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十四节气之七──立夏

(2023-05-06 15:18:37)
标签:

杂谈

2023年立夏有感2

今天是202356日,农历癸卯年(兔年)三月十七,219分是“立夏”。而“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按照节气来说,立夏预示着夏季已经来到了。但实际上,天气还并未真正的开始热起来,真正的夏季往往还需要一段时间,才会到来。

立夏作为季节转换的标志,在老祖宗看来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时间节点。按照老祖宗的风俗,基本上只要是重要的节点,必然会有很多的讲究和规矩。这些规矩就为了祈愿有一个好的生活。

立夏到了,这将预示着春季结束、炎热多雨的夏季就要开始。今年立夏的交节时间是公历的56日,也就是农历的三月十七。古人根据天气和物候,将一年常常说成是四时八节,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为四时二至二分四立八节,即: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由此可见,在二十四节气中,立夏也是一个主要的节气之一。

在物候现象上,《礼记·月令》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说明在立夏时节,蝼蝈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

在老人们眼中,立夏是夏天的一个节令,其交节时间及天气状况都和农业生产有着直接的关系。今年立夏不一般,适逢甲子日、黄道日难得一遇,有什么说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甲子日

“甲子日”这是我国古代的纪时方法,是根据干支日来说的,而干支日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而来的。也就是以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结合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相互配合,谓:甲子、乙丑、丙寅……以此类推,彼此组成60组不同的名称循环来纪年、月、日的。我们习惯叫六十甲子,甲子日也就是干支历法之首。

今年立夏是公历的56号,农历三月十七,这天的干支日是甲子日。毕竟一年的日子不能和干支日有固定的排序,因此,民间的人们对于立夏日遇到甲子日也有了一些说法和讲究。

古人认为,天干的五行属性属木,地支的五行属性属水,水能生木,是旺相。立夏又是夏季的第一个节令,这将预示着立夏节气在夏季中起着领导作用。立夏适逢甲子日,说明这天天气是下雨还是晴天都是对后期的一种预兆。

老话说立夏甲子晴、必定有旱情,立夏甲子雨、必定五谷丰,意思就是说如果立夏是晴好天气,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就很少见雨,农作物也会受到旱情的影响而减产。如果立夏这天下雨的话,在以后的时间里也会有及时雨落下,会是个五谷丰登的好年景。今年的立夏有下雨,看来在以后的时间里也会有及时雨落下,会是个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从农业种植角度来说,立夏过后,也正是农作物生长后期,比如冬小麦,此时正是灌浆期,对于水分的需求量比较大。因此,如果出现了连续的晴天,则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及时灌溉浇水。当然了,这是在古代没有灌溉设施的情况下,如果就现在而言,水利设施齐全,不下雨反而更能迎来一个好收成。

二、黄道日

据《汉书天文志》记载: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道。就是说,太阳在中道运行,月亮的运行的九条轨道中,中道就是黄道,又叫作光道。

黄道日就是古人把太阳运行一周分为十二等分、又把十二神煞分布于十二等分的结果。天空中分布的这十二神煞即:青龙、白虎、明堂、天刑、朱雀、金匮、天德、玉堂、天牢、玄武、司命、勾陈。老皇历里将白虎、天刑、朱雀、天牢、玄武、勾陈,称为六黑道,认为犯之不吉;将青龙、明堂、金匮、天德、玉堂、司命,称为六黄道,所谓黄道吉日就是这六神所在的日子,古人认为这是吉神主事,这样的日子百事吉利,不避凶忌,万事如意。

在旧皇历和万年历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人们将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十二个字分别注在皇历中每个日期的下方。这就是十二神煞所值。凡与除、危、定、执、成、开6个字对应的日子,就是黄道吉日。凡与建、满、平、破、收、闭6个字对应的日子就是黑道凶日

古人认为黄道日是吉日,如果办什么事就能够顺顺利利;黑道日不吉利,如果办什么事就会受凶煞干扰。而今年立夏在老黄历上显示是字,说明这天是个黄道日。按照老一辈的说法,是个大吉大利的日子,立夏当头,人们应该是一顺百顺。

其实,甲子日是一种古代的记时方法,只不过在循环的过程中,和别的干支日一样在相同的日子都很少遇到。黄道日是人们对于自然界的一种心理暗示。也正因为立夏适逢甲子、黄道日才有了这样的说法。具体是不是这样,也只有我们有心人去印证,不知您认为这样的说法有没有道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