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人闲语:淫太过,必有祸

(2022-06-11 07:42:33)
标签:

杂谈

明朝《古今贤文》,又名《增广贤文》中有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之说,此并非淫荡之意,而是过度的放纵,《道德经》认为过度是一切恶的形成,淫过,必有祸;欲重,必有灾。

一个人,总是任由欲望的滋生,过度的放纵欲望的持续,对于未来的发展没有半点好处。结果很简单,这会让人失去生活的动力,让人生变得更加迷茫。甚至还会因此怨天尤人,造成生活烦恼大面积的丛生,不知从何进入解决。

一个人只要把自己变成这番模样,生活基本没有多大的意义了,混吃等死都是一种多余的空间浪费。

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控制住自己的欲望,让内心的奢求成为前进道路上的动力,合理的利用它,让人生变得井然有序,收获稳中求进的硕果。比如,下面这三种欲望,就一定得控制住了,过度欲望的话,容易给自己惹来不可控的祸端,一定得牢记心中。

一、太过爱钱,造成邪念的滋生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人,整日奔忙,不过是为了利益而来。逐利是人的本性,本无可厚非。然而,若太过贪婪必作茧自缚。

庄子有云:贪财而取危,贪权而取竭。金钱、权势本没有罪恶,贪才是罪恶的来源。有时要的越多,失去的也会越多。有这样一个故事:两只骆驼背着包袱,在沙漠中前行。其中一只装着粮食布匹,另外一只装着金银财宝。财宝很重,但这只骆驼不愿将其放下,选择负重前行,它想着:等翻越了这片沙漠,就用金银财宝,好好犒劳自己一番。但,这沙漠好似故意和它作对,它长久的走不出这个怪圈,以至于它精疲力竭,倒在了沙漠中。此时,出现了一伙强盗,看到了它的包袱,就挥刀砍下它的头颅,将财宝洗劫一空。而另外一只骆驼说:我很庆幸,我没有将财宝作为我的全部。过多过满,只会溢的一地狼藉,过度的欲望会使自己面目全非,贪婪会让人忘记自己的本性。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生一半一半,不要越过那条底线,只有知足,方能常乐,才不至于一步步滑向欲望的深渊。岂非此乎?

人活着,太贪婪的人容易迷失自我。看看那些曾经犯了错的高官,他们要钱有钱,要权有权,他们还缺什么呢?在我们看来,他们应该没有什么好不满足的。可是我们要明白,人心不足蛇吞象,他们想要的更多。欲望迷住了他们的眼睛,更迷住了他们的心。这些人,都被欲望束缚着,你说他们又怎么会快乐呢?

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何苦太过贪婪?若掉入贪婪得陷阱,让自己无法自拔,那就得不偿失了。

二、过度自私,终究必吃大亏

·吕坤在《去伪斋文集·日用说寄杨启昧门人》中说:“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 自私是每个人的本性,所以才有了那句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产生。适度的自私,可以促进自己的发展和成长,过度的自私,可以促使自己前途毁于一旦。尤其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是对人性自私的极端描述。然而,自私却是一个极大的陷阱。自以为聪明的人才会以为无私是傻子才会干的事,有智慧的人早就看透了,无私吃的是眼前亏,是小亏,讨的是日后的便宜,是大便宜。老子早就明白了有无相生为无为,则无不为的道理,不为自己的利益,其实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所谓物极必反,做人,太过自私,不是给自己开路,是给自己断后路。自私,其实是让自己逐步地远离人群。当所有人都知道你只为自己着想,又有多少人愿意与你继续合作?又有多少人愿意与你交心?这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厌恶,过度自私谁都不爱,更不配获得别人信任和发展机会。

三、见不得别人的好,嫉妒成恨

《瑜伽师地论》:“心怀染污,不喜他荣;故名为嫉。心怀染污,“染污”就是烦恼。大家要习惯,你听到染污就要想到烦恼,它们是同义词,就是贪嗔痴慢疑种种烦恼。心里面有这个烦恼在,所以看到别人好(这个荣也可以当兴盛,各方面都很好),心里不欢喜,通俗讲就是见不得人好。这种心态就叫嫉妒

“嫉妒”是一把刀,不是插进别人心里,就是插在自己身上。有些人天性善妒,见不得别人好,有时甚至恩将仇报。

雍正年间有个白泰官,被誉为江南八侠之一,他成名之后因故离家多年,一直四海为家。

有一年,他回到家乡,因时隔已久,故不识道路,便问起了旁边练功的小孩,小孩爽朗告之。他回神一看,不觉惊出一身冷汗,只见小孩掌风所到之处,火光四溅。白泰官心想:小小年纪功力如此惊人,长大以后肯定超越我。于是,在强烈嫉妒心的驱使他,他一掌将小孩打死。小孩在断气前只说了一句话,白泰官只觉五雷轰顶,懊悔无及。他说:我爹爹白泰官一定会找你报仇!

其实,任何人都能变得狠毒,只要他尝试过什么叫嫉妒。就像一个人嫉妒另一个人,却恨不得变成噬人的兽。这是人性中最阴暗、最愚蠢的一面。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调整自己的心态,看到别人好,切不可心怀嫉妒,要知恩图报,用一颗包容之心,去爱世间的一切。《道德经》有云: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真正的圣人,内心白璧无瑕,如同刚刚出生的婴儿一般,赤诚纯洁,坦诚干净。人生之初,本就纯洁无瑕,是过多的欲壑难填,才导致了人生悲剧。

其实,人的一生,不需要大富大贵,开开心心就好。往后余生,擦亮眼睛,加强自律,躲过这些欲望的陷阱便是福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