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闲语:人若厚道,必有厚福
(2022-08-28 06:31:07)
标签:
杂谈 |
《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再坏的风水,都抵挡不住有德者的光辉。人的善良、大德,足以改变坏风水的影响。无德者,即便占据天下最好的风水,也不能发挥作用,不能长久。
记得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人请风水先生去自家墓地看风水,途中远远看到墓地方向鸟雀纷飞,惊慌失措。他猜是有顽童在树上摘果子,怕到了那里吓得孩子从树上掉下来,就让风水先生回去了。然后风水先生说:“你家的风水不用看了,就你们这样的人家,干什么都会顺当的。”那人不解,风水先生一语道破:“世间最好的风水,是人品!”
人的第一风水是什么?是心。《坛经》上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方寸就是我们的内心,人心里包含了一切福田,这个福田是开拓耕耘还是荒废,全在我们自己。
一个人的厚道既炼成一种品格,更是一种高尚和可贵的心态。厚道者无论在什么条件下,往往都活得明白,轻快,洒脱。从这层意义上讲,厚道者,其实已然是得道者。
记得俄国作家,剧作家安东·巴甫洛维奇·契(qì)诃(h)夫
一、厚道的人,不占人家便宜
不占人便宜,也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易经》上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们传统文化的精神,就是效法天地之德,一个人的德行要像天地那样浑厚,才能载得了物,德行越积越厚,福报才能越来越多。否则,如果一个人只知道求取福报,而不知培养自己的德行,那即使来了福报,也未必能守得住,甚至还会带来灾祸。
常言说:“占小便宜吃大亏”,在日常生活中,谁也不喜欢和占小便宜的人打交道,这样的人只看见眼前一点小利益,久而久之,就没人搭理了。所以越是想占便宜的人,就越占不到便宜,不想占便宜的人,反而会有厚报。
在春秋时期,阳虎想要拜见孔子,趁孔子不在家,送了一只烤猪。孔子知道后,很快进行回礼。春秋的鲍叔牙,他为人从不占便宜,特别厚道,当时他跟管仲一起做生意,结果管仲拿走比较多的钱。人家跟他提醒,他不只没有计较,还说管仲家里比较穷,体恤他的情况。这让我想起我的父亲,他专门记录亲戚朋友婚丧喜庆包的礼,比方说我妹妹出嫁的时候人家包多少,他都把它记下来,等人家女儿出嫁了,再厚一点包还给人家。父亲还是个热心肠的人,他经常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他总对我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中国自古以来,都被称为礼仪之邦,就是因为崇尚礼尚往来,不占人家便宜。不占便宜是教养,礼尚往来是修养。厚道的人不占人家的便宜,无论在什么境遇下,都活得明白,轻快,洒脱。
二、厚道的人,为他人设身处地着想
先秦·孔子《论语·卫灵公》: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会产生矛盾、冲突,主要是因为大家都各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看待问题,如果大家都能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立场上,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那人与人之间就只有礼让,而没有矛盾了,社会也就和谐美满了。
孔子参加人家的丧礼,在有丧事的人身边,他都能感同身受,自己替他们悲伤,连吃饭都会不舒服,那种时时都能体恤别人的心情也是一种厚道。
明朝著名官员、思想家袁黄所著的劝善书《了凡四训》中举的行善的例子,让我印象很深。明朝杨荣,他的祖父跟曾祖父是以摆渡为生,划船的。刚好当地大水,他的祖父跟曾祖父“惟救人”,所有的货物都没有拿,当地人还笑他们愚笨,这么好发一笔横财的机会都不要。这就是一种厚道,体恤到人家有生命的危险,就拼了命地去救。甚至于救完人,死去的人还赶紧把他们捞起来,因为能替去世人的家庭着想。要知道如果尸首找不到,古人会抱憾终身的。
厚道的人懂得切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能做的,就尽自己努力去做。所以,与厚道者相交,无需设防,他会想着你,帮助你。
三、厚道的人,能够知恩报恩
知恩报恩,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是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也是做人的根本。父母养我们之身,老师养我们之志,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是做人的本分,是基本的道德修养。除了父母、师长,所有有恩于我们的人,都应该常常感念,常常记着报答人家的恩德。忘恩负义这个词,永远都是和小人连在一起的,历来为人所不齿。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就是一种厚道精神。
三国时期的蜀国,诸葛亮主政时期,本来可以废掉昏庸无能的后主刘婵而自立为王;但他没有那样做,而是忠心辅佐刘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也正因于此,诸葛亮才更加受到后人的敬仰。
周⋅孔子的《论语·学而篇·第九章》曾子曰: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意思是: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是啊!养自己的厚道,时时不忘这一生当中谁对我们有恩德,要常常能够感念,进而常常去报曾经教过我们的老师、曾经照顾我们的长辈的恩。在春节、重要节庆都可以去看望他们,感谢他们。
念恩,念旧,不忘老朋友,是值得肯定的。喜新厌旧,就显得不厚道,刻薄了。厚己者,必薄他人,只仰望自己的人,自然难把一颗心温情待你。所以,真正厚道的人,必然也懂得知恩报恩,以深情待人。
四、厚道的人,能不计较,多承担
包容别人,也是培养自己的德行,量大才能福大。子贡曾经问孔子一个问题,有哪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呢?孔子告诉他,那应该就是“恕”了吧。“恕”就是宽容、包容,就是不斤斤计较。人无完人,谁都有缺点,谁也会错误,学会包容别人,也是做人的美德之一,我们都应该终身奉行。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三国时期的蜀国,诸葛亮去世后,蒋琬主持朝政,他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不爱言语。就是蒋琬和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别人看不下去,就跟蒋琬说:“杨戏如此怠慢大人,实在太过分了!”蒋琬微微一笑说:“人嘛!各有各的脾气秉性,杨戏是一个耿直的人,让他当面说赞扬我的话,他说不出来,那不是他的本性;要是当众说别人的不是,他又觉得会让我下不来台,所以才不吭声了,这正是他的可贵之处”。从这件事看来,蒋琬确实是心胸宽广,肚大能容,不愧为诸葛亮的接班人。
能够多包容、多宽恕别人,这也是养自己的厚道。看过《杨家将》的观众,都知道寇准是北宋时期,一个为官清廉的好官,他不畏强权,为杨家主持公道,受到百姓的爱戴。其实在北宋朝,还有一位贤臣,他跟寇准同朝为官。当年寇准担任枢密使,而他担任宰相,这个人就是王旦。寇准担任枢密使期间,经常在皇帝面前弹劾王旦,批评王旦在工作中有很多缺点和失误。而王旦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却经常在皇帝面前夸奖寇准,说他有工作才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我想皇帝听了以后更佩服这个大臣。而且他是宰相,是整个朝廷的表率,他有度量,其他的文武百官不就跟着效法。所以,王旦包容寇准,光是这一念心,功德无量,带动了整个朝廷宽恕不计较的风气。
一个人在一个团体当中位置很高,不能包容,一听别人批评就跟人家对立,甚至于搞一派一派,那对团队的负面影响就很大。所以,人位置愈高,愈应该有一种态度,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该让这个团体的风气愈来愈好。
中国古代有一种说法是“身在公门好修行”,意思是说官员手中掌握着权力,他们做善事要比在其他的岗位更加便利,也能使更多的人得到实惠,所以在公门中的行善,远比在寺庙中的修行要容易。也就是说,当官的、在高位的人好修行,因为他影响的面大。同样的,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公门好造业,态度不对,做人不厚道,带坏底下的人,带坏风气,这个负面影响及所负责任就大了。
自己厚道做人,对别人少一份责难,多一份宽容,才是远离负面结果最好的方法。
五、厚道的人,不指责,不给人难堪
老话经常说“口下留德”,要想积德,就要先从嘴巴开始。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我们中国人都讲究一个“面子”,即使看到别人犯了错,或者知道人家的短处,都不能当众揭穿,给人难堪。否则,你虽然一时嘴巴痛快了,人家不但不会接受,还会怀恨在心,总想着报复你,这就等于给自己找了个仇人。所以为人处世,要内方外圆,做人做事要懂得善巧方便,讲究方式方法,别人有错误有缺点,可以私下指出,不能一根筋,当众让人出丑,更不能出言不逊,讽刺别人、侮辱别人,这样人家才能接受,才能心悦诚服,才能解决问题。
厚道的人就是这样,不会轻易指责别人,更不会咄咄逼人,尤其不会在大庭广众之心指责别人,给别人难堪,让人下不来台。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指责也无济于事。把别人骂一顿,既伤了别人自尊,让对方心里更难受,同时也伤了自己的厚道,这是最愚蠢的行为。常言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你尊重别人的同时,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爱戴。
北宋韩琦是一代名臣,他有一次晚上看书,旁边帮他执灯的士兵有点不专注,分了神,把他的鬓发稍微烧了一下。当下他头也没转,顺手就把这个火给灭掉。过了一会儿,他发觉有点情况,转头一看,那个士兵已经被换掉了。
他说刚刚那个执灯的人,底下的人就说,他把将军的鬓发都烧到了,就把他换掉了。结果韩琦说,你把他找回来,他已经知道怎么不烧到人了。
大家想一想,这个士兵假如真的被调走了,铁定先处罚,可能以后他就很难发展了。所以韩琦他不忍心,一点小错误,不愿意责罚人家,要把他叫回来。我想这个士兵,一辈子都会死心塌地跟着韩琦。不只这个士兵,当其他士兵听到自己的将军这样包容底下的人,一定无不感佩将军的度量和对士兵的爱护,那不是整个军队士气都大增?
待人厚道是上等的智力,厚道的人懂得给别人多留些空间,不过分指责,不给人难堪。
六、厚道的人,能够尽自己的本分
厚道的人,时时要能够尽自己的本分,五伦关系都是本分。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使布立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兄友弟恭”,所有的亲人,我们也有责任;“父慈子孝”,这个“父”再延伸开来,叔叔、伯伯、其他长辈,我们都应该孝敬;同辈亲人都应该友爱。“以祖宗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和之族人”,以祖宗的心来看我们所有的亲人,那不都是祖宗的骨肉吗?我们应该代祖宗来爱护他所有的骨肉。
朱子治家格言讲,“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厚道的人见到穷苦的亲人、邻居,都应该尽力爱护他们、帮助他们,体恤他们的困难,这就很有情义。邻居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俗话讲,“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厚道的人拥有着善的本性,自然能尽自己的本分做好应该做的。能与厚道的人打交道,是一种幸运。
七、最高的精明,厚道
《易经》曰:君子以厚德载物。《道德经》上说,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厚德载物就是以厚德去包容万物。大地以广厚之德,载含万物,容载万物。君子应该效法大地,厚德容物。厚德是一种观光的胸怀,能够包容不同的人、不同的意见、包容别人的过失。
厚道是最高的精明。厚道之人,人人都愿意与之交往,因为这样的人让人感觉踏实、放心,打心底里尊重、信赖,于是就能积累人缘、积聚人气,处处利于做事为人。而人气就是财气,有人就有财。所以说厚德是福,是做人最大的底气。
做人不要以为自己是最聪明的,其他人都是傻的,仿佛天下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但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搬起石头却反而砸了自己的脚。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的红楼梦12曲中的《聪明累》中云:“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厚道是最高的精明。
结束语
自古至今,凡厚道之人,一定是海纳百川,驰骋四海,以德服人的人。古人早就言明:“做人做事,要以厚道为先,正是有了厚道的基础,才能让你之后的种种品德,有所傍依,长盛久远。”我相信人这一生,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在助人和被助的路上度过,而每一次你伸手助人的过程,就是在为自己铺路。你厚道待人,是释怀别人,也是善待自己。只因你厚道做人,才能广结善缘,你的人生之路必定宽广平坦。
厚道是一种朴拙的智慧,它拥有着很多人不具备的远见,它是一种浑然天成的产物,是装不出来的。厚道之人,必拥有稀缺的人品。这样的人,单凭“诚信”二字,足以在任何时代安身立命。古往今来,真正有远见的人,做事都是先修身做人,在面对可帮可不帮的选择时,放弃本自以为精明的计算,以换取别人的认同。因为她们懂得,善待他人便是一种真挚的厚道,也是做人的最佳标准。
厚道的人生之路必定会越走越宽。因为只有这样的人,人们才会愿意与之交往;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更使人信任,让人放心。厚道是人品的体现,它淳朴,善良,不虚伪,不欺骗,不损人利己,也是德行的诠释。厚道与才能、学识无关,它是一种关乎人性的美德。因为他们始终相信,只有待人以诚,只有善良的感化,才会有善良的因果。
厚道是做人的立身之本。古人说:“善不可失,恶不可长”。人们赞美厚道,是因为现实社会,还有太多不厚道的人,笑里藏刀,欺大压小,待人刻薄,让人厌恶。厚道,就是要心存感恩,宁可别人负我,我绝不负他人,不以自己的利益为先,以情为主,以心换心,真诚待人。我相信,厚道者,是智者,大智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