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乌伤丽人
乌伤丽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3,548
  • 关注人气: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人闲语:父母教会孩子感恩,晚年更幸福

(2022-09-16 06:28:47)
标签:

杂谈

我常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缺乏爱心,认为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只知道享受,不懂得给予,只知道自我,不懂得体谅他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这些孩子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不良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被爱,不知回报……  

在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阳,父母宠,外公外婆爱,爷爷奶奶亲,所有人只为他一人而动。家长把养育孩子当成自我情感的满足,给孩子处处创造优厚的生活条件,他们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认为是应该的,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想得到孩子的回报。久而久之,很多孩子都认为得到的东西似乎是理所当然应得的,爸爸妈妈所做的事情当然也是他们应该做的。由此,使得孩子只要求别人关心、爱护、让着自己,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感激他人。

我们都知道有什么样的父母,就可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因为孩子在家庭中时间还是比较长的,而且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学校,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想要孩子学会感恩的话,跟父母也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作为父母应该如何教会孩子感恩吧。

一、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做起

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懂得父母的不容易,鸦有反抚之意,羊有跪乳之恩,感恩父母这是大自然万物的本能。

明代儿童启蒙书《增广贤文》中有言:“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这句话意思非常浅显讲的是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据说老乌鸦不能自己去找食物的时候,小鸦会用把吃进去的东西反哺出来,也就是吐出来给老乌鸦吃,来感戴老乌鸦的恩义,这就是动物长大后反过来“赡养”父母的行为;借动物来教育人们教要记住父母的恩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

弃官奉亲二十四孝故事之一。荥阳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晋武帝时任河阳县令。他事亲至孝,当时父亲已去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长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拣风和日丽的好天,亲自搀扶母亲来林中赏花游乐。一年,母亲染病思归故里。潘岳得知母意,随即辞官奉母回乡。上官再三挽留。他说:我若是贪恋荣华富贵,不肯听从母意,那算什么儿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动,便允他辞官。回到家乡后,他母竟病愈了。家中贫穷,他就耕田种菜卖菜,之后再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他还喂了一群羊,每天挤奶给母亲喝。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安度晚年。 诗曰:“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藉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显然,“放弃官位”,意味着自己的仕途终止,过去享受的富裕生活状态将转变为清贫困苦的艰难生活状态。“奉亲”是为了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是人生存于世最为正常的情感交流行为,符合人善的自然本性。

综上所述,为什么要感念父母之恩?我觉得:1、父母在生我们的时候很辛苦,鸦有反抚之意,羊有跪乳之恩,感恩父母这是大自然万物的本能;2、父母起早贪黑赚钱,养育我们极其不容易,我们应该不辜负他们的培养,以感恩回馈他们;3.父母在我们的身上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导致满头白发和皱纹增多,他们为我们做出了很多牺牲,我们应该感恩父母;4、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爱心抚育儿女成长,孩子应该还以爱心感恩他们,而且还要将这种感恩精神传递下去;5、感恩父母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和经验教训告诫我们要感恩父母。所以要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做起,只有先感恩父母,才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感恩其他的人。

二、父母要起表率作用

俗话讲:“父母是孩子的镜子。”这句话一点都没错的,孩子从出生时就像是一张白纸,对外界的学习吸收能力超强,他们最擅长的就是模仿,所以你在他们面前是什么样子的父母,他看在眼里,自己就会跟着学做。

1、孩子的身上,有父母的影子。我认识两个妈妈,同样是家庭主妇,教出的孩子却天差地别。一个妈妈很爱赌,从早到晚家里都传出麻将声,有时深夜了还很热闹。她家孩子上初中了,在家从不做作业,因为父母不管,成绩一塌糊涂,老师都拿他没办法。听说老师做过几次家访了,劝他父母多管管孩子,不然连高中都上不了。还有一个妈妈,家里条件一般,但我曾去她家做客,看到满满的都是书。她担心自己学历低,教不好孩子,于是从孩子上小学起就跟孩子一起读书,省吃俭用把钱留下来全买书了。每逢周末,隔壁家麻将声喧哗不断,孩子也不知跑哪儿去混了,她却在跟孩子一起安静地读书。孩子从小都是班级前三,后来还考上重点高中,是家人的骄傲。俞敏洪说过:“如果家庭是一台复印机,父母是原件,那么孩子就是复印件。”复印件若出现了问题,必然要追溯到原件身上。也就是说,孩子身上的问题都是父母的折射。

2、自律的父母,孩子基本不爱偷懒;不自律的父母,很难养出自觉的孩子。父母的不自律,正在悄悄毁掉下一代。孩子的身体不健康,可能从他的父辈开始,就习惯了好吃懒做、房间凌乱的生活方式。孩子的生活不如意,可能从他的父辈开始,就养成了吊儿郎当、不思进取的坏习惯。若连父母都无法控制自己,更不要指望孩子能够自觉自律。

据我近50年的观察,溺爱孩子的家长,大多数对父母不孝,把孩子当祖宗供养,却常弃老人于不顾。另外,溺爱的孩子,大多数幼时不知道感恩,长大后不知道孝顺爹娘。其实,孩子不知道感恩,板子不该打在孩子身上,因为这完全是父母不当的教育所致,如果父母平时注重身教,给孩子感恩做出榜样,再辅之以理性的言语,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孩子就不会连羊羔都不如。要让孩子学会感恩,首先就是要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因为父母是孩子的至亲,如果对父母的关心、疼爱不会感恩的话,那么孩子对别人就更加不会懂得感恩。 

让孩子懂得感恩,对父母感恩,因为他们给予了我们生命,让我们健康成长;对老师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们教导,让我们懂得思考;对兄弟姐妹感恩,因为他们让我们不再孤单;对小朋友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们友爱。    

一个人要心存一颗感恩戴德之心,永存感恩之情。我们要让孩子认识到,别人为他付出的一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无论是父母的抚养,还是老师传授知识,抑或他人给予的帮助,这一切都是“恩情”。在“知恩”之后,当以行动给予回报,尤其是生养我们的父母双亲。    

综上所述,孩子在年纪比较小的时候都是非常好动活泼的,都是非常喜欢模仿的。孩子的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的信息。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而且父母还会让孩子学会模仿,孩子会模仿父母。如果父母这时候感恩的话,孩子也会模仿父母学的父母去感恩。所以说父母首先要起表率作用,然后孩子才会学会去感恩。

三、让孩子感恩于他人    

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不知有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遭遇挫折和失败。在危困时刻,有人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解除生活的困顿;有人为你指点迷津,让你明确前进的方向;甚至有人用肩膀、身躯把你擎起来,让你攀上人生的高峰……你最终战胜了苦难,扬帆远航,驶向光明幸福的彼岸。那么,你能不心存感激吗?你能不思回报吗?中国自古就有“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名言。据历史记载,汉初韩信功成名就后,费尽千辛万苦,寻到对自己有一瓢食之恩的漂母,优厚赡养以报其恩;诸葛亮感刘备三顾茅庐知遇之恩,尽管后主“乐不思蜀”,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古人尚且明白的浅显道理,可是为什么在我们今天,知恩、报恩的声音却越来越少呢?是麻木。大人的麻木带来了孩子的麻木,最终导致了群体麻木,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群体的麻木会导致人们丧失最基本的品行。人类社会是在互帮互助下发展起来的,没有彼此的帮助就没有群体的共同发展,个体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是在别人的帮助中,日渐成长起来的。人是群居性动物,无论个体多么强壮,他都不可能独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每一天都在接受他人的帮助,尤其是孩子,付出的相对要少,接受帮助的几率要高很多。所以说,作为一个孩子来讲,感恩更加的重要,感悟他人对自己的好,对自己的帮助。在我们的成长路上,给予我们帮助的人绝不仅仅只有父母和老师,还有我们的亲人、朋友、邻里,甚至是路人。从小培养孩子感悟他人之意,让孩子拥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长大之后才能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显然,感恩的关键在于回报意识。回报,就是对哺育、培养、教导、指引、帮助、支持乃至救护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并通过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实际行动予以报答。  

四、父母应学会适当的在孩子面前示弱

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使用的方法不正确,与孩子交流时更注重上下级命令的关系,导致孩子性格上越来越犟,或者越来越自卑,对孩子将来成长没有任何好处。但是有的人也发现了,有的家长非常聪明,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懂得如何在孩子面前示弱,往往能够巧妙的解决一些难题,这类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非常出色。那么为何要在孩子面前适当的示弱呢?

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非常有想法,比如在日常做家务活的时候,主动在孩子面前示弱,这样孩子往往会感觉自己能力非常突出,竟然可以帮助父母排忧解难,将会变得很有自信,而且也能激发孩子内心的责任感。

相对来说,那些经常数落孩子什么都做不好的家长,往往会让孩子感到不满,甚至还会影响亲子关系。同时,如果在做家务这些事情的过程中,家长主动示弱,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厉害,还能帮助爸妈排忧解难,这样的状况要比家长在孩子背后数落说孩子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的效果要好多了。

所以说,在孩子面前适当示弱还是挺有好处的。但是还要注意的是,示弱教育适合那些长期陪伴在父母身边的年龄小点的孩子,因为他们跟父母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也不会看轻父母;同时,示弱教育还要把握好度,在孩子需要自己的时候,让孩子知道家长是自己坚强的后盾也是必不可少的。

五、父母要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载体利用各种节日的机会教会孩子学会感恩

比如说过父亲节或者过母亲节。家长可以带着小孩子回家里转一转,然后给老人买一些礼物,礼物不需要太贵重,只要心意到了就好,这是我们教育孩子感恩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但是并不是说我们需要买多贵重的礼物,或者说故意做给孩子看。就是说我们父母要真真正正的学会去感恩,这样孩子才会从我们身上学会去感恩,学会去孝顺自己的长辈。

六、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感恩

我们首先要从日常生活中学会让孩子感恩。比如说发生了一件特别小的事,别人帮助了孩子,就要让孩子说谢谢。或者说别人给孩子让座,或者有人给老奶奶让座,这时候我们都要告诉孩子,这就是感恩,让孩子知道感恩到底是什么,是要从小事做起。

孩子小时候思维还不太成熟,所以我们最好告诉孩子一些具体的事情,让孩子学会去感恩,这时候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感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七、让孩子知道,父母并没有想要孩子的回报

我们要告诉孩子,其实我们只是希望孩子可以感恩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感恩自己遇到的每一件事,并不是我们贪图孩子的回报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都是上天派来送给家庭的开心果。要让孩子知道我们是爱孩子的。

八、告诉孩子一定要孝敬长辈    

如今,提起孝顺的孩子,不少人都摇头叹息。言下之意,在蜜罐和溺爱中长大的孩子,缺乏责任感,没有感恩之心,哪来的孝敬之意。确实如此,现在的孩子对父母等长辈亲人缺乏行孝意识。孩子总认为长辈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自然就丢失了这种意识。

孝顺长辈,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无论是自己的爸爸妈妈还是其他的长辈,作为一个孩子来讲,都应该孝敬。可当我们感叹或是埋怨孩子不懂得孝敬老人或缺乏感恩的美德时,是不是也当反思一下,作为父母的自己,身教和人格感染方面做得怎样?孩子有无孝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从小对他们的影响。父仁母慈,子女肯定会懂得为孝之道;要是父凶母狠,孩子又怎会善?如果父母对自己的长辈尽孝,即便不说教,孩子耳濡目染,也会从你的无声行动中学会怎样做人。在自己身上求真,“孝心”的种子才会播撒到孩子天真无邪的心田里去。 

我在外生活近60年,回老家的次数有90多次,我在杭州学习,即便是我在縉云、青田、松阳和丽水工作时,每年也至少回老家一次看看二老。所以,孩子对爷爷奶奶、对乡亲一直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孩子也把我们对父母的爱,回馈给我们,让我们体验到来自女儿的爱。我们感谢上苍,赐予我们阳光和雨露;我们感谢大地,赋予我们山川与河流;我们感谢祖先,给予我们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文化传承。作为一个人,知道感恩,孝顺长辈,会成为不竭动力,这种动力可以使他的天更宽地更广,可以让他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以上就是一些可以让孩子感恩的小方法,父母可以再平常的生活中试一试,通过这几种方法来教会孩子感恩,毕竟感恩在生活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