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闲语:聊聊“穷单身富寡妇,寡妇有田无人耕”这句俗语
(2024-10-12 12:47:46)
标签:
杂谈 |
在中华五千年浩如烟海的历史尘埃间,老祖宗根据切身经历,总结了众多饱含生活哲理的俗语老话,如:“树怕三摇,女怕三撩,鸡怕撵狗怕舔” “宁娶从良女,不娶过墙妻”“老牛吃嫩草,好马不回头”“钓鱼穷三年,玩鸟毁一生”等等,都是智慧的结晶,身为一脉相承的炎黄子孙,更应该奉守老祖宗的这些教诲。古往今来,“寡妇门前是非多”是永恒的话题,“穷单身富寡妇,寡妇有田无人耕”,啥意思?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穷单身富寡妇,寡妇有田无人耕”这句俗语。
俗语,凝聚了古时劳动人民大量的生活经验。而且凭借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简单而又形象的特点,受到许多人的喜爱,并广泛流传至今。今天跟大家聊聊一句非常有意思的俗语:“穷单身富寡妇,寡妇有田无人耕”,这句俗语是不是真的有道理呢?单身的男人都是没有钱的,寡妇反而是比较富裕的,但是寡妇就算有田地都没人去耕作了。为什么男的单身就穷,女人成了寡妇就富有?并且寡妇本来已经很可怜了,她的田地为什么没有男人帮忙去种呢?
一、聊聊“穷单身富寡妇”
1、“穷单身”。“单身男”这个俗语是描述的古时的生活经验。一是原生家庭穷,正是因为家境贫困才讨不起老婆,只能单身。二是原生家庭并不穷,因为单身汉能力低下,懒惰成性,没有挣钱本事,没有持家意识,只顾眼前不顾明天,一人吃饱全家饱,导致一步步跌入贫穷。三是看破红尘,自愿孤独一生的男人。他们没有什么生活负担,对未来的生活也没有什么目标计划。整天就是吃喝玩乐,以此虚度年华,孤独终老。也正是“单身男”没有什么经济压力,导致了挣钱的动力很小,基本上挣一点就花光了,所以根本就没什么积蓄。这也是“穷单身”的由来。
2、“富寡妇”。受封建礼教影响,古人的门第观念极强,婚嫁更讲究“门当户对”、“珠联璧合”,且礼法森严,要经过下聘礼提亲、说媒及定亲等诸多环节后,才能进入正式的婚礼。宋朝时期,还多一个环节就是“看嫁资”,新娘陪嫁的“十里红妆”要摆到堂前供人观看,贵女出嫁关乎家族面子和荣耀。不仅富人如此,普通百姓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在夫家有地位,也会陪上丰厚嫁妆,在古代社会,这已经是一笔可观的财富,而且是妻子的个人财产。婚后,如果已独立成家,夫妻二人共同努力所攒下的家业,为二人共有所有,一旦丈夫出现意外身亡,这些财产,包括土地、房屋、结婚所收彩礼和嫁妆等,都为妻子所有,这些财富足可以让寡妇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当然,在古代,结过婚的女人都很善于持家,丈夫去世后,必然更加坚韧节俭,家中自然能攒下一些财富,但孩子多的除外。
二、聊聊“寡妇有田无人耕”
中国古代主要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男人是主要劳动力,要背负起全家的生计,没有强壮的身体是万万不行的,所以古代女子出嫁,都愿意找毛发浓密,气血旺盛,身体素质好,五大三粗型的男子,故有“男看女看膘,女看男看毛”一说。可见,寡妇是根本无力耕田呀,那为什么不找人帮忙呢?
古时对于名声看的非常重要,尤其是男女之间的事,都不敢逾越。一般田里的活都是男人来干,而寡妇的男人去世了,自己又忙着顾家,所以地里就没办法去打理了,只能任由其荒芜。现在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一般邻居都会帮忙去打理田地。而古时不一样,如果一个男人去帮寡妇种田。那一定会影响到寡妇的声誉,会遭到别人的白眼,严重的还会被浸猪笼。
所以,古代人的思想比较保守,特比对寡妇更是避而远之,生怕沾上闲话碎语,被别人嚼舌根子。古代是熟人社会,生活圈子本来就不大,一旦名誉受损,恐怕一辈子都不能抬起头来做人。为此,一般是没有男人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帮寡妇忙的。所以寡妇也是无可奈何,为了声誉,也只能如此了。
写在最后
老祖宗流传“穷单身富寡妇,寡妇有田无人耕”这句俗语,就是希望我们懂得远离是非、洁身自好的生活真谛,是对人生百态的总结和提炼,多读读这些俗语,对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会有很大启迪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