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人闲语:聊聊“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这句俗语

(2024-07-15 08:49:16)
标签:

杂谈

读书越多越能发现自己的浅薄,生活越久越能感受到人情凉薄。老祖宗们创造的俗语中,其实就饱含了很多人生智慧。

只要大家能够参透其中的道理,相信就会让人生过得潇洒一些。毕竟在安逸的时候,能够居安思危,才能做到有备无患。

事实上,古人早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创作出了很多警醒世人的俗语。目的就是为了告诉大家,在优越的环境中,千万不能得意忘形。只有提前想到最坏的结果,才能让自己不至于因为享乐而致贫。

譬如,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蒙学教材之一《名贤集》中有云: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是什么意思?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这句俗语

、聊聊“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俗语“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阐述了居安思危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有备无患的思想。牢记此语,成功会越来越近。

这话出自古代启蒙教育书籍《名贤集》,由于其汇集了孔、孟以来,历代名人贤士的名言善行,所以民间认为这是儒家经典之作。

处于富贵之中时,应该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生活。千万不要在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想起曾经富有时的美好。

在不愁吃穿、金银满盆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物质匮乏的日子。平时只要注意节约,才能让富裕生活持续下去。

唐朝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看似小事,其实攸关个人和国家的之命运。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国“无俭”必亡。只有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才能够真正拥有勤俭朴素的美德。

实际上这两句俗语的来源,应为左丘明所撰《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指的是处于安乐的环境中时,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因为只有准备好了,才不会出现显而易见的纰漏。

奉劝大家要以此为规矩,只要这样才能有备无患。《孟子·告子下》中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的是一个人要有忧患意识,千万别迷失在安乐中。

二、、聊聊“俗语背后的故事”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这句俗语其实和居安思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句话在《警世恒言》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可见并非只是流传于民间。而且这两句俗语的背后,还流传这样一个故事:

话说当年有一位名叫施鉴的苏州富翁,他的性格和葛朗台一样,都一个十足的守财奴。但是他的儿子却与他相反,是一个乐善好施、有大侠风范的人。

他曾多次将家中的粮食,以及金钱分发给身边的穷人。施鉴曾劝诫其子,但并没有效果,于是施鉴便想到了一个“藏金”的办法。他将家中的一部分钱财藏于地下之后,由于突生大病不治身亡,但是却并未告知儿子此事。

其子施济,此时已经四十多岁了,并且也有了自己的儿子。为了还愿,他带着三百两银子前往虎邱山,并遇到了之前的邻居要寻短见。

施济问明原因之后才得知,这位邻居是因为无力还债,才走了这一步。施济无奈之下,将银子倾囊相助,至此之后二人的关系紧密无间。

但是这个名叫桂富的邻居,却在施济的家里桑葚树下,挖出了一千五百两银子,这就是施济的父亲施鉴埋起来的银子。但由于没有人知道,所以桂富也没有告诉施济。最重要的是,他还悄悄的购买田产,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富足。而施济,他因为乐善好施,家中早已经没有钱了,最后在他病逝之后,留下了妻儿艰难度日。为了生存他的妻子带着孩子,前去桂富家讨要300两银子,但是桂富不承认这份恩情。

后来,施济的妻子只能卖房、卖地,但是在这个紧要关头,他的妻子发现了一个匣子。这个匣子中放着施鉴写的账簿,将每一处埋银子的地方,都清楚地做了标记和提示。

虽然桑葚树下的银子被桂富偷走,但幸好其他地方的银子都在。于是,后来施家渐渐又好了起来,可桂富的儿子因为家中有钱,而经常出去赌博、嫖娼,将家底败得精光。

这个故事中所讲的道理,其实就是这两句俗语的内涵。每个人都应该有居安思危的想法,千万不要认为自己现在日子过得好,就不去想将来贫穷时的难处。

实际上,如果平时能够积极做好准备,才能够在遇到困难时,为自己留下一条后路。

结 语

现在社会中有很多年轻人,发完工资之后就大肆挥霍,他们不以为耻反而还认为很骄傲。事实上这种“月光族”,最应该做的就是想一想没钱时候的日子。

因为只有在有钱的时候,多为贫穷时积累财富,才能让生活永远轻松。反之,一旦生病或有其他事情的时候,自己拿不出“半毛钱”,这种感觉比什么都痛苦。

·李汝珍《镜花缘》第12回中有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如此剀切劝谕,奢侈之风,自可渐息。”“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这句俗语中的“思”是:考虑。在物资丰富时要考虑到物资缺乏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时才后悔。指应注意节约,不要浪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