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2024-06-10 07:13:41)
标签:

杂谈

2024年的端午节有感3

今天是2024610日,农历甲辰年五月初五,也是端午节;是一个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五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这个节日源远流长,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还传播到了朝鲜、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

端午节起源有很多说法,其中最为广泛接受的是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他忠诚于国家,却遭到排挤陷害,被流放至江南,在楚国灭亡的那一天,屈原投江自尽,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在端午节举行各种活动。传闻2024年端午60年不遇,老话说:三人要躲端午,这3人指谁?

一、2024年“端午”60年不遇

60年不遇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意思是时间比较久,让人觉得有些不寻常。那么,为什么说2024年的“端午”60年不遇呢?

 1端午节的节期比较固定,每年都是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但是,每年对应的公历日期并不固定,有的年份在夏至之前有的年份和夏至相连,有的年份在夏至之后,有的年份离夏至日期比较近(2023621是夏至,2023622日是农历癸卯年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夏至和端午节相连了),有的年份离夏至节气比较远。2024年的端午节就不一般,不仅是在夏至之前,而且离夏至(621日)比较远,是在公历610日,端午节和“夏至”相隔10天,是民间说的早端午。在民间还有端午夏至隔得开,三次大水并次来的民谚,意思是说,端午节和夏至相隔比较远的年份,往往预示当年夏天的降水偏多,有可能会引发一些地区的洪涝灾害。

2、根据纪年干支,2024年是甲辰年,而60年时间成为一个甲子,因此2024年的端午节60年不遇。

3、今年是无春年,也是甲辰龙年,这两种情况同时出现十分罕见。

综合以上所述的一些情况来看,于是就传出2024年的端午是有了60年不遇的说法。

二、2024年的端午节,老人说有三人要躲午,什么意思,指的是哪三人呢?下面来具体看一下!

 在我国古代,认为农历五月是毒月,并且,农历五月里还有9个比较的日子,叫做九毒日

九毒日分别是农历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廿五、廿六、廿七。其中,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是九毒日中的第一个毒日。农历五月之所以被称为是毒月,是因为这段时间正逢长江流域一些地区的梅雨季节,降水集中、雨量大、日照时数少、风力较小,常常出现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长期的阴雨天气,会导致天气高温潮湿,毒虫出没,病菌和病毒繁殖加快,湿疹腹泻等疾病多发,传染病和瘟疫很常见。因此,听身边的老人们说,有三类人要躲端午

1妇女要回娘家躲端午。古代的卫生条件比较差,人们也不太讲究个人卫生,尤其是到了农历五月,天气潮湿,病菌和细菌繁殖较快,妇女就容易得妇科类的疾病,尤其是孕妇的体质比较虚弱,容易受到不良影响。所以,古代就有端午节妇女回家度节~躲端午的习俗。例如,在陆游写的《丰岁》中就有羊腔酒担争迎妇,遣鼓龙船共赛神的诗句。还有《嘉靖隆庆志》中也提到:已嫁之女召还过节。以及《滦州志》中也说: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

总之,躲端午这个习俗古时候就有了。不过,随着现在卫生条件比较好了,人们也更注意了,到了农历五月妇科病也就没有那么多了,妇女回娘家躲端午的习俗就慢慢倍淡化了。 

2身体较弱的人躲端午。农历五月,通常在仲夏时节,此时气候炎热潮湿,细菌和病菌的滋生速度显著加快。因此,体质较弱的人群,出门参加活动容易引起疾病复发或者感染其他疾病,尤其是病人,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或烈日之下曝晒,以免身体不适。同时,需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尽量避免食用隔夜的剩饭剩菜。尽管从外观上看,这些食物似乎并未变质,但实际上,病毒和霉菌已经开始在其中悄然繁殖。所以,在夏天,建议适量准备食物,确保新鲜可口,避免过量制备导致食物变质。这样,我们就能在享受夏日的同时,确保身体的健康与安全。

3、小孩要躲端午。端午时节,随着季节的更迭,一些潜藏的有毒害虫也开始纷纷崭露头角。再说,端午节期间,很多人会赛龙舟、吃粽子等活动,这些活动对于小孩子来说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小孩子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感染疾病。

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安全,我们特别提醒,切勿让他们独自涉足草丛或阴暗潮湿之地,以免遭遇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等毒虫的侵扰。这些毒虫往往潜伏在不易察觉的角落,一旦遭遇,可能带来不小的伤害。因此,在这个特殊的时节,我们要格外警惕,遵循老的习俗,让孩子们躲端午,远离潜在的危险,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节日。

写在最后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说法都是民间传观念,并没有科学依据。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多地将端午节视为一个传统文化节日,通过吃粽子、赛龙舟等活动来庆祝和纪念这个节日。

在笔者看来,端午节的三人要躲午习俗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转变息息相关。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从更宽广的角度审视这一传统习俗,并通过更新和适应,使其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同时,端午节习俗所传递的道德观念和人文关怀依然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加强家庭凝聚力和社会互助精神,可以为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贡献。在今后的端午节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对新嫁女人、幼小孩童和身体较弱者的保护与关怀,让传统习俗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端午节是传统文化瑰宝,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在这个节日里,不仅要弘扬传统文化,更要铭记屈原的精神。

总之,今年端午60年不遇,老话说:三人要躲端午,三人分别指三种人,妇女,尤其是孕妇、身体较弱的人,尤其是病人、小孩子躲端午,这里的躲不是躲避,而是避免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