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闲语:读书养智、明理
(2022-07-14 09:14:00)
标签:
杂谈 |
人生为什么需要读书呢?说到读书的理由有多种多样,读书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古人是智慧的,可见,读书的好处和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读书可以增智;读书可以明理;读书可以提升人的文化修养和素质。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一个人的知识和学问都是通过读书学习而来的。世上数百年老家,全在积德;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人生只有抓住了读书,也就抓住了人生的根本。做人只要能够喜欢读书,又能思考动脑,读书只要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做到了学用结合,如此,便会从读书中收获美好的人生。
汉代学者刘向在《说苑》中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不读书的人,往往容易陷入偏狭固执当中;多读书,则能够让人抹去肤浅与无知。春秋时期,鲁国人闵子骞非常仰慕孔子,于是拜孔子为师。刚来时,子骞的脸色干枯蜡黄,眼神木讷呆滞。面对孔子的考校,常常一问三不知。过了段时间后,他的气色开始红润,眼神也变得灵动。在跟师兄弟们切磋学问时,也对答如流。孔子感到很惊讶,就问其原因。子骞恭敬地答道:“来到这里,每天读书,学会了辨别是非,懂得了很多道理,所以才有这样的变化。”孔子听后,抚掌称赞。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林语堂曾说:读书,可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不仅使人聪耳明目,更能让人开阔胸襟,陶冶性情。
元丰二年,苏轼被贬到湖北黄冈,整日闭门谢客。好友朱载非常担心他,于是上门拜访。本以为苏轼会很消沉,没想到他捧着《汉书》,正一边读一边抄写。朱载感叹道:“您还有心情抄书呢。”苏轼笑着说:“我抄《汉书》已有三遍了,每次咀嚼,都获益良多。”恰如他所言: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正是阅读,让他在动荡飘零的一生中,无论境遇如何,都能保持豁然与通达。
我小的时候,上山砍柴卖上几毛钱,买上几本小人书,知道了比家大的世界。上了学,书包里装满了书,背起了世界在肩,美文在心里流淌,诗歌在口中吟唱,激情更加炽烈。老师说,把书读好了,将来能上大学。我听话了,没有一天的懈怠。妈妈说,把书读好了,将来生活就能幸福。我听话了,没有一时的懈怠。日复一日,书读得越多,脸上的微笑就越多,欢乐的歌声与天接。年复一年,书读得越多,心里的智慧就越多,无名烦恼常被熄灭。数十春秋的读书缘养就了我的志气,愿再活上五百年,阅尽人间书,勤读永不歇。
显然,我年轻时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在那个年代,虽说读书的条件不是很好,但只要有书读我就感觉很快乐,我以读书为乐,以读书为快,我读书的这一爱好,也影响到我的二个孩子,家中的书香味潜移默化,孩子们也喜欢上看书了,在家庭浓浓的书香氛围下,我的二个孩子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这在一个小城当时是并不多见的,这就是我读书的影响力。
更重要的是,我退休后,我也拥有了自己的“书房”,我可以静心读书了,随着读书越来越多,我也有了写作的欲望,我一边带孙子,一边读书和写作,有汗水就会有收获,有付出就会有回报,这就是读书的魅力。
积德百年元气厚,读书三代雅人多。读书可以影响人,家庭书香味更能培育人,读书可以使人成为高雅之人,这就是我全家的真实写照,正是我的读书,使我家孩子以及孙子都喜欢读书,成为了高雅的文化人。这就是读书的力量,也是文化的魅力。
人生就是如此,做人离不开积德,做人离不开读书。只有读书才能明理,只有明理才会积德,只有积德才会坚定读书。人生有德才有得,人生读书才能使脑子开窍。人生只有读书,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如今人们生活在快节奏之中,不少人忙生活,忙工作,忙应酬,使其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读书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问其原因,还是不少人心态浮躁了,喜欢热闹,静不下心来读书了,大多人以看手机和上网来代替了读书,如此就少了书香味,这是人生的一大缺憾。
人生最美好的莫过于书香,一个人读书不仅只是个人的事情,尤其是成年人喜欢读书还可以影响自己的孩子,使孩子爱上读书学习,这就是读书的影响力,也是书香的无穷魅力。读书吧!读书的好处多多。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林语堂编写的哲学著作《生活的艺术》里说:“人一定要时时读书,不然便会鄙吝顽腐,顽见俗见生满身上。”不读书的人,见识难免受限,就容易受到眼前世界的禁锢。一个人只有常常阅读,才能摆脱鄙俗和顽固。书读多了,心灵得到滋养,内心自然丰盈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