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三──惊蛰
(2023-03-06 07:14:57)
标签:
杂谈 |
今天是2023年3月6日4时36分,农历癸卯年二月十五,在节气上被称做“惊蛰”,古称“启蛰”。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也是仲春卯月的开端。所以惊蛰交节的时间和情况,可以预测今年春季天气,有啥说法呢?2023年惊蛰不一般,三个特点很特殊:有啥预兆?
一、惊蛰的节气特点
惊蛰节气,在古代叫“启蛰”。秋分节气时,大地上阴寒气起、雷收声,天气转寒。地面上的虫蚁等感到寒气就藏进土里,从此不吃不喝,静静冬眠,这叫“蛰”,蛰的意思就是“藏”。
惊蛰节气之后,大地上阳气生发、天气回暖,虫蚁们也感受到了温暖的阳气,纷纷开始活动。所以,现存最早的农事历书《夏小正》中也解释说: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不过惊醒蛰虫的并非春雷,而是温暖的阳春之气。
古籍中也把惊蛰节气的15天分为三候:桃始华;黄鹂鸣;鹰化为鸠。惊蛰节气以后大地进入仲春卯月,桃花红、黄鹂叫,燕飞来。农谚中也说“节到惊蛰,锄头不歇”“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惊蛰节气前后,也是农人开始春耕的好时候。此时大地升温快,大自然绿草红花,黄鹂翠柳,一片欣欣向荣。
《月令采奇·占候》中说:惊蛰节,桃不华是谓阳否;黄鹂不鸣,臣不尊主;鹰不化鸠,寇戎数起。如果过了惊蛰桃花未开、黄鹂不鸣,就代表大地上阳气不通,阳气不通天气就暖不起来。
二、2023年惊蛰有啥特点
2023年惊蛰节气交节在农历癸卯年二月十五凌晨四点三十六分零二秒,这个时间点是癸卯年、乙卯月的癸亥日、甲寅时。这个时间点反映惊蛰的三个特点:
1、木气和水气明显:交节点年、月、时的地支都属木,月干、时干也属木;年干、日干和日支都属水。木气和水气几乎“霸屏”,只有时支寅中藏有丙火和戊土。《素问》中说:木太过,土不及,风气流行;水太过,火不及,寒乃大行,物荣而下。是说如果木气太过而土气不足,就容易刮风。水气太过、火不足,大地气温会比较低,草木难以舒展。预示2023年春天的风比较多,气温相对较低,也就是出现了倒春寒天气。
2、交节在穷日:在十个天干里,癸是最后一个;十二个地支里,亥是最后一个。2023年惊蛰交节在癸亥日,是天干和地支都行到尽头的“穷日”。癸属冬季的极寒之水,本应该在冬季结束之后就消失。不过,交节在癸亥“穷日”也算是好事,冬季的极寒从此走到尽头,以后天气慢慢地也就暖和起来了。
3、交节在“空日”:在古代人眼里,天干就像管理百姓的官人,也像家庭中的丈夫,所以每个天干都有“食禄之地”,就是可以干活、工作能收报酬或薪水的地方。比如甲禄在寅,乙禄在卯等,癸的禄地就在“子”,但是癸亥这个组合属于“甲寅”旬,这一旬中空“子丑”。也就是说,癸在这一旬里没有地方做工,也没有收入,所以这天叫“空日”。老话说“日至空日,其力减半”,这代表惊蛰节气该有的阳暖会减半,寒气的消减力量也会被减半。
从惊蛰交节的时间上来看,2023年春季的天气总体气温偏低,升温会相对比较慢,同时风会比较多。到了惊蛰节气,阳气还被寒气压制着出不来,就很容易发生地动,是个不好的预兆。
三、惊蛰节气有三怕
1、惊蛰怕北风:人们在许愿的时候,总会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风雨顺应时节,谷物收成就会不错。要先有风调,才会有雨顺,如果风不调,也就不存在“雨顺”,五谷丰登自然也成了空话。谚语中说“惊蛰刮北风,从头再过冬”,北在子位,属冬季,而惊蛰属仲春开端,这时候刮北风是降温的预兆,属于“逆风损物”,伤田中作物、也伤人身体。古籍《淮南子》中也说:仲春行冬令,则阳气不胜,麦乃不熟,民多相掠。卯月刮北风,就是“仲春行冬令”。
2、惊蛰怕雷早动:古人认为,雷声是“阳之声”,是大地上阳气盛的标志。惊蛰节气之后大地才进入阳气旺盛的卯月,如果雷声早发,就预示着出现了异常天气。谚语中也说“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雷打惊蛰前,田里捞鱼麦剩秆”,意思是说如果惊蛰前打雷,会出现连续不断的降雨和降温,寒风和冷雨会使庄稼严重歉收。《京房占》中说:雷起乾宫,人多疾病;雷起坎宫,国邑多雨。乾指西北,坎指北方。
3、惊蛰怕落霜:和打雷相反,霜是大地阴气强盛的标志。从立秋节气开始,大地上的阳气隐藏,阴寒气开始显现。然后不断生长,到秋分时到达最强,天气也由炎热转为凉爽。所以秋分之前叶尖的露水为“白露”,秋分之后就成了“寒露”,阴寒气继续生长,寒露就凝结成“霜”。此时大地上草木黄落,一片萧瑟。
古籍《曾子》里说:阴气盛,凝为霜。《考异邮》中说:霜者阴之精,四时相代以霜收杀,霜之为言亡也,物以终也。霜是大地由暖入寒的标志,也是草木枯萎的前兆。
仲春卯月出现落霜,代表夜晚温度骤降,这样快速的冷热交替不但毁庄稼,也容易使人生病。所以《京房占》中说:惊蛰冥霜,岁饥人病。
按正常来说,大地上的阴寒之气,从立春节气时已经隐藏,经过雨水到达惊蛰时,已经被严重消耗,此时离两种力量相持的春分,也只剩下十来天时间,如何依然处在强盛的状态,就不正常了。所以《天镜占》中就说:霜非时而杀草,并为虫蝗,是谓大饥。春陨霜杀草木,是谓阴隆。大意是春季降霜是大地上阴寒气盛的标志,会伤草木和庄稼,甚至虫蝗之灾,造成谷物歉收。所以,老人们常说“惊蛰一场霜,喂牛吃陈秧”“惊蛰霜,人吃糠”。
惊蛰节气怕北风,怕打雷,也怕落霜,因为这些都不是此时节该发生的事。所谓“逆时则风雨不时,疾风暴雨数至”甚至是“国有恐,民大疫”等。
这个节气最好的天气就是晴朗、无风无火,一如老话所说“惊蛰宁,五谷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