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闲语:聊聊“人吃三苦必富贵”这句俗语2
(2024-09-26 15:12:41)
标签:
杂谈 |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俗语,都蕴含着人生智慧。有的是指导我们如何为人处事,有的是警示我们不要玩物丧志,有的是激励人们吃苦耐劳的……在众多的俗语中,“人吃三苦必富贵”是广为人知的一句,你认同吗?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人吃三苦必富贵”这句俗语。
老人们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想成功,就必须吃苦。从古至今,也存在诸多励志故事,世人慌慌张张,只为碎银几两,三餐有汤。普天之下,谁又何尝不在吃苦?但到底是要吃什么苦才能成功呢?
孟子曾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一个人要想取得巨大的成就,就必须要经历磨难和挫折。事物的发展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俗话说:“人吃三苦必富贵”。想要成功,就需要吃这三苦。
其一,落魄之苦
这种苦痛在于自己要独自承受,无人倾诉,无人理解。晚唐最落魄的诗人杜牧,纵有安邦之志,却留有青楼薄幸之名,少时有复大唐的志向,博通经史,23岁做巨著《阿旁宫赋》,开启官场生涯,但当时正值“牛李党争”,杜牧空有一副雄才大略,无奈不被认可,怀才不遇。“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就是当时杜牧在幕府生活的真实写照。
其二,孤寂之苦
周国平曾说,孤独是人的宿命,谁总沉浸在声色犬马中,更多的都是独身一人的苦涩,被誉为柳河东的柳宗元可以说是唐代最孤寂的诗人,21岁考中进士,仕途生活风生水起,但因“二王八司马”事件导致被贬,随之家庭却发生变故,父母妻女相继离世,环顾四周,举目无亲,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喷涌而出,写出了孤寂之感的《江雪》。
其三,忍辱之苦
《广雅》曰:“忍,耐也”。有远大抱负之人,自尊心都强,但世事无常,在潦倒的时刻遭人羞辱,如何过去自己心里那道坎,全在于自己的心境。古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越在这种时刻,越要懂得忍让。《史记》记载,西汉时期越王勾践在战败后为人俘虏,以柴草为卧铺,经常舔尝苦胆,时刻提醒自己所经受的苦难,后来形容人要刻苦自励。
司马迁为战败将军李陵求情,却反被抓捕入狱,遭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
总而言之,这句俗语讲的正是落魄、孤寂和忍辱之苦。吃下这三种苦,人生一定会有丰厚的回报,是人生阅历的积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