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人闲语:一个人最好的生活状态不过是运动、工作、读书、旅行

(2022-07-25 09:56:56)
标签:

杂谈

很多时候,我们都只有自己一个人。有的人会觉得孤独,有的人会觉得享受。那么,一个人最好的生活状态是什么呢?

我想,一个人最好的生活状态,是该运动时运动,是该工作时工作,是该读书时读书,该旅行时尽旅行。拥有这四样,才能活出最好的生活状态。

一、再懒也要运动

写下这个标题,我充满了自信,其实这句话是我篡改自“你再忙也要运动的,我总认为“忙”是个伪命题,许多人因为忙干不了这个干不了那个都是托辞,关键还是懒,懒于规划懒于行动。

有行动才有发言权,有收获发起言来更有底气。我是一个退休干部,即将奔八,但陌生人见了我都说“年轻”,为什么呢?长年坚持运动的结果,在机关工作时,那也是坐着办公,运动比较少;但我每天坚持早晨跑步、傍晚散步几十年,这是最主要的。

运动的好处远不止看上去年轻这一点,它还是最好的减压药。我当初选择早晨跑步、傍晚散步,一是爱好;另外就是减压,这些年工作和生活都承担着很大的压力,早晨跑步、傍晚散步,酣畅淋漓,汗也出了,精神也放松了,完了再好好洗个澡,小憩一下去上班、工作,效率格外高。当然,你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这样才能有很好的效果。

运动还可以提升你的气质形象,容颜易老,气质可塑,别成天羡慕那些小鲜肉小仙女的,他(她)们可是有保质期的,到了一定的年纪,岁月终究会让他(她)们不再新鲜,反倒是那些其貌不扬,长年坚持锻炼健身的人,越老越有味,越老越有魅力,这就是运动塑造的气质。

几十年的坚持运动,这些方面我都是受益匪浅,别再为自己的懒找借口了,你一定没有曾经的我忙,谁不想年轻,谁不想轻松,谁不想有气质,不管你是男是女,是老是少,这三点肯定都想,想的话就抓紧行动吧!

总之,在一定程度上,一个人的精气神代表了一个人的状态。拥有健康强壮的体魄,才是享受生活的资本。

运动对人的好处,在20多岁的时候或许并不会看出有很大的区别,但随着年龄的增加越能看出,运动对一个人来说有多重要。能够坚持运动的人,身材保持得更好,精神状态也会更好。情绪会更加乐观平和、心态更加积极。

再懒,也要坚持锻炼,不要心血来潮地浅尝辄止,更不要因为怕麻烦怕累而下意识地选择抗拒。

坚持运动,也不是说有多么大的运动量,而是有运动习惯,每个星期都出去走走,打球、爬山、跑步,甚至广场舞都可以。

生命在于运动,只有拥有良好的体魄,才能更好地改变自己的容貌、身形体态,追求更精致的生活。

二、再累也要工作

经济独立,是一个人幸福生活最重要的前提;而经济的独立也是人格独立的前提。经济的独立,是促使人格独立的积极因素,但绝不是唯一因素。同时,也不能说经济不独立,人格也就不能独立。追求富裕幸福的生活,是人的本性,无可厚非;但如果因为贫穷,而丧失了独立人格,就是个人的悲哀与不幸。纵使造成贫穷的原因有千千万万,但绝不能放弃奋斗的决心!俗话说,若要人助,必先自助;一个连自己都不肯帮助的人,还能指望别人来帮助你吗?更不要谈经济独立,人格的独立了。

有人觉得,找一个人依靠就是拥有了一张长期饭票;但其实,经济独立,才是给自己最好的长期饭票。

经济独立,并不需要你要拥有很多的财产,而是当你失去所有的依靠后,仍然能养活自己,有底气左右自己的生活,获取更多的自由,过得更精彩。

即使再累,也不用轻易放弃工作。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保持经济独立,人格才能更独立,眼界才能更拓宽,思想才能更丰富有趣,婚姻才更对等。

最好的安全感,不过就是一个人也能活成一支强大的队伍,而经济独立,就是队伍里最强大的后盾。

三、再忙也要读书

 常常有人说,工作太忙,生活太赶,连休息的时间都不够,怎么还会有时间读书。其实,越是沉在生活的泥沼地里,越要抽空坚持读书。如果说一个人白天像披上了盔甲,与工作战斗,与世界为伍,那么晚上睡前的一个小时,就是与自己相处的最佳时间了。一个人要想状态好,每天都需要与自己相处一小会,让自己回归本真,让自己沉下心来,让杂乱的心绪慢慢消除。而读书,就是提升自我价值最好的方法。读书和不读书的人,过的是不同的人生,生活状态也会截然不同。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一个人不管到了什么年纪,千万别忘了提升自己。多读好书,用心去品读,不仅能领悟到很多人生的真谛,还能强大一个人的心理素质,让一个人更心平气和、温婉迷人,举手投足间都能透露出一股优雅。所以即使再忙,也要多读书。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情趣会思考的人,与更好的自己相遇,才可以达到最好的状态。

四、穷也要旅行

都说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但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是内外兼修。不仅仅提升内在,还要开阔眼界,增加见识。旅行,是另一种修行。有时候再一个地方待太久了,未免会让自己呆在了一个舒适圈,或是让自己觉得生活枯燥,没动力积极生活。

可是,在很多人眼里,旅行是一件又累又有风险的事。有钱去旅行也就算了,真的搞不懂那些没什么钱、死命省也要去旅行的人,是一种什么心态?关于这个问题,知乎上有一位网友是这么回答的:我觉得人生在世,对于意义这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定义不同,有些人喜欢现实中按部就班稳定的那一套,也有些人更重视于别的东西。这两者并无孰高孰低,只是想要的东西不同罢了,而这世界本就应该是多元化的不是吗?

对于我来讲,不管有没有钱,我都想去见识这个世界更多的地方,只不过没钱的时候需要更努力、更辛苦一些罢了。而这点辛苦,好像也还能接受。很多时候,时间和钱,不过是我们给自己预设的困难和借口。其实想想,似乎每个人都有一颗看世界的心,但总会被各种各样的理由绊住脚步:

22岁,你说没钱没时间不出发;27岁,你有了家,有了他(),工作压力大了,更没办法抽身;30岁,你有了孩子,孩子要上学,所有假期,周末都统统给了孩子;45岁,你开始浑身疼痛,早就失去对生活的热情,连熬夜都小心翼翼。直到有一天,你发现自己老的走不动了,才知道有些岁月回不去,有些路,过了就是过了。

有人会说,其实还不是因为没有钱,等有了钱,这一切都不会是问题,旅行说走就能走。可怎么样才算有钱呢?等我不为吃喝发愁的时候吧!我敢打赌,真到了那一天,你就会说,等我有自己房子的时候吧!等你买了房子又会说,等我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时候,当一切都满足的时候,你又会说等我换一套更大的房子、一辆更好的车的时候……就这样,比你穷的人都已经足迹踏遍世界,而你,还在做着等我有了钱的美梦。

我们可以贫穷,但是不可以没有行走的决心。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尽可能去更多的地方,你才会发现生命的意义远不止眼前。

作家、心理医生毕淑敏是一个极其节俭的人,但她从来不会在学习、旅行、锻炼身体这三件事上节俭。真正的天才太少了,要想让梦想照进现实,你永远也离不开学习。正如她所说,机遇是牵着婚纱的小童,如果你不学习,新娘就永远不会出现在你人生的殿堂。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健硕的身体,纵使你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终究无法得到施展。至于旅行,它会让我们的身体感悟到不同的风和水,我们的头脑也会在不同风情的滋养下变得机敏和多彩,目光因此老辣,谈吐因此谦逊。

旅行不只是简单的吃喝玩乐,它更是一种经历,能让人看到想象之外的世界,让人渐渐变得宽容,或许还会隐约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轨迹。

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穷一直苦,我们还习以为常。人不能因为穷而困住自己的格局,缩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那样的穷,就真的是一辈子都很难改变。再穷也要去旅行,只有在路上的时候,你才能真正地看清自己:

你到底想要什么?你的人生方向在哪?下一步,你该怎么走?我现在没钱,所以我知道我要努力挣钱,但我挣钱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生活。更何况,即使不旅行,你的钱也攒不住,最后还会变成一个没钱、也没过好这一生的人。

还有很多人都说,自己的理想是买车、买房、变有钱,其实,那不叫理想,叫欲望。欲望会令一个人变得很自私,自私到都舍不得给自己花钱,你也不会感到快乐。

都说人最不能辜负的就是自己,给自己一个理由,即使再穷、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去看看远方的风景。于我而言,家不用太大,够住就好,餐食不用太复杂,用心就好,衣服不用太昂贵,适合就好。与其追求物质上的奢华享受,我更希望能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多出去看看,发现不同的生命意义。当然,我也不会短时间内去太多地方,不能节奏太快,我得努力工作,好好攒钱。

旅行从来都不是有钱人的专属,爱旅行的人不过是把别人平时买包、买口红、买游戏皮肤的钱省了下来去旅行。因为他们会把出门看世界,当作是对自我的投资,而旅行,也会送给他们最好的礼物和回报。

请相信,同样的风景,你用20岁的眼睛去看,和你40岁时看到的一定不同。因为风景一直都在,但那颗年少轻狂的心终究会消失。如今的我,虽然也没有多少钱,但我还是会选择继续努力,去看这个世界。

当我们踏过千山万水,走过灯红酒绿,开阔了眼界后,你会发现,你会比以前更懂得生活的美好,开始认真仔细的生活了。蒋勋曾说过:在旅行途中,你看到不同的风景,不同的人和生活方式,这会使你更好地认识你现在的文化和生活,用异文化来检查自身文化很多应该反省的东西。所以很多时候,身上背负着太多负能量的人出门旅行一趟,回来心态往往会好转。

给自己一个小目标,每年两次外出旅行,游山玩水,看遍自然美景,就算是短途郊游,也可以体会不一样的市井人情,看世界那么大,别人是怎么生活的。

总之,即使再穷,要记得取悦自己,让自己多见识万千世界,风土人情,拥有好心情,好的心态,才能迎接更美好的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