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五──清明
(2023-03-31 06:32:43)
标签:
杂谈 |
2023年清明节有感5
“闰月清明不上坟,上坟祸事将临门”,这是一句古老的民间谚语。按照这个说法,如果在闰年的清明节这一天去祭扫祖先,就会带来不祥的后果。虽然这种说法在现代社会已经被科学事实所否定,但是在一些传统家庭中,还是有人会遵循这个习俗。2023年清明正好闰月,有啥说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天已经来了,而清明节也将至。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是很多人们特别重视的节日。与此同时,许多人还关注到了2023年是闰二月的清明节,这是否也影响到了在这一天祭拜祖先的习俗呢?下面本文将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清明节的由来和意义是很重要的。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节气,通常在公历4月5日左右。它标志着春天的来临,也预示着农事生产的进入黄金时期。同时,清明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古人认为人死后有灵魂,灵魂需要家人的祭拜和慰问。因此,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用清水擦拭墓碑,向过世的人们献上花、酒、食品等供品,祭奠他们的精神和灵魂,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也会借机整理祖先的墓地,使其更加整洁美观。
然而,在民间流传的这个谚语中,提到了“闰月清明不上坟,上坟祸事将临门”的说法。因而在一些地方,人们有着“闰月清明不上坟”的习俗,这句俗语的意思是,在闰月的清明节当天,不适宜扫墓祭奠,否则会招来不祥之灾。闰月清明这个说法的起源是很久以前的了,当时农历的季节与实际季节慢慢出现脱节,于是就根据月份来进行规定。因为闰月是并不是固定存在的,所以在这个时候祭墓就像是”踩雷“一样,随时可能走了霉运。在一些地方,人们会选择推迟或者提前去祭拜祖先,以避免遭遇不幸。
虽然这种闰月不祭的习俗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但是在大多数地方,人们是没有这样讲究的。一些老人表示,他们从小到大祭拜祖先的方式都是去墓地扫墓,没有听说过闰月清明不上坟的传统。实际上,历史上的中国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宗教信仰,导致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有所不同。因此,清明节祭祀的方式和习俗也在不同地区发展出不同的形式。
另外一个因素就是2023年的清明节正好是闰二月的。闰月是指农历中为了弥补太阳年长度与月亮年长度差异所造成的不齐的天数而置办的一个月份,即农历正常的12个月之外再需增设一个月,称为闰月,但是闰月是较为罕见的。闰月的出现原因是因为农历的一年只有354天,少于太阳年的365天,所以必须要在某些时刻进行补充。这一补充使得农历的月份和实际的季节发生了偏差,导致了一些传统习俗比较难以掌握。
闰月清明不能扫墓?那什么时候扫墓好?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主要是用来缅怀先人、祭祖扫墓的。每年的清明节都是在阳历的公历4月4日或5日之间,也就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清明”时期,故名“清明节”。但是在很多地方,人们对清明节扫墓时的时间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习俗。比如在有些地方,会有“闰月清明不能扫墓”的说法,所以在这种时间点进行祭祖祭神仪式,对于仪式的效果会有所影响,因此不允许在这个时候扫墓。
但是扫墓的时间是比较灵活的。因为清明节扫墓并不是在清明节这一天,而是在“清明时节”,也就是每年的清明节前后一段时间内,这个时间通常是清明节前后十天或者更长。不同地区和不同家庭可能也会有不同的扫墓时间。在有些地方,人们会选择在清明节前三天或者是清明节后四天扫墓,这样的习俗在一些偏远的山区还有沿海地区是很常见的。在这些地方,因为清明节人多机动性小,所以选择在清明节之前或者之后进行祭祀扫墓。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民间流传的这个谚语中,提到了“闰月清明不上坟,上坟祸事将临门”的说法。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根据,仅仅是一种迷信。我们知道,农历和太阳历有时会不同步,因此会出现闰月的情况。但是,闰月只是日历上的一个调整,与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没有任何实际联系。同样地,清明节只是一个日期,如果在这一天祭拜祖先,不会因为闰月而带来任何不祥的后果。
再说,清明节扫墓的意义还是在于缅怀先人,传递孝道。只要有心,什么时候扫墓都是可以的。同时,也要注意到不要盲目追随所谓的习俗,要尊重传统的同时,也要顺应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规范,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在2023年的清明节假期只有一天的情况下,大家如果当天赶不回去,可以在周末进行祭祖祭神仪式,用心缅怀先人,表达自己的敬意。同时,也要注意安全,保护环境,不要损坏文物古迹,不要乱扔垃圾,为家乡山清水秀,人民安康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