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九──芒种
(2024-06-05 06:30:21)
标签:
杂谈 |
2024年芒种有感
根据《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2024年6月5日,农历甲辰年四月廿九,12时10分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之九──芒种。一听到“芒种”这个词,又要忙,又要种,简直一刻不得闲,让人觉得好劳累。可是节气诞生之初,或许是因为在农人看来,夏气催得麦子熟了,就要赶紧去收麦子;雨水越来越丰沛了,禾苗应时插下去,就能好好生长。其实,这就是古人按照时间的脚步去生活的一种方式。
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时雨》诗云:“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你瞧,芒种季节充满了田间的气息,忙碌的背后,有眼前的丰收,也有未来的希望,喜悦都来不及呢。生活或许也是这样,一步一步适时而行,到了对的时间,便去做具体的事情就好了,不焦虑,不迷茫。
一、六月之野,风吹麦浪
六月刚到,泛黄的麦浪就在风的簇拥下翻滚着,一阵一阵,我闻到了麦香的味道,回忆起童年麦收繁忙的季节,在整个六月,我在麦浪翻滚的金黄时节。
久远的过往告诉我们,六月,是一年之中最为重要的时节,“龙口夺食”等待、紧张、忙碌……一年年不变的上演着。过去,现在,我一直都在金黄的麦浪中,力量微小,我不想在六月的收获季节缺失,感受长长一年生计依赖的六月。
在欢笑与愁苦中感知先辈们的不易与艰难,亲身经历与父辈们的传述,一年一年的六月各不相同。但农人的期盼都是一样,千百年来那丰收欢笑的幸福与歉收愁苦的煎熬都会写在整整一年的岁月。似乎很遥远,其实我一直都在当中,不曾离开一刻,因为我是农人的后人。
麦黄翻浪,成为我当下眼中最美丽的风景,我心怀最为崇敬的虔诚,行走在最美的六月金黄麦浪的田野,我就是最幸福的一颗麦粒。
六月的童年,总想逃离收麦的季节。今日,六月已到,我却要逆向童年的梦想而行,在强光洒向大地的时刻,行走在最为富有的田畔,只想走回童年,却一直走向未来。生活在最幸福的当下,一直回忆过往,感到辜负了那些美好的时光,在满目金黄的麦浪田野中,享受着这一刻的美好时光,不想再次有后悔的未来。手牵着你,就是为了让你知道以前的自己,不想少年不经事的你,以童年的真诚,开心的感化了我,原来在那些日子里,其实我一样幸福的走过。现在的六月,麦熟时节少了儿时的忙碌和劳累,多了一份欣赏风吹麦浪的心情。没有了祖祖辈辈长期的农忙时节,夏收的麦熟时节,依然成为过往,悠闲之间就“忙罢”了。
二、万物繁忙,各有时辰
仲夏,即公历6月,农历五月来了,天地间的万物感应到这份喜气,开始生机勃勃地繁忙起来,各有各的节奏。
鸟雀忙着起早,在清晨,刚刚又下过了一场雨,翠绿的枝头上,总有几只在不知疲倦地跳来跳去;蝉忙着鸣叫,在午间,行道树上有一声声,“知了~知了~”,叫得人昏昏欲睡,直想拿起杆子去粘掉;青蛙忙着驻唱,在夜晚,稻田里蛙声一片,“呜哇~呜哇~”,陪伴这个世界越来越寂静,夜凉正好眠;果子忙着成熟,闽广的荔枝,从青涩变得鲜红,娇嫩欲滴;江南的杨梅,从淡红深红到黑红,饱藏诱人的酸酸甜甜;西瓜已滚圆,“啪”一声,就露出鲜红的瓜瓤;花儿忙着吐露芬芳,栀子花,茉莉花,白兰花……正所谓仲夏有“三白”,不怕热似的,散发清冽的香气。在暗夜里,缓缓而来,简直透心凉。
真好,在无人察觉的角落,虫鱼、果实、花朵,都在隐秘地生长、成熟,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步伐。你想结什么果,开什么花,那就去缓慢而坚定地生长。在时间的逻辑里,一切都有不言而喻的道理。
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呜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就会停止鸣叫。
三、且收麦香,且种希望
四季有秩有序,时光步履从容,时光不会辜负努力前行的人。芒种:且收麦香,且种希望!芒种时节,靠土地吃饭的人深知,收获与种下,都在此时。
北方的农人,忙着抢收新熟的麦子。野外的麦田里,一片片麦子弯下腰来,正等着被割下。太阳毒辣,农人抹抹汗水,却也忍不住抓一把麦子,放在掌心揉搓,吹掉麦皮一嚼,满口都是新麦散发的清香。
以前还有一个假期,叫做“麦假”。学生、老师都放假回家,扎起袖子就加入农事。磨镰刀,割麦子,扬场,直到将麦粒堆成一堆堆金山。正如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托尔斯泰所写的那样,“一辆辆大车载满芬芳的干草,干草直垂到马臀上”,所有人齐心干活的时候,有热火朝天的冲劲,也有沉甸甸的幸福感。
而在南方,梯田里、水泽旁,农人挽起裤腿插秧忙。一边插、一边退,那样弯腰其实很辛苦,脚上衣服上也满是泥巴。这么半日下来,等到直起身时,回头一看,秧苗已经铺满了水田,绿油油地,美到了心里。此时,浙江云和梅源山区的人们会开心举办“开犁节”。所谓的“开犁”指的是将犁导出导沟,再顺此“沟”犁地,也指年初首次犁地。而云和梯田开犁节则是云和县梅源山区,在每年芒种时令启动夏种的传统民俗活动,有着近千年的历史。云和开犁节还有一套完整、固定的活动程序,包括鸣腊苇、吼开山号子、芒种犒牛、祭神田、鸣礼炮、开犁、山歌对唱等,涵盖祭神、祈福、感恩和吉庆等民俗文化,在这里,你可以充分感受传统农耕技艺、民间艺术和民风习俗,追求到“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核心思想。在开幕式上祭神田的开山号吹响时,云和人用歌声和优美的舞姿表达了他们对土地的敬畏,感谢大自然的馈赠。这种原始而神秘的农耕文化不由让人着迷于其中。“开山锣,开山鼓,开山号,满山铺……”随着开山号子的吼唱,人们将熬制的米汤和红酒倒入木盂给耕牛吃,犒劳它的勤勤恳恳。
在皖南地区,等到种完水稻,还会有小小的“安苗”祭祀。家家户户会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各种形状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平平安安。
一年一年,每个人也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耘,或者学习,或者工作,或者精进技艺。你努力劳作的模样,永远是最美的。无论何时,双脚从容踏在地上,生活也会回馈我们一份永恒的安心、自在。
四、埋头生活,也觅清欢
读懂生活,却依然热爱生活;看穿所有,却依然向往美好。无论生活好与坏,每一天都是限量版,永远乐观自信,永远积极向上。生活不是选择,而是热爱,埋头生活,也覓清欢;晨起暮落,要把平凡琐碎的日子过成喜欢的样子呀!素喜光阴,慢煮岁月……芒种,好像大多时候都是低头埋首的模样,一头扎进日子的紧凑里。可是在偶尔瞥见枝头的残红消退时,也会让人想要好好地相送;天气溽热难耐时,也会采一点身边随处可见的香花香草,让日子既清洁又清香;该忙的农活及时忙完,就不怕那绵绵不绝的梅雨,反而还能有了闲趣,青梅佐酒,静坐听霖。那些难得的片刻清欢,是繁忙之后应得的喘息,也是我们对生活的感恩、珍惜。
芒种送花神习俗。“芒种”在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那一天会举行一些特殊的活动来庆祝,虽然有些习俗没有流传下来,但是我们可以从古代的小说中得知。在古代,芒种才是夏的开始。古时的风俗,是要在这日饯别花神,然后迎来夏的满目苍翠。如《红楼梦》里的姑娘们,“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在此之前,农历二月的花朝节有迎花神的习俗,芒种时节的饯花会,便是对此回应。一“迎”一“送”,是古人依着时序对自然的爱怜与感激。心中亦知,明年繁花会再盛开,日子也会一天天过下去。
悬艾叶菖蒲习俗。6月5日到6月21日是芒种到夏至季节的时段,此时天气炎热,雨水增多,虽未进暑伏,却让人感到仿佛置身湿热的七、八月,身体倦怠、情绪烦躁、甚至出现湿疹等症。这是由于季节的变化,令身体无法及时调适,恶气与蚊虫都容易使人生病。因此,从芒种到夏至的这短短十来天,恰是艾灸保健的必要时期。具有朴实生活智慧的人们,早已知道该如何使用身边的香草。不论乡间或城市,人们总会采摘菖蒲和艾草悬挂,煮兰草给孩童洗浴,江南女孩还会在腕里带白玉兰,或者在家里的熏炉点燃一炷香……这些香气清爽又浓郁,使人感到轻松,又可以驱虫辟邪,带来洁净,时节总是带有它的美意。
细雨熟黄梅,勿负光阴。宋·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芒种过后,进入梅雨季。这雨在岭南显得风急雨促,虽短却长气;在江南就一连滴滴答答不停。完成农活的人们,任你风再狂,雨再多,此时一点都不着急。正好梅子黄了,那就安心坐在家里,为自己酿一壶梅子酒。梅雨霪霪的日子,静坐听雨,再多饮几杯,享受舌尖上熏熏然的快乐。
五、在时间里,安放自己
时间是最公平的,对每一个人都一样,不会因为你是富豪、高官、权贵会多给你一分,不会因为你是平民、百姓而少给你一分。时间不会等任何一个人,不管你是谁。时间不会告诉你走到哪了,但是时间会不断的给你的脸上增加皱纹。时间不会后悔,因为它从来都是只向前进,不会后退半厘。时间从不吝啬给人们使用,同样的时间,有人用于有意义的事,而有人则碌碌无为的浪费了。时间虽然不能切割,但是,有人会像弹簧一样,挤出时间来。把时间放在自己身上有多重要啊!
从春到夏,从立夏、小满、到芒种,古人就是这样,按照时节的变化去生活,一步步向前,手上很忙,心里却很踏实。芒种,人生不怕忙,怕的是虚飘飘在空中,脚步永远都落不了地。
当我们不知道怎么去走的时候,跟着时间的节奏,做自己力所能及的眼前事,便是最好的“适时”。就像周轶君在《圆桌派》中说的:“焦虑的反义词是具体。你脚踩到那个具体的路径上,一步一步往前走的时候,就没有这个焦虑。”愿我们都能顺着天时,在这个世间找到一种方式,妥帖地安放自己,等待人生的局面慢慢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