适合的、满意的工作,当然这不排除一些眼高手低、或者好吃懒做的学生,他们挑三拣四的,高不成低不就的,所以常找不到工作,同时他们没有发现自身问题,而是把罪责归咎于一句话。那么,这句话是啥呢?它便是百无一用是书生

还有许多人常用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来推脱,来解释自己失败的原因,许多人以为,“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老话,其意在讽刺、挖苦世间的读书人,只知死读书、读死书,最后变成手无缚鸡之力的废材、废物。

那么,“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是真的吗?其实不然,宋?汪洙《神童诗》中有这么一句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话是和百无一用是书生反义词,是两个极端。

因为在古代,科举考试是一种非常公平的方式,寒门通过科考可以踏入仕途,出人头地,所以科举就是通向成功的道路之一,是寒门子弟所需要的。在科举被发明之前,也就是隋朝之前,官员的任命一般是举荐制,或者是世袭制度。

所以贵族子弟一出生就注定一生荣华富贵,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及格入朝为官,出将入相,而寒门子弟若是各方面都很优秀,只能靠大人物举荐,才能当官,然而小人物又有几个天天能接触、认识到大人物,这是极少数的例子。

因此,科举的诞生,给寒门子弟提供了难得的通往富贵的道路,只要考中功名,就能改变一生,光宗耀祖。所以,常言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也就是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并非全对。

读书自然有用,有大用。第一读书可以提升自己的品质和气质,让人懂得如何为人处世;第二,治理国家需要那些知识丰富的读书人,若是人人不读书,不知礼,社会又该如何快速发展。其实,“百无一用是书生”,它还有前半句,听了让人很无奈。

前半句:“十有九人堪白眼”。意思是,十个人中有九个人是可以用白眼对待的,显然说出这句话的人,已经被世道伤了心,可以看出,写出这句话的人是一个悲观的人,是一个命运多舛的人。其实,这一句来自于清代诗人黄景仁的诗《杂感》:“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而黄景仁祖上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可是到了他这一代,早已家道中落,非常清贫,并且是四岁而孤,后来长大成人,为了生计又四处奔波,一生穷困潦倒。黄景仁从小就聪慧过人,被人称为神童,擅长写诗,负有盛名。

可是他考场失意,常与功名擦肩而过,于是灰心意冷,写的诗都是抒发怀才不遇的状况,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故黄景仁的《杂感》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之下写出,也只有这样才会写出偏愤世嫉俗的诗句,抒发自己的不满。

诗句:“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便是在黄景仁壮士难酬的背景下写出的,因此,这句话也只是潦倒书生的自嘲而已,并不是至理名言,所以我们不能把后半句话当作真理,不能断章取义,就此说明读书是没用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