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人闲语:与人聊天时,尽量少说这2件事

(2023-07-15 06:25:56)
标签:

杂谈

有智慧的人,为人处世,都是先从学会说话开始的。俗话说:“出言有尺,戏虐有度。”凡事要三思而后言,别“口无遮拦”,否则得罪了人,自己还不知道。遇到什么样子的人,就说什么样子的话,说话要有选择,给人留余地,千万不要“咄咄逼人”。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看过《红楼梦》的读者都会知道,这是出自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的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意思便是:把世间的事弄懂了处处都有学问,把人情世故摸透了处处都是文章。世间的事千千万万,你要是想一件件弄懂,那么你的一生的时间是不够用的,但有必要去一件件弄懂么?答案:不是。

曹雪芹用尽一生在《红楼梦》的创作上,他是弄懂了人间情爱,百态人生了么?其实不是,只不过他想通了,他知道,有些事强求不来,一天开心便是赚了。从一件事学到了一些智慧,知道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怎么强求最后也是无果。人情世故摸透了,世间的事弄懂了就行了,剩下的就是平常心过日子。

人生在世不可避免的就是与人交谈,我国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王阳明提出一观点:与人聊天时,尽量少说这2件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与人聊天时,尽量少说自己的秘密

我国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王阳明:出言有尺,戏谑有度,凡事要三思而后言,尽量少说‘自己的秘密’。有些人,心中藏点事情就刺痒难耐,必须找人说上几句才能过瘾,否则就不舒坦。但恰恰,就是这种行为是很容易为自己惹祸上身的。

首先,一定要改掉自己藏不住秘密这件事,要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听你的秘密,你的秘密也对他人来说可能就是烦恼。

其次,要知道秘密之所以叫秘密,就是要减少知道人的数量,若是有心之人拿着你的秘密去做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到时候也就是惹祸上身。

所以,与人聊天时,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秘密烂在肚子里,心底的秘密是不能说出口的,保护自己的秘密也就是保护自己的福气。

二、与人聊天时,尽量少说自己的成就

我国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王阳明:出言有尺,戏谑有度,凡事要三思而后言,尽量少说自己的成就。有些人,在自己有所成就的时候总是喜欢炫耀自己的成就,逢人便说,期望别人对自己的夸奖,为了就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雍正在年羹尧的奏折上批示说:“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与人聊天也差不多,与人聊天没什么大不了的,总是出言有尺,戏谑有度,凡事要三思而后言,尽量少说自己的成就才难!年轻时候不稳重,有点小成就就开始沾沾自喜,当你到处说自己的成就的时候,也就会被心怀不轨的人所嫉妒,很容易就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让自己的成就崩塌,这就是成功易,守功难;尤其是岁数大了还总是提起以前的成就,就很容易裹足不前,很难有新的成就产生。所以,与人聊天时,我们一定要少炫耀自己的成就,过去已成尘埃,努力去重新起航,为未来做准备,巩固自己已有的成就,创建新的成就。

写在最后

我国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王阳明在哲学上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命题,冲击了僵化的程朱理学,最终集“心学”之大成。“阳明心学”的思想本质是强调个性化的发展、个人意愿的尊重及个体创造力的调动,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人们常常说一个人说话要问心无愧,虽然我们不能存心说出伤害别人的话语,但是,我们也要多一分心,要懂得,无意中伤害别人也会很糟糕的。我国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王阳明的心学所告诉我们的与人聊天时,尽量少说这2件事,只告诉我们在与人交流的时候,诚笃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做法,很多话说者无意,听者有意就容易为自己惹祸上身,所以在与不同的人交流时,有些话还是需要谨言慎行。

我国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王阳明“致良知”的思想内涵,是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人的自觉的意识和行为,强调主观立志和主体精神的力量,强调人的自我更新,倡导学习要自求自得。“致良知”说,包括体认和实现两个层面。体认良知是指人本身的自我修养,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指人对自身的道德认知和情感的体验过程。实现良知则是指人的思想和情感见之于行为的过程,即为规范道德行为和端正人生态度的实践过程。

我国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王阳明反对朱熹的“知先行后”说,提出“知行合一”说。他认为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强调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要人们在修养上防于未萌之先,克于方萌之际,重视对意念的克制工夫。

我国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王阳明坚持我国古代儒家教育的传统,把道德教育与修养放在首位。关于道德修养的方法。王阳明早年提倡静处体悟。他认为道德修养的根本任务是“去蔽明心”,即去除物欲的昏蔽,发明本心所具有的“良知”。道德修养无须“外求”,而只要做静处体悟的功夫。晚年提出事上磨炼。他认识到一味强调静坐澄心,会产生各种弊病,容易使人“喜静厌动,流入枯槁之病”,甚至使人变成“沉空守寂”的“痴呆汉”。改而提倡道德修养必须在“事上磨炼”。主张省察克治。他主张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和检察,自觉克制各种私欲。强调贵于改过。他认为人在社会生活中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一些违反伦理道德规范的过错,即是大贤人,也难以避免。在道德修养中,不贵无过,而贵改过。

我国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王阳明提出“随人分限所及和益精其能”说。主张施教要照顾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他认为一个人从婴儿到成人有其发展的阶段性,比如种植树木,须栽培得宜,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才能取得成效。他提出人的资质是不同的,施教须随人分限所及,因人而异,不可躐等;人的才能也互不相同,使他们益精其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这一学说,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分层教学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化发展。

我国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王阳明在施教方法上主张乐习不倦。他竭力反对一味督责、鞭挞绳缚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学者考虑到学生乐嬉游而惮拘检的心理特点,否则就会出现学生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的局面。王阳明还提倡教学中要动静搭配,使学生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从而乐习不倦。

人生一定要读一读王阳明。我国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王阳明的心学智慧源远流长,对我们的人生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如果你对生活中有所困惑,那你一定要读一读王阳明心学智慧

心学中还有很多像文章中的人生智慧,我们都可以在其中找到一些关于人生的答案,我们虽然不能像王阳明一样成为圣人,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向圣人王阳明学习,通过他的智慧来为我们的人生添加幸福。

向您推荐学习心学的必读书籍:《知行合一》、《传习录》。《知行合一》和《传习录》这两本书,一本是记录王阳明励志的一生是如何由凡至圣 怎么从人生低谷迈向万丈光芒;一本则是通过记录王阳明的书信与语录,传授王阳明心学智慧与哲学思想。

寄语:守嘴不惹祸,守心不出错。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所谓智者的为人处世,是从学会说话开始。与人交谈时,少说自己这“两件事”,福气会越来越多。管好自己的嘴巴,这是一生的修行。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软肋,而那些软肋也就是我们内心深处最弱的地方,我们需要把它们用心地藏起来。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做人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别蠢到用暴露自己软肋的方式,去表达你对别人的信任。毕竟,人心都是多变的,你在诉说自己的肺腑之言时,可能一时会感觉畅快,可是会后患无穷的。所以,不论任何时候,性格再外向,也要用心地把我们身上的软肋藏好,我们才会更好地保护好我们自己,不会受到伤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