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五──清明
(2023-03-29 07:33:16)
标签:
杂谈 |
2023年清明节有感3
2023年4月5日,农历癸卯年闰二月十五,是清明节。这一天生气旺盛,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称之为“清明”,大家都知道的它是我国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后人赶在这一天来到先人坟墓前祭扫,添土圆坟、烧纸祭拜,叩头感恩,这样做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促进家族成员的凝聚力,所以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合称四大节日,但是2023年清明是“三节”重合,实属罕见,那具体指哪三节呢?
一、寒食节
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而清明祭扫本身就是来自寒食节。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这一天全国禁止生火,只吃冷食。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寒食节开展祭扫、踏青、秋千、蹴鞠、斗鸡等风俗,由于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天,所以唐代以后,寒食节与清明节改为同一天了,而2023年清明节恰恰是在冬至后的105天,所以寒食节与清明节同一天,根据习俗,这一天是扫墓的最佳日期哦。
二、上巳节
说起上巳节,估计很多人不清楚,它到底是个什么节日,这得从上古时代说起,那时实行以“干支”纪日,所谓“十天干、十二地支”,也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作“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作“十二地支”,阳春三月,春暖花开,特别适宜人们外出游玩,所以就把三月第一个巳日,称为上巳日,并且部分地区固定把三月初三认定为上巳日。
2023年清明节是农历癸卯年闰二月十五,按照天干地支计数,为癸卯年丙辰月癸巳日,也是三月第一个巳日,也就是古人说的上巳日,古代帝王都在这一天祭天,普通人举行祓禊,也就是用河水洒身,祛除不祥,《后汉书·礼仪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ji,洁)于东流水上,去宿垢疢(chen,病),为大絜”。
三、清明节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是太阳到达黄经15的时刻°,便为清明,此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祖国大地均呈现气清景明之象,《淮南子》:“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祭扫的好时节,清明有花信: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所以清明有折柳插柳的习俗。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节日之一,扫墓是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清明节期很长,一般有20天左右,所以赶不上清明节扫墓的,也可以在这个期间进行扫墓。
综上,2023年清明“三节”重合,实属罕见,大家在扫墓祭祖的时候,也要抽出时间郊游,顺便河水沐浴,摒除不祥,这可是难得的“三节”合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