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闲语:人为什么要读书3
(2022-05-17 16:00:16)
标签:
杂谈 |
相信在每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听过长辈或者成功人士的建议,让你没事多读书。现实是要么他们自己也没读多少书,只是本着开卷有益的观点来开导你。要么对于读书的好处,他们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我们姑且不论别人劝你多读书的出发点是什么,既然这么多人倡议读书,就说明读书这件事肯定是有益的。
宋代诗人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读书显然已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读书不但开阔眼界,还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充实丰盈,读书的好处不可不知,长期坚持读书,好处不言而喻。
我从小学的时候开始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至今已经坚持70多年了。在这70多年里,我读了许多书,令我受益匪浅。作为一个忠实的阅读者,我非常明白读书的好处在哪里。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喜欢读书,我在这篇文章中总结了读书的四个好处。
一、经历多重人生
读书的第一个好处就是帮助你经历多重的人生。人的生理寿命只有一次,但是人的“精神生命”却可以有很多次。精神生命就是一个人的人生经历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思考。既然每个人一生的时间都是有限的,那么有没有办法够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的多经历一些事情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读书。
每一本书都是作者思想的体现,也是他对于人生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与作者感同身受。所以在读书的同时,你也就等于在经历作者的部分人生。读书多了,就拥有了多个作者的人生经历。人生经历的丰富,不仅能让看看透世界上的诸多事情,更能让你平添很多人生的智慧,以一颗平常心面对生活。
二、弥补自身缺陷
不得不承认,人生来就是有缺陷的,要么是形体上的缺陷,要么是心理上的缺陷。在天生缺陷的基础上,每个人的童年经历也会多多少少造成性格上的缺陷。比如自卑、狂躁等等。形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医学技术来拯救,但是心理和性格上的缺陷只能通过阅读来弥补。
就拿自卑来说,通过阅读《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你会发现自己自卑的根源是什么,是童年时期父母的不和谐,还是自己曾经被人伤害过。找到了自卑的根源之后,你才能针对性地去面对自己的自卑,进而戒掉自卑的心理。
三、读书才有更大的可能性
我刚上学时问父亲,“爸爸,我为什么要读书?”,目不识丁的爸爸却回答道“一棵1年的树,只能用来做篱笆;10年的树可以做檩条;20年的树用处就大了,可以做粱,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家具。” 目不识丁的爸爸继续说道:“小学毕业的人可以去工地打工,不需要任何技术。初中毕业的可以做一些机械性的操作。高中毕业的知识接受的更多,可以学习一些机械修理的操作。大学毕业的可以设计高楼大厦、铁路桥梁。如果硕士博士毕业,就可以创造出一些我们原来没有的东西。虽然不读书的人不代表没可能性,但是可能性极低;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有能力为社会做贡献,有更大的可能性。所以,读书是为了有更大的可能性。”是啊!现在想想爸爸的话没错,读书才有更大的可能性。
四、读书使人明智
读书不一定能帮人长寿,却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和深度,不至于让自己永远蜷缩在狭小的认知里,故步自封和庸俗无知。读史可以明智,读诗可以怡情,读哲学使人睿智,读书让自己成长。
传闻有一次某个读者给蔡澜写信,说自己生活非常不堪,想要去死,但又放心不下年幼的儿子,期待蔡澜能给个机会见见他,为他指点迷津。然而,蔡澜则回复到:“这个世界上,比你更值得同情的人有很多,如果你常看我的书,就该知道,我能给的意见,绝对解决不了你的问题。不如去读古书吧,对人生的探讨,都给他们写尽了。”
当自己感到困惑的时候,不如去读书吧,哲学或历史,诗歌或散文,小说或杂谈,书籍中总能为你答疑解惑,让自己不再迷茫和焦虑。