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年俗正月十二“老鼠节”
(2024-02-21 06:15:31)
标签:
杂谈 |
今天是2024年2月21日,农历甲辰年正月十二;这一天,有什么说法和民间习俗?
农历正月十二“老鼠节”,旧时人们为了表达“驱除鼠害”的心情,会有“嫁老鼠”的习俗,会在这天“藏剪刀,”即忌动剪刀:因为农历正月十二是有名的“老鼠日”,古代很多人家闹鼠患,最怕有老鼠出没,剪刀所发出的咔嚓声就像耗子在啃食,会将之招来,所以农历正月十二都要把剪刀收起来,意思是听不到老鼠咬东西的“咔嚓”声;还要敲锣打鼓的收集各家各户的旧鞋,然后垒起来烧掉,意思是“烧老鼠洞,驱邪”,还要组织民众演戏剧,比唱歌,舞狮子,锣鼓喧天,鼓乐齐鸣好不快乐,反应出人们对老鼠这一大害的憎恨,同时也欢乐了心情。
我想,要是把这个节日说给孩子听,家中的孩童一定特别的感兴趣,他一定不曾想到人们还有给老鼠过生日的习惯,他也一定会联想到动画片中的各种情节,来构思自己心中的“小故事”,你要告诉他这是人们表达“驱除鼠害”的一种心情,并不是为了庆祝生日。
除了以上的一些习俗活动,还要在吃的方面也要和孩子讲一讲,同样也都是围绕着“老鼠节”而产生的饮食习俗,有些是平时经常吃的食物,但是放到正月十二吃,又有了别的寓意,关键是还很有趣。
一、饺子——捏老鼠嘴
刚刚大家听到了,农历正月十二是老鼠的节日,有许多传统习俗,寓意新的一年事事如意,没有鼠害,丰收丰产。
饺子,每逢大小节日总能见到它的身影,光一个农历正月就有很多要吃饺子的日子,比如农历正月初一吃饺子是为了“迎新”, 农历初五吃饺子是为了“迎财神”, 农历初七吃饺子是为了“庆人日”,到了农历正月十二也要吃饺子。这不,这一天就变成了要捏老鼠嘴。
“捏老鼠嘴”就是我们所说的包饺子。这一天,人们的传统美食是饺子。在捏饺子皮时,用力把两边捏紧捏实。
更有意思的是,人们会把当天的饺子捏成小老鼠的形状,捏出尖尖的嘴,而且捏紧捏结实,让它张不开嘴,不能偷粮食。长长的尾巴,小小的耳朵,再用绿豆点上两个小眼睛,你别说,看上去还好可爱,就像一件艺术品一样,小孩子看见只知把玩,而舍不得吃掉,不过现代有这手艺的人不多,但是吃饺子这习俗必须要有。
实际上,是寓意新的一年没有鼠害,没有老鼠糟蹋粮食,粮食大丰收,人们安居乐业,生活富裕。
二、玉米粥——糊老鼠眼
玉米粥就是用打碎的玉米粉加水熬煮出来的粥水,以前农村白米白面吃得少,但是这玉米产量很高,在农村几乎每家都常备“玉米面”来熬玉米粥,而且都喜欢把粥熬得特别浓稠,吃的时候得用筷子扒拉着吃,就着萝卜干就已经很满足了。
不过小时候的玉米粥都是很粗的颗粒,那时候人们都打趣说喝玉米稀饭容易“喇喉咙”,而且是几乎天天都要吃一顿,难免的都有点腻了,但是没有办法那时吃的东西不多,你不吃只能挨饿。
因为这玉米粥熬得很浓稠,吃了这浓稠玉米粥,据说就能糊住老鼠的眼睛,不会到处乱跑了。所以到了农历正月十二这天,人们希望用这玉米粥能糊住老鼠的眼睛,让老鼠看不见东西,糟蹋不了粮食。也因为常吃玉米粥的那段时间都很穷困,也有忆苦思甜的深意在里面。
不妨农历正月十二这天熬一锅玉米粥给孩子吃,告诉他这里有老一辈人期盼美好生活的感情在里面。但是熬玉米粥一定不要直接干粉下锅,要先用少量的凉水拌匀,然后再倒到开水锅中熬煮即可。
三、炒花生
炒花生也是农历正月十二这天要吃的美食,民间的说法是炒花生可以炒(吵)聋老鼠的耳朵,也有把花生米比作老鼠眼睛的,意在炒瞎眼睛,让老鼠看不到,听不见,也就不能去祸害庄稼和粮食了。
虽然是“一厢情愿”式的情感,但是想把炒花生炒得好吃却需要一点办法,有的人家会用油炒,花生米凉油下锅,小火慢炒至有噼里啪啦的声音就可以出锅,撒上细盐就可以吃。
有的人家则用沙子来炒,洗干净的河沙下锅炒至滚烫,把花生埋到沙子里翻炒,这样花生周围可以均匀受热,不会有糊掉的情况出现。
更有的人家把沙子换成了食盐,把花生埋到细盐里,小火慢慢加热,再不停地翻炒,同样可以把花生炒得香酥可口,还可以赋予花生米微微的咸味,十分可口。
结语
农历正月十二过“老鼠节”,不是为了给老鼠庆祝生日,而是民间举行一系列的民俗活动来声讨“老鼠”,希望消灭老鼠,不让其再糟蹋粮食,传染疾病,虽然在现代人看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是这就是那个年代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是老传统,而且都是有趣有寓意的老传统,值得我们记住。可见,农历正月十二“老鼠节”,趣味年俗要吃3种美食,既有趣又有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